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圆织机用门圈组件及塑料圆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61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圆织机用门圈组件,包括梭子、上下设置的两个门圈、若干垂直固定连接在门圈之间的筘片,若干筘片形成供梭子运动的圆周轨道,筘片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端板、中间板、另一个端板,端板和中间板固定连接,筘片之间形成供经线上下运动的运动空间,中间板的厚度小于端板的厚度,以使运动空间中间的宽度大于运动空间端部的宽度,中间板的内侧凸出于端板的内侧以在筘片的内侧形成凸起,凸起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梭子竖向运动的限位面,梭子包括梭底板、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让经线在筘片之间开合更顺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塑料圆织机,包括上述塑料圆织机用门圈组件。用门圈组件。用门圈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圆织机用门圈组件及塑料圆织机


[0001]本技术涉及塑料圆织机
,尤其涉及一种塑料圆织机用门圈组件及塑料圆织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塑料圆织机参见申请号CN2021107853753,其包括上门圈、下门圈、梭子、若干固定连接在上门圈和下门圈之间的筘片,若干筘片形成圆周轨道,筘片之间的距离很小,筘片之间穿过有经线,有的经线位于筘片的上端,有的经线位于筘片的下端,塑料圆织机在运行时,经线需要在筘片之间开合运动,即在筘片的上下两端之间来回运动,同时梭子在筘片上沿圆周轨道运动。现实中,当相邻的筘片之间同时穿过有多根经线时,有的经线位于筘片的上端,有的经线位于筘片的下端,经线在开合时,上侧的经线和下侧的经线容易在筘片中部交汇,由于现有的筘片中间位置宽度小,多根经线交汇后容易相互干涉,使得经线的开合不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塑料圆织机在运行时经线在筘片之间开合不顺畅的缺点,提出一种塑料圆织机用门圈组件,运动空间中间的宽度大于运动空间端部的宽度,经线交汇时不容易相互干涉,开合更加顺畅。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塑料圆织机用门圈组件,包括梭子、上下设置的两个门圈、若干垂直固定连接在门圈之间的筘片,若干筘片形成供梭子运动的圆周轨道,筘片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端板、中间板、另一个端板,端板和中间板固定连接,筘片之间形成供经线上下运动的运动空间,中间板的厚度小于端板的厚度,以使运动空间中间的宽度大于运动空间端部的宽度,中间板的内侧凸出于端板的内侧以在筘片的内侧形成凸起,凸起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梭子竖向运动的限位面,梭子包括梭底板、转动连接在梭底板的上下两侧的滚轮,梭子运动时,凸起位于上下两侧的滚轮之间,滚轮同时和端板的内侧和限位面接触,滚轮和端板的接触面积大于滚轮和限位面的接触面积。
[0006]本申请中,利用中间板和端板之间的厚度差,使运动空间中间的宽度大于运动空间端部的宽度,当多根经线在运动空间开合时,经线在运动空间中部交汇时不容易相互干涉,使经线的开合更加顺畅;另外,滚轮和端板的接触面积大于滚轮和凸起的接触面积,使滚轮上和端板接触的面的磨损速度接近于滚轮上和限位面接触的面的磨损速度。
[0007]进一步的,沿滚轮的外周设置有倒角,以使滚轮的侧面分为圆柱面和锥面,梭子运动时,圆柱面和端板接触,锥面和限位面接触。
[0008]进一步的,筘片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端板和中间板之间的倒角结构,倒角结构呈棱台形,倒角结构其中一个底面和端板的端面重合,倒角结构另一个底面和中间板的端面重合,限位面设置在倒角结构的内侧。
[0009]进一步的,中间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凹陷于筘片的左右两侧以拓宽运动空间中间的宽度,倒角结构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防止经线在端板和中间板之间卡住的导向面。
[0010]进一步的,梭子和门圈之间设置有空隙,防止梭子从经线之间经过时和经线接触。
[0011]本申请中,梭子从经线之间经过时不和经线接触,减小经线的磨损。
[0012]进一步的,梭子还包括转动连接在梭底板的上侧的第一限位轮、转动连接在梭底板的下侧的第二限位轮,第一限位轮的上侧高于梭底板的上侧,第一限位轮的轴线沿圆周轨道的径向延伸,第二限位轮的下侧低于梭底板的下侧,第二限位轮的轴线沿圆周轨道的径向延伸,当梭子运动时,第一限位轮和上侧的门圈之间存在空隙,第二限位轮和下侧的门圈之间存在空隙。
[0013]本申请中,当梭子在运动时,因故障而发生上下窜动时,第一限位轮和第二限位轮可以防止梭底板直接和门圈接触。
[0014]进一步的,梭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转轴,滚轮至少部分设置在安装孔内,且滚轮通过转轴和梭底板转动连接。
[0015]进一步的,转轴沿竖向延伸。
[0016]一种塑料圆织机,包括上述塑料圆织机用门圈组件。塑料圆织机在运行时,经线在开合时更加顺畅,经线磨损小,滚轮上和端板接触的面的磨损速度接近于滚轮上和限位面接触的面的磨损速度,磨损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梭子的示意图。
