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修复铬污染土壤同时抑制甲烷产生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修复铬污染土壤同时抑制甲烷产生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铬(Cr)被认为是工业过程中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在环境中最常见是以三价和六价的化合物形态存在,Cr(III)是人类以及其它生物体内的重要微量元素,Cr(VI)却具有较强毒性。因此,将Cr(VI)还原为Cr(III)是修复Cr(VI)土壤的主要策略之一,近年来环境介质中六价铬污染去除技术一直备受关注。目前,采取的土壤铬污染修复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及联合修复技术,但传统的修复方法存在成本高、修复效果不理想等缺点。
[0003]与此同时,农田土壤是温室气体排放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尤其是甲烷的排放。重金属可以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变甲烷排放量,土壤有机物的碳转化也会影响土壤产甲烷菌活性。目前所知的能够产生CH4的微生物只有属于古细菌界广古菌门的产甲烷菌,产甲烷菌能利用H2/CO2、乙酸和甲基化合物三类底物进行自身生长并产生CH4,在水稻田中仅发现产甲烷古菌经由氢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修复铬污染土壤同时抑制甲烷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水稻秸秆生物炭与铬污染土壤混合,实现铬修复及甲烷抑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铬污染土壤同时抑制甲烷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秸秆生物炭的平均孔径为1.5
‑
16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铬污染土壤同时抑制甲烷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秸秆生物炭的平均孔隙体积为0.005
‑
0.25cm3/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铬污染土壤同时抑制甲烷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秸秆生物炭的比表面积为1.5
‑
400m2/g。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铬污染土壤同时抑制甲烷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秸秆生物炭与铬污染土壤的质量比为1:(50
‑
300)。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平,姚依敏,刘朗,袁勇,孙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