【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扰流板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空气阻力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的扰流板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其主要行驶阻力来源于空气阻力,车辆的空气阻力主要为摩擦阻力和前后压差阻力,降低车辆在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对降低汽车动力系统能源消耗至关重要。传统的车辆一般采用车身造型空气动力学优化,如减小迎风面积、车身采用流线型设计、使用导流装置等手段以达到减小空气阻力的目的。
[0003]目前,车辆的车身尾部通过安装扰流板,以减少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空气阻力。相关技术中,为了车身造型美观,车身表面一般做光滑设计,扰流板的外表面也为光滑面,导致车辆减阻效果较差,车辆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使车辆空气阻力小和能耗低的车辆的扰流板。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气阻力小和能耗低的车辆。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扰流板,所述车辆的扰流板的顶面设有多个凹部,多个所述凹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扰流板的顶面设有多个凹部,多个所述凹部间隔布置;所述凹部的深度与所述车辆的扰流板的厚度比值范围为0.025
‑
0.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部分为多组,每一组所述凹部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所述凹部,多组所述凹部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同一组所述凹部中,相邻两个所述凹部之间的距离为2mm
‑
1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凹部中,相邻两组所述凹部之间的距离为2mm
‑
10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在正交于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的投影面内,多组所述凹部呈梯形分布,且所述梯形的高度方向与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梯形的长底相比于所述梯形的短底邻近所述车辆的前端。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晓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