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D屏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208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LCD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CD屏安装结构,其包括支撑板、显示屏、安装架、双向丝杆和滑块。支撑板上设置通孔A和通孔B,支撑板上设置耳板A,两侧耳板A之间设置与其转动连接的转轴,显示屏背侧连接板与转轴连接。安装架上设置安装孔A,安装架上设置耳板B,耳板B上设置安装孔B,安装架上平行设置承重杆,安装架包覆设置在承重杆的外侧并与其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承重杆的两端均滑动设置卡块,各卡块分别插入对应侧通孔A内,活动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对应侧承重杆内并与对应的卡块连接。双向丝杆设置在两侧承重杆之间,双向丝杆驱动连接滑块,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滑块与活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且安全性高。且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CD屏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LCD显示屏
,特别是涉及一种LCD屏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LCD液晶屏是LiquidCrystalDisplay的简称,LCD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当中放置液态的晶体,两片玻璃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透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杆状水晶分子改变方向,将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LCD显示屏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就包括广告宣传领域,利用大屏进行广告投放。在该类显示屏安装的时候,通常都是预装支架,然后将显示屏背板卡在支架上,这种安装结构过于简单,导致其遭受自下而上的外力作用是容易从支架上脱落,安全性较低。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744115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LED显示屏安装结构,包括固定板和LED显示屏,所述固定板的前端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圆杆,所述固定圆杆的外部套设有空心滑块,所述空心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固定圆杆的外部套设有空心滑块,利用空心滑块在固定杆上进行滑动空心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通过弹簧可以在松动第一旋钮的情况下保证显示屏不会快速下坠导致显示屏损坏,空心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槽,通过第一螺纹槽与螺纹块的连接方便显示屏拆下,滑轨的前端设置有透明挡雨罩,可以防止雨水浸湿显示屏。
[0004]但是该装置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该装置定位打孔以及支架安装操作麻烦,往往都是先将支架贴于墙面进行摆正,之后再标点进行打孔,标点时单靠一只手扶住支架,这就导致支架孔位会有所偏移,并且打孔时又需要将支架放下,该过程容易导致支架掉落,并且该装置需要将整个装置托起进行固定,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LCD屏安装结构。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LCD屏安装结构,包括支撑板、显示屏、安装架、双向丝杆和滑块。支撑板上设置通孔A,支撑板的两侧对称设置两组通孔B,支撑板上设置耳板A,两侧耳板A之间设置与其转动连接的转轴,耳板A上设置限制转轴转动的限位组件。显示屏设置在支撑板的侧面,显示屏的背侧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与转轴连接。安装架上对称设置若干个安装孔A,安装架顶端居中设置耳板B,耳板B的顶端设置安装孔B,安装架上平行设置两个承重杆,安装架包覆设置在承重杆的外侧并与其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承重杆的两端均滑动设置卡块,各卡块分别插入对应侧通孔A内并与其滑动连接,两侧承重杆之间平行设置两个活动杆,两侧活动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对应侧承重杆内并与对应的卡块连接,且活动杆与承重杆滑动连接。双向丝杆设置在两侧承重杆之间并与两侧承重杆均转动连接,双向丝杆的顶端设置键槽,键槽与通孔B对应。滑块对称并螺纹设置在双向丝杆上,两个滑块上均对称并转动设置两个连杆,两侧连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对应侧活动杆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限位组件包括插销与限位块。耳板A的一侧设置齿槽,齿槽与转轴同轴。插销插入转轴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插销的外端与限位块连接,限位块插入齿槽内并与其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且限位块与齿槽沿竖直方向啮合连接。