[0018]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筘片的示意图。
[0019]图3为从外向内视角下筘片的示意图。
[0020]图4为梭子在筘片上运动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的A

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3]参见图1至图5,一种塑料圆织机用门圈组件,包括梭子11、上下设置的两个门圈12、若干垂直固定连接在门圈12之间的筘片13,若干筘片13形成供梭子11运动的圆周轨道,筘片13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端板131、中间板132、另一个端板131,端板131和中间板132固定连接,筘片13之间形成供经线上下运动的运动空间,中间板132的厚度小于端板131的厚度,以使运动空间中间的宽度大于运动空间端部的宽度,中间板132的内侧凸出于端板的内侧以在筘片的内侧形成凸起,凸起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梭子11竖向运动的限位面1321,梭子11包括梭底板111、转动连接在梭底板111的上下两侧的滚轮112,梭子11运动时,凸起位于上下两侧的滚轮112之间,滚轮112同时和端板131的内侧和限位面1321接触,滚轮112和端板131的接触面积大于滚轮112和限位面1321的接触面积。
[0024]本申请中,利用中间板132和端板131之间的厚度差,使运动空间中间的宽度大于运动空间端部的宽度,当多根经线在运动空间开合时,经线在运动空间中部交汇时不容易相互干涉,经线开合更加顺畅;另外,滚轮112和端板131的接触面积大于滚轮112和凸起的
接触面积,使滚轮112上和端板131接触的面的磨损速度接近于滚轮112上和限位面1321接触的面的磨损速度。
[0025]具体的,梭子11在圆周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滚轮112压紧在端板131和限位面1321上,端板131支撑梭子11而抵抗梭子11的离心力,限位面1321支撑梭子11而抵抗梭子11竖直方向的运动趋势,由于端板131上的力远远大于限位面1321上的力,当端板131的接触面积大于滚轮112和凸起的接触面积时,滚轮112和端板131之间的压强接近于滚轮112和限位面1321之间的压强,从而使滚轮112上和端板131接触的面的磨损速度接近于滚轮112上和限位面1321接触的面的磨损速度,最终提高滚轮的寿命。
[0026]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筘片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0027]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沿滚轮的外周设置有倒角,以使滚轮的侧面分为圆柱面1121和锥面1122,梭子运动时,圆柱面和端板接触,锥面和限位面接触。
[0028]本申请中,当梭子运动时,限位面和圆柱面分别抵接在限位面和端板上,使滚轮和筘片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圆织机用门圈组件,包括梭子、上下设置的两个门圈、若干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门圈之间的筘片,若干所述筘片形成供所述梭子运动的圆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筘片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端板、中间板、另一个端板,所述端板和所述中间板固定连接,所述筘片之间形成供经线上下运动的运动空间,所述中间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端板的厚度,以使所述运动空间中间的宽度大于所述运动空间端部的宽度,所述中间板的内侧凸出于所述端板的内侧以在所述筘片的内侧形成凸起,所述凸起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梭子竖向运动的限位面,所述梭子包括梭底板、转动连接在所述梭底板的上下两侧的滚轮,所述梭子运动时,所述凸起位于上下两侧的滚轮之间,所述滚轮同时和所述端板的内侧和所述限位面接触,所述滚轮和所述端板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滚轮和所述限位面的接触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圆织机用门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滚轮的外周设置有倒角,以使所述滚轮的侧面分为圆柱面和锥面,所述梭子运动时,所述圆柱面和所述端板接触,所述锥面和所述限位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圆织机用门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筘片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端板和所述中间板之间的倒角结构,所述倒角结构呈棱台形,所述倒角结构其中一个底面和所述端板的端面重合,所述倒角结构另一个底面和所述中间板的端面重合,所述限位面设置在所述倒角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良楷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商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