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弹性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87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接线端子领域,公开了组合式弹性接线端子,包括第一外壳机构,所述第一外壳机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外壳机构,所述第二外壳机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端子机构,所述第一外壳机构上端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一卡紧机构,所述第二外壳机构上端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卡紧机构,所述端子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端面前后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接线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两个外壳机构是为了防止使用者直接触碰接线部位,而产生的触电,接线机构中间设置有让外部线接入的地方,当线插入后用卡紧机构压紧接线机构,使其在连接时不容易脱落。使其在连接时不容易脱落。使其在连接时不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弹性接线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接线端子领域,尤其涉及组合式弹性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0002]接线端子就是像网线接头一样的一个连接配件产品,该产品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能够方便导线与导线之间的连接,弹性接线端子是弹簧性装置的新型接线端子,已广泛应用于世界电工和电子工程工业。
[0003]现有接线端子,大多都使用螺栓来进行固定,接线时需要通过螺丝刀旋动螺栓来对外部线来进行一个压紧和松开,该方法连接外部线时会触碰到螺栓,可能会产生触电,并且该方法来连接外部线太过于繁琐,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组合式弹性接线端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组合式弹性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在端子上方设置有一个外壳,该外壳在侧面开设有槽,方便接线插入,减少使用者对接线端子接线处的触碰,防止触电,该接线端子在外壳上设置有卡紧机构,该卡紧机构侧边设置有凸块与外壳里面的卡槽配合对下方接线机构进行压紧,防止外部接线掉落,按下卡紧机构侧板可以抽出卡紧机构,使外部线可以拿出,侧板内侧设置了弹簧,帮助侧板复位,使该接线端子接线更加容易。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组合式弹性接线端子,包括第一外壳机构,所述第一外壳机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外壳机构,所述第二外壳机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端子机构,所述第一外壳机构上端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一卡紧机构,所述第二外壳机构上端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卡紧机构,所述第一卡紧机构与第二卡紧机构结构相同;
[0006]所述端子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端面前后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接线机构,所述第一底座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接线机构,所述第一接线机构与第二接线机构结构相同。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外壳机构是为了防止使用者直接触碰接线部位,而产生的触电,接线机构中间设置有让外部线接入的地方,当线插入后用卡紧机构压紧接线机构,使其在连接时不容易脱落。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前后侧表面上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壳体上端面前后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卡紧槽,多个所述第一卡紧槽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外部设置的凹槽是外部线接入的地方,卡紧槽里面设置的卡槽用于与其他机构配合来对下方接线进行压紧。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壳机构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前后侧表面上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壳体上端面前后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二卡紧槽,多个所述第二卡紧槽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槽;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外部设置的凹槽是外部线接入的地方,卡紧槽里面设置的卡槽用于与其他机构配合来对下方接线进行压紧。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紧机构包括多个压块,多个所述压块上端面中心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立柱,多个所述压块上端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侧板;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按下侧板机构使其向立柱靠拢,方便该机构的升起。
[0014]进一步地,多个所述侧板两侧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多个凸块,多个所述侧板两侧内表面上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多个所述侧板通过第一弹簧与多个立柱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弹簧外表面套接设置有保护套;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用于对压下的侧板进行复位,并且在弹簧外部还设置有保护套,可以防止弹簧在压下时夹到手。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机构包括多个底片,多个所述底片上端面中心位置均开设有压紧孔,多个所述压紧孔内底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多个所述第二弹簧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插线柱,多个所述插线柱上端面均固定设置有顶盖;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紧孔是用于让插线柱压在里面,弹簧用于按下插线柱的复位,顶盖是上方压紧机构按压的地方。
[0018]进一步地,所述端子机构四侧表面均固定设置有两个卡块,所述第二外壳机构四侧表面下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卡板;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于固定外壳与端子之间的连接
[002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提出的组合式弹性接线端子,相较于现有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在端子上方设置有一个外壳,该外壳在侧面开设有槽,方便接线插入,减少使用者对接线端子接线处的触碰,防止触电。
[0022]2、本技术提出的组合式弹性接线端子,相较于现有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在底座上接线机构的下部开设有孔,在孔里面设置有弹簧,该弹簧用于帮助按下的接线机构复位,接线机构在中心设置有口,方便外部线的接入。
[0023]3、本技术提出的组合式弹性接线端子,相较于现有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在外壳上设置有卡紧机构,该卡紧机构侧边设置有凸块与外壳里面的卡槽配合对下方接线机构进行压紧,防止外部接线掉落,按下卡紧机构侧板可以抽出卡紧机构,使外部线可以拿出,侧板内侧设置了弹簧,帮助侧板复位,使该接线端子接线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组合式弹性接线端子的轴测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外壳的轴测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端子的轴测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外壳的正剖图;
[0028]图5为本技术端子的正剖图;
[0029]图6为本技术的图4的A放大图。
[0030]图例说明:
[0031]1、第一外壳机构;2、第二外壳机构;3、端子机构;4、卡板;5、卡块;6、第一卡紧机构;7、第二卡紧机构;8、第一接线机构;9、第二接线机构;101、第一凹槽;102、第一壳体;103、第一卡槽;104、第一卡紧槽;201、第二凹槽;202、第二壳体;203、第二卡槽;204、第二卡紧槽;301、底板;302、第一底座;303、第二底座;601、立柱;602、保护套;603、第一弹簧;604、凸块;605、侧板;606、压块;801、顶盖;802、插线柱;803、底片;804、第二弹簧;805、压紧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参照图1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组合式弹性接线端子,包括第一外壳机构1,第一外壳机构1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外壳机构2,两个外壳主要用于避免使用者直接触碰接线部位,而产生的触电,第二外壳机构2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端子机构3,用于承载接线口,第一外壳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式弹性接线端子,包括第一外壳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机构(1)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外壳机构(2),所述第二外壳机构(2)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端子机构(3),所述第一外壳机构(1)上端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一卡紧机构(6),所述第二外壳机构(2)上端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卡紧机构(7),所述第一卡紧机构(6)与第二卡紧机构(7)结构相同;所述端子机构(3)包括底板(301),所述底板(301)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底座(302),所述第一底座(302)上端面前后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接线机构(8),所述第一底座(302)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底座(303),所述第二底座(303)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接线机构(9),所述第一接线机构(8)与第二接线机构(9)结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弹性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机构(1)包括第一壳体(102),所述第一壳体(102)前后侧表面上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01),所述第一壳体(102)上端面前后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卡紧槽(104),多个所述第一卡紧槽(104)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弹性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机构(2)包括第二壳体(202),所述第二壳体(202)前后侧表面上侧开设有第二凹槽(201),所述第二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奉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亚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