[0008]优选的,限位块的外端面连接端盖,端盖的两侧对称设置凹槽。
[0009]优选的,活动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对称设置两个固定座,两侧连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对应侧固定座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承重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滑槽,活动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对应侧滑槽内并与卡块连接,且活动杆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通孔B的内径大于键槽的内径。
[0012]优选的,还包括密封防水帽,密封防水帽的底部插入通孔B内并与其密封配合。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4]通过设置耳板,先将耳板B预固定在墙面上,此时耳板B以及安装架可自由摆动,由于对称关系,安装架静止时候,其承重杆恰好处于水平状态,此时根据其静止状态进行打孔标记,然后打孔,再将安装架固定在墙面上,同时将耳板B固定紧,可以防止安装架在打孔过程中从高空掉落。利用改锥透过通孔B拧动双向丝杆转动,双向丝杆转动并驱动两个滑块相互靠近,此时两侧活动杆在连杆的作用下推动卡块从通孔A内侧伸出,形成对整个支撑板的安装以及固定。该结构与传统的悬挂式安装不同,可以有效地防止整个显示屏在受到向上力作用时掉落,安全性高。同时本技术可以对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支撑板上各部件的连接结构图;
[0017]图3为安装架上各部件的连接结构图。
[0018]附图标记:1、支撑板;101、通孔A;102、通孔B;2、耳板A;201、齿槽;3、转轴;4、连接板;5、显示屏;6、插销;7、限位块;8、安装架;81、安装孔A;9、耳板B;91、安装孔B;10、承重杆;1001、滑槽;11、卡块;12、活动杆;13、固定座;14、双向丝杆;141、键槽;15、滑块;16、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一
[0020]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LCD屏安装结构,包括支撑板1、显示屏5、安装架8、双向丝杆14和滑块15。支撑板1上设置通孔A101,支撑板1的两侧对称设置两组通孔B102,支撑板1上设置耳板A2,两侧耳板A2之间设置与其转动连接的转轴3,耳板A2上设置限制转轴3转动的限位组件。显示屏5设置在支撑板1的侧面,显示屏5的背侧设置连接板4,连接板4与转轴3连接。安装架8上对称设置若干个安装孔A81,安装架8顶端居中设置耳板B9,耳板B9的顶端设置安装孔B91,安装架8上平行设置两个承重杆10,安装架1包覆设置在承重杆10的外侧并与其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承重杆10的两端均滑动设置卡块11,各卡块11分别插入对应侧通孔A101内并与其滑动连接,两侧承重杆10之间平行设置两个活动杆12,两侧活动杆12的两端分别插入对应侧承重杆10内并与对应的卡块11连接,且活动杆12与承重杆10滑动连接。双向丝杆14设置在两侧承重杆10之间并与两侧承重杆10均转动连
接,双向丝杆14的顶端设置键槽141,键槽141与通孔B102对应。滑块15对称并螺纹设置在双向丝杆14上,两个滑块15上均对称并转动设置两个连杆16,两侧连杆16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对应侧活动杆12转动连接。
[0021]本实施例中,安装的时候,先将耳板B9预固定在墙面上,此时耳板B9以及安装架8可自由摆动,由于对称关系,安装架8静止时候,其承重杆10恰好处于水平状态,此时根据其静止状态进行打孔标记,然后打孔,再将安装架8固定在墙面上,同时将耳板B9固定紧,该结构使得工作人员在实际安装的时候无需频繁取放安装架8进行打孔标记以及打孔,省时省力,且可以防止安装架8在打孔过程中从高空掉落。然后将支撑板1扣在承重杆10上,利用改锥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CD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显示屏(5)、安装架(8)、双向丝杆(14)和滑块(15);支撑板(1)上设置通孔A(101),支撑板(1)的两侧对称设置两组通孔B(102),支撑板(1)上设置耳板A(2),两侧耳板A(2)之间设置与其转动连接的转轴(3),耳板A(2)上设置限制转轴(3)转动的限位组件;显示屏(5)设置在支撑板(1)的侧面,显示屏(5)的背侧设置连接板(4),连接板(4)与转轴(3)连接;安装架(8)上对称设置若干个安装孔A(81),安装架(8)顶端居中设置耳板B(9),耳板B(9)的顶端设置安装孔B(91),安装架(8)上平行设置两个承重杆(10),安装架(8)包覆设置在承重杆(10)的外侧并与其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承重杆(10)的两端均滑动设置卡块(11),各卡块(11)分别插入对应侧通孔A(101)内并与其滑动连接,两侧承重杆(10)之间平行设置两个活动杆(12),两侧活动杆(12)的两端分别插入对应侧承重杆(10)内并与对应的卡块(11)连接,且活动杆(12)与承重杆(10)滑动连接;双向丝杆(14)设置在两侧承重杆(10)之间并与两侧承重杆(10)均转动连接,双向丝杆(14)的顶端设置键槽(141),键槽(141)与通孔B(102)对应;滑块(15)对称并螺纹设置在双向丝杆(14)上,两个滑块(15)上均对称并转动设置两个连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友宝刘进军闻理
申请(专利权)人:全南美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