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999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设备,包括水浴箱、第一注液管和第一排液管,所述水浴箱的顶部左端设置有第一注液管,所述水浴箱的右侧底部前端设置有第一排液管,所述水浴箱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分离单元,所述水浴箱的右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注液管,且第二注液管的左端与分离单元的内部连通,所述水浴箱的左侧底部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排液管,且第二排液管的右端分别与分离单元的内部连通,该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设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提高物料料液的受热速度,提高物料料液分离纯化的效率,同时,使用电加热的方式,安全性较高,加热温度便于控制,从而使物料料液的分离纯化效率得到保障。的分离纯化效率得到保障。的分离纯化效率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纯化设备
,具体为一种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单体化合物是一种能与同种或其它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到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而在对天然医药(中药)单体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时,需要使用到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设备;
[0003]目前,市场上对单体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的设备,大都是利用分离纯化物料料液的沸点进行加热蒸发,进而得到单体化合物分离后的纯化物,但是,现有的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设备,多数是将物料料液置于烧杯、烧瓶、蒸馏管等玻璃器皿内,使用明火的外焰对其进行加热,然而,这种分离纯化方式,不仅安全性较低,加热温度不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控制,而且玻璃器皿中的物料料液整体受热速度较慢,从而降低物料料液的分离纯化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设备,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水浴箱、第一注液管和第一排液管,所述水浴箱的顶部左端设置有第一注液管,所述水浴箱的右侧底部前端设置有第一排液管,所述水浴箱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分离单元,所述水浴箱的右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注液管,且第二注液管的左端与分离单元的内部连通,所述水浴箱的左侧底部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排液管,且第二排液管的右端分别与分离单元的内部连通。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注液管、第一排液管、第二注液管和第二排液管位于水浴箱外部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控制阀门。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离单元包含分离仓、连接管、支撑块、连接箱、冷凝管和分离液排放管,所述连接管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管分别前后对称设置在水浴箱的底部,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分别与水浴箱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顶部等距离阵列设置有分离仓,所述分离仓的底部为倒“V”形结构,所述分离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箱,所述连接箱的后侧顶部等距离阵列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分离液排放管。通过连接管的设置,可将分离仓各个进行连通,通过支撑块则可对连接管进行支撑,使水浴箱内部的热水可对连接管进行“包裹”,从而加快连接管内部的物料料液的受热速度,而分离仓的底部为倒“V”形结构,从而增大分离仓内部物料料液与水浴箱内部热水的接触面积,使分离仓内部的物料料液可以得到均匀受热,提高物料料液的受热速度,物料料液蒸发形成的蒸汽通过连接箱进入至冷凝管,使蒸汽在冷凝管中进行冷凝,通过冷凝管另一端为向下倾斜的结构,从而使冷凝分离纯化后的液体流动至分离液排放管中,进而到达提高物料料液分离纯化的效率。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浴箱的底部表面等距离阵列设置有
电热板,所述电热板与水浴箱前侧左端底部设置的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温度控制器可方便工作人员对电热板的加热温度进行设定,电热板可对水浴箱的内部热水进行加热,而使用电加热的方式,安全性较高,加热温度便于控制。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浴箱的前侧右端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设置在水浴箱的内部,且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位于连接管底部与水浴箱的内侧底部之间,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可对水浴箱内部的水温进行实时检测,同时,可向外部控制器发生信号,使外部控制器对电热板进行控制,从而使物料料液的分离纯化效率得到保障。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支撑块对连接管进行支撑,使连接管的底部与水浴箱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使水浴箱内部的热水可对连接管进行“包裹”,从而加快连接管内部的物料料液的受热速度,分离仓的底部为倒“V”形结构,而且分离仓之间存在一定空间,从而增大分离仓内部物料料液与水浴箱内部热水的接触面积,提高物料料液的受热速度,物料料液蒸发形成的蒸汽通过连接箱进入至冷凝管,使蒸汽在冷凝管中进行冷凝,通过冷凝管另一端为向下倾斜的结构,从而使冷凝分离纯化后的液体流动至分离液排放管中,进而到达提高物料料液分离纯化的效率;
[0010]温度传感器可对水浴箱内部的水温进行实时检测,同时,可向外部控制器发生信号,使外部控制器对电热板进行控制,从而使物料料液的分离纯化效率得到保障,而使用电加热的方式,安全性较高,加热温度便于控制;
[0011]综上,该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设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提高物料料液的受热速度,提高物料料液分离纯化的效率,同时,使用电加热的方式,安全性较高,加热温度便于控制,从而使物料料液的分离纯化效率得到保障,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设备,多数是将物料料液置于烧杯、烧瓶、蒸馏管等玻璃器皿内,使用明火的外焰对其进行加热,然而,这种分离纯化方式,不仅安全性较低,加热温度不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控制,而且玻璃器皿中的物料料液整体受热速度较慢,从而降低物料料液的分离纯化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分离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水浴箱、2电热板、3温度控制器、4第一注液管、5分离单元、51分离仓、52连接管、53支撑块、54连接箱、55冷凝管、56分离液排放管、6第一排液管、7第二注液管、8第二排液管、9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设备,采用的技术
方案是,包括水浴箱1、第一注液管4和第一排液管6,水浴箱1的顶部左端设置有第一注液管4,可向水浴箱1内部注入热水,水浴箱1的右侧底部前端设置有第一排液管6,可将水浴箱1内注入的热水向外排放,水浴箱1的底部表面等距离阵列设置有电热板2,电热板2与水浴箱1前侧左端底部设置的温度控制器3电性连接,温度控制器3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温度控制器3对电热板2的加热温度进行设定,从而对水浴箱1内部热水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水浴箱1的前侧右端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9的感应端设置在水浴箱1的内部,且温度传感器9的感应端位于连接管52底部与水浴箱1的内侧底部之间,温度传感器9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当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水浴箱1内部的水温降低到一定数值后,温度传感器9则向外部控制器发生信号,使外部控制器启动电热板2对水浴箱1的内部热水进行加热,水浴箱1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分离单元5,分离单元5包含分离仓51、连接管52、支撑块53、连接箱54、冷凝管55和分离液排放管56,连接管52设置有两个,连接管52分别前后对称设置在水浴箱1的底部,连接管52的底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块53,支撑块53的底部分别与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设备,包括水浴箱(1)、第一注液管(4)和第一排液管(6),所述水浴箱(1)的顶部左端设置有第一注液管(4),所述水浴箱(1)的右侧底部前端设置有第一排液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浴箱(1)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分离单元(5),所述水浴箱(1)的右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注液管(7),且第二注液管(7)的左端与分离单元(5)的内部连通,所述水浴箱(1)的左侧底部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排液管(8),且第二排液管(8)的右端分别与分离单元(5)的内部连通,所述分离单元(5)包含分离仓(51)、连接管(52)、支撑块(53)、连接箱(54)、冷凝管(55)和分离液排放管(56),所述连接管(52)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管(52)分别前后对称设置在水浴箱(1)的底部,所述连接管(52)的底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块(53),所述支撑块(53)的底部分别与水浴箱(1)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52)的顶部等距离阵列设置有分离仓(51),所述分离仓(51)的底部为倒“V”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轩林慧芳白翠萍陈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