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599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力工程接地防护技术领域的一种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包括连接机构,包括插接部件、两组对称设置于所述插接部件顶端一侧的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插接部件上方的收卷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件一侧的固定螺栓;以及,接地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插接部件下方的接地部件、设置于所述接地部件上方的限位部件、位于所述限位部件上方的收容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收容部件侧上方的摇动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再用可转动钻入地面的接地机构进行安装固定,使得安装方式变得轻松省力,装置上自带可以缠绕接地铜线的线圈缠绕挂钩,便于运输时使用,还设置有可满足与现场的各类需要接地的钢管或其它金属体连接固定给的连接机构。地的钢管或其它金属体连接固定给的连接机构。地的钢管或其它金属体连接固定给的连接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工程接地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电力施工、检修工作中,为了确保施工与检修的安全,接地线的安装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项目,在无办法借用现场接地线的工作场地,现大多采用的是就地利用地线钎子接地,现有地线钎子只是一根单独的金属杆,其要插入土壤深处,比较困难,现有措施一般采用锤子进行敲打。
[0003]通过上述可知,现有接地装置存在着以下弊端:1、采用锤击敲打的方式安装接地装置,不仅对接地钎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影响接地效果),而且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损伤,易发生安全事故,影响工作进度;2、现有接地装置中的接地线与接地钎都是单独存放的,有时候会忘记携带,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且接地线艮长难以整理;3、现有的接地装置无法可满足与现场的各类需要接地的不同形状的钢管或其它金属体进行连接固定。基于此,我们在此提出了一种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锤击敲打的方式安装接地装置,会对接地钎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影响接地效果),存在安全隐患;接地线与接地钎都是单独存放的,有时候会忘记携带,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且接地线艮长难以整理;无法可满足与现场的各类需要接地的不同形状的钢管或其它金属体进行连接固定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其目的在于:提高接地钎子的安装效率与使用安全性、将接地钎子与接地线结合,方便进行携带、同时可满足与现场的各类需要接地的钢管或其它金属体进行连接固定。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包括,连接机构,包括插接部件、两组对称设置于所述插接部件顶端一侧的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插接部件上方的收卷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件一侧的固定螺栓;以及,接地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插接部件下方的接地部件、设置于所述接地部件上方的限位部件、位于所述限位部件上方的收容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收容部件侧上方的摇动部件。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插接部件包括位于下方的插接杆、位于所述插接杆上方的固定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两端的两组连接座。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插
接杆的下方末端设置有球形底,所述连接座的侧面设置有连接耳,所述连接部件的一侧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耳上。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耳上的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的多组连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连接块之间的分隔环,以及位于所述连接部件侧面的第二连接板。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耳,所述固定螺栓螺纹连接在所述转动耳上。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收卷部件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杆外侧的蜗卷弹簧、以及位于所述蜗卷弹簧外侧的金属导线,所述金属导线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块、分隔环和第二连接板。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蜗卷弹簧的内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蜗卷弹簧的外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金属导线的内端固定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接地部件包括位接地杆、位于所述接地杆末端的锥形头,以及螺旋设置于所述接地杆末端与所述锥形头上的螺纹钻片。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部件包括深度限位片以及设置于所述深度限位片内部的三组限位组件,所述深度限位片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三组品字形分布在所述安装槽内的限位卡块,以及设置于每组所述限位卡块与深度限位片之间的限位弹簧。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摇动部件包括手摇杆、设置于所述手摇杆两端的线圈缠绕挂钩,以及设置于位于顶端所述线圈缠绕挂钩上的手柄。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接地机构,接地机构可通过转动的方式钻入地面,使得安装方式变得轻松省力,提高安装效率,且避免了锤击敲打的安装方式,保障接地部件的自身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安装时的安全隐患,保障使用安全。
[0019]2、本专利技术在接地机构上设置有线圈缠绕挂钩,可将闲置的接地铜线缠绕在线圈缠绕挂钩上,提供了接地铜线的场所,将接地机构与接地铜线两者结合,避免了忘记携带造成遗失的风险,且卷绕在线圈缠绕挂钩上的铜线,使得运输更加方便快捷。
[0020]3、本专利技术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通过可进行形变的连接部件,能够满足与现场的各类需要接地的钢管或其它金属体进行连接,不需要针对待连接的金属体形状,进行连接件的更换,提高了连接工作的效率,增大了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与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的收卷部件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的接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的限位部件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9]其次,此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机构(100),包括插接部件(101)、两组对称设置于所述插接部件(101)顶端一侧的连接部件(102)、设置于所述插接部件(101)上方的收卷部件(103),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件(102)一侧的固定螺栓(104);以及,接地机构(200),包括位于所述插接部件(101)下方的接地部件(201)、设置于所述接地部件(201)上方的限位部件(202)、位于所述限位部件(202)上方的收容部件(203),以及设置于所述收容部件(203)侧上方的摇动部件(2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件(101)包括位于下方的插接杆(101a)、位于所述插接杆(101a)上方的固定杆(101b),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杆(101b)两端的两组连接座(101c)。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杆(101a)的下方末端设置有球形底(101a

1),所述连接座(101c)的侧面设置有连接耳(101c

1),所述连接部件(102)的一侧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耳(101c

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102)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耳(101c

1)上的第一连接板(102a)、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02a)一侧的多组连接块(102b)、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02a)与所述连接块(102b)之间的分隔环(102c),以及位于所述连接部件(102)侧面的第二连接板(102d)。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现场多用途便携式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02d)上开设有转动槽(102d

1),所述转动槽(102d

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耳(102d

2),所述固定螺栓(104)螺纹连接在所述转动耳(102d

2)上。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赟陈育文陈子君李德生钟林东陈颖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新电力投资集团梧州供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