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光源的壁厚件光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823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ED光源的壁厚件光学结构,涉及光学部件技术领域。该LED光源的壁厚件光学结构,包括壁厚件主体,所述壁厚件主体的上表面且靠近右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聚光器光学面,所述壁厚件主体的上表面且靠近右侧边缘处第二聚光器光学面,所述壁厚件主体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三聚光器光学面的左侧和第二聚光器光学面的左侧开设有第一聚光器光学面,所述壁厚件主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左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全反射面。通过增加多层收光和反射结构,实现三种及以上颜色的LED颗粒均匀性点亮效果,同时可以有效地的减少LED灯珠的数量,可以有效地降低LED灯珠发生虚焊的概率,有利于提高发光的均匀性。有利于提高发光的均匀性。有利于提高发光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光源的壁厚件光学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部件
,具体为一种LED光源的壁厚件光学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道路交通信号灯是交通安全产品中的一个类别,是为了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使用效率,改善交通状况的一种重要工具。适用于十字、丁字等交叉路口,由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控制,指导车辆和行人安全有序地通行,LED(发光二极管)是近年来开发生产的一种新型光源,具有耗电小(电流只有10~20mA)、亮度高(光强可达上万个mcd)、体积小(直径最小可达3mm)、重量轻(一颗发光二极管仅重零点几克)、寿命长(平均寿命10万小时)等优点,现已逐步代替白炽灯、低压卤钨灯制作道路交通信号灯。
[0003]目前的道路交通信号灯主要采用LED灯珠发光进行指示,一个交通信号灯往往会采用多组LED灯珠进行配合,由于LED灯珠数量过多,容易出现个别灯珠虚焊接触不良,容易使得发光不均匀,会导致无法完全展示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当超过两种颜色时候,点亮均匀性会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ED光源的壁厚件光学结构,解决了目前的道路交通信号灯主要采用LED灯珠发光进行指示,一个交通信号灯往往会采用多组LED灯珠进行配合,由于LED灯珠数量过多,容易出现个别灯珠虚焊接触不良,容易使得发光不均匀,会导致无法完全展示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当超过两种颜色时候,点亮均匀性会存在缺陷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LED光源的壁厚件光学结构,包括壁厚件主体,所述壁厚件主体的上表面且靠近右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聚光器光学面,所述壁厚件主体的上表面且靠近右侧边缘处第二聚光器光学面,所述壁厚件主体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三聚光器光学面的左侧和第二聚光器光学面的左侧开设有第一聚光器光学面,所述壁厚件主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左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全反射面,所述凹槽的右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光学扩散面,所述壁厚件主体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全反射面,所述壁厚件主体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出光花纹面。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聚光器光学面、第二聚光器光学面和第三聚光器光学面均为从中间向两侧向下倾斜的斜面结构,所述第一聚光器光学面、第二聚光器光学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与第二全反射面均是从右到左为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均是由多个水平面和多个竖直面组成。
[0010]优选的,所述壁厚件主体的上方设置有PCB板,所述PCB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
一LED光源,所述PCB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LED光源。
[0011]优选的,所述PCB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LED光源,所述第一LED光源、第二LED光源和第三LED光源分别与第一聚光器光学面、第二聚光器光学面和第三聚光器光学面的位置相对应。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LED光源和第三LED光源与第二聚光器光学面和第三聚光器光学面的数量均为多个,第二LED光源和第三LED光源是交错式分布的。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LED光源的位置位于第二LED光源和第三LED光源的左侧,所述第三聚光器光学面的面积大于第一聚光器光学面和第二聚光器光学面。
[0014]工作原理:第一LED光源与第二LED光源、第三LED光源和第四LED光源产生光线,经过第一聚光器光学面、第二聚光器光学面和第三聚光器光学面的作用,再经过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的反射作用,接着再经过光学扩散面的作用,光线最后从出光花纹面射出。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ED光源的壁厚件光学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通过增加多层收光和反射结构,实现三种及以上颜色的LED颗粒均匀性点亮效果,同时可以有效地的减少LED灯珠的数量,可以有效地降低LED灯珠发生虚焊的概率,有利于提高发光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LED光源的壁厚件光学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图1中A

A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图1中B

B的剖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LED光源的壁厚件光学结构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第一LED光源;2、第二LED光源;3、第三LED光源;4、壁厚件主体;5、PCB板;6、第一聚光器光学面;7、第三聚光器光学面;8、第一全反射面;9、光学扩散面;10、第二全反射面;11、出光花纹面;12、第二聚光器光学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LED光源的壁厚件光学结构,包括壁厚件主体4,壁厚件主体4的上表面且靠近右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聚光器光学面7,壁厚件主体4的上表面且靠近右侧边缘处第二聚光器光学面12,壁厚件主体4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三聚光器光学面7的左侧和第二聚光器光学面12的左侧开设有第一聚光器光学面6,壁厚件主体4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左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全反射面10,凹槽的右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光学扩散面9,壁厚件主体4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全反射面8,壁厚件主体
4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出光花纹面11,壁厚件主体4的上方设置有PCB板5,PCB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LED光源1。
[0026]第一聚光器光学面6、第二聚光器光学面12和第三聚光器光学面7均为从中间向两侧向下倾斜的斜面结构,第一聚光器光学面6、第二聚光器光学面12的面积是相等的,第一全反射面8与第二全反射面10均是从右到左为向下倾斜设置,第一全反射面8和第二全反射面10均是由多个水平面和多个竖直面组成。
[0027]PCB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LED光源,2PCB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LED光源3,第一LED光源1、第二LED光源2和第三LED光源3分别与第一聚光器光学面6、第二聚光器光学面12和第三聚光器光学面7的位置相对应。
[0028]第二LED光源2和第三LED光源3与第二聚光器光学面12和第三聚光器光学面7的数量均为多个,第二LED光源2和第三LED光源3是交错式分布的,第一LED光源1的位置位于第二LED光源2和第三LED光源3的左侧,第三聚光器光学面7的面积大于第一聚光器光学面6和第二聚光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光源的壁厚件本体光学结构,包括壁厚件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壁厚件主体(4)的上表面且靠近右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聚光器光学面(7),所述壁厚件主体(4)的上表面且靠近右侧边缘处第二聚光器光学面(12),所述壁厚件主体(4)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三聚光器光学面(7)的左侧和第二聚光器光学面(12)的左侧开设有第一聚光器光学面(6),所述壁厚件主体(4)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左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全反射面(10),所述凹槽的右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光学扩散面(9),所述壁厚件主体(4)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全反射面(8),所述壁厚件主体(4)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出光花纹面(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光源的壁厚件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光器光学面(6)、第二聚光器光学面(12)和第三聚光器光学面(7)均为从中间向两侧向下倾斜的斜面结构,所述第一聚光器光学面(6)、第二聚光器光学面(12)的面积是相等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光源的壁厚件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全反射面(8)与第二全反射面(10)均是从右到左为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全反射面(8)和第二全反射面(10)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子辉杨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常诚车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