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热回收用换热器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余热能量回收
,特别涉及一种废热回收用换热器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一般使用内燃机,内燃机是通过燃烧所产生的热能来作功。但是,内燃机的有效动力仅仅是燃料所具有的全能量的30%~40%,剩下的能量作为排气热损失、机械摩擦热损失而耗损。尤其是为了保持气缸、气缸盖、进排气门的适当温度,需对内燃机各部位进行冷却,从而在冷却液的循环散热过程中也损失了热能。
[0003]专利号为CN202210364023.5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冷藏车的尾气余热能量高效回收系统,该系统将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与车载冷藏制冷系统有效结合,分别将能量直接输入到制冷系统以及发电系统,即节约了制冷、车辆用电的能量,又充分发挥了汽车尾气的余热能量。然而,目前的内燃机余热能量回收技术仅用于回收尾气余热,在内燃机的热量耗散过程中,并未回收到其绝大部分的余热,回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废热回收用换热器及系统,旨在解决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热回收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气排放通道(1),连通于发动机的排气管道;有机工质循环通道(2),包括多个循环管道(21),各所述循环管道(21)布设于所述尾气排放通道(1),且有机工质在所述循环管道(21)内的流向与尾气的流向相交叉,用以吸收尾气余热;以及,冷却液循环通道(3),包括多个流动管道(31),各所述流动管道(31)分别布设于各所述循环管道(21)的内部,有机工质在所述循环管道(21)的内壁和所述流动管道(31)的外壁之间流通,用以使有机工质吸收冷却液的余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热回收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排放通道(1)还包括尾气入口(11)和尾气出口(12),各所述循环管道(21)自所述尾气入口(11)到所述尾气出口(12)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热回收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循环管道(21)依次连通,以形成所述有机工质循环通道(2),且设有靠近所述尾气排放通道(1)的尾气出口(12)设置的有机工质进液口(22)和靠近所述尾气排放通道(1)的尾气入口(11)设置的有机工质出气口(23)。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热回收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流动管道(31)依次连通,以形成所述冷却液循环通道(3),且设有靠近所述尾气排放通道(1)的尾气出口(12)设置的冷却液进液口(32)和靠近所述尾气排放通道(1)的尾气入口(11)设置的冷却液出液口(3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热回收用换热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清丽,何学平,虞永亮,吕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可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