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培育鲢、鳙鱼种适应天然水体流速的驯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6594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池塘培育鲢、鳙鱼种适应天然水体流速的驯化方法,涉及渔业资源养护技术研究领域,包括搭建围栏区域、初步筛选适应、调整水速、进一步长时间适应、放流;解决了人工增殖放流的鲢、鳙水流适应能力差、增殖放流成活率低的问题;通过本驯化方法驯化5~7天后,池塘培育的鲢、鳙对水体流速的适应能力明显改善,有利于提高鲢、鳙增殖放流的成活率,进而提升其增殖放流效益。升其增殖放流效益。升其增殖放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池塘培育鲢、鳙鱼种适应天然水体流速的驯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渔业资源养护技术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池塘培育鲢、鳙鱼种适应天然水体流速的驯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滤食性鱼类,鲢、鳙的人工增殖放流可以补充水体鱼类资源数量,同时有效减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我国在诸多重要自然水域内开展了鲢、鳙的增殖放流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因为人工增殖放流的鲢、鳙更多来自池塘培育,鱼种水流适应能力差,养殖过程中没有模拟天然水体的流速环境,导致增殖放流成活率低,影响增殖放流效果。目前围绕提高增殖放流鱼类野外生存能力的野化驯化技术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已有针对提高放流幼鱼反捕食能力的野化驯化方法等提高放流幼鱼成活率的方法,但针对放流鱼种对水体流速适应能力的驯化,尚未有成型的技术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增殖放流的鲢、鳙水流适应能力差、增殖放流成活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池塘培育鲢、鳙鱼种适应天然水体流速的驯化方法,包括:步骤一,在养殖池塘中央布置俯视为椭圆形的围栏区域,使池塘内形成外围水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池塘培育鲢、鳙鱼种适应天然水体流速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在养殖池塘(1)中央布置俯视为椭圆形的围栏(3)区域,使池塘内形成外围水道和围栏区;步骤二,在养殖池塘四边分别布置推水装置(4)用于推动水;步骤三,对鲢、鳙幼鱼进行体长筛选,选取体长9~15 cm的幼鱼投入外围水道中;步骤四,调整水流流速,使得水流流速从0 m/s逐渐增加至0.1 m/s;待鱼种感受到水流流动并开始群体性顶水流游动后,将流速增加至0.15 m/s并且保持24小时使鱼种适应流速;步骤五,待鱼适应流速后,每隔12小时增加0.05 m/s流速;直到流速达到0.5 m/s后停止增速;控制水流流速为0.5 m/s;步骤六,5~7天后,若放流鱼种在驯化中能适应水流流速顶流游动并能自主摄食即可结束驯化;反之则继续让鱼种在水道内驯化直至适应水流流速顶流游动并能自主摄食为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培育鲢、鳙鱼种适应天然水体流速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鲢、鳙幼鱼投放量为8000~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彦锋杨晓曦徐东坡方第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