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体轮以及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561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9
荧光体轮具备:圆盘状的基板,具有第一主面、与第一主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主面以及开口;曲线状的荧光体层,在第一主面沿着基板的周向而设置,在俯视下在周向与开口并排;散热翅片,设置于第二主面;和凸部,设置于第二主面,与散热翅片不同。散热翅片以及凸部与基板一体地形成。一体地形成。一体地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荧光体轮以及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场序(field sequential)方式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所具备的荧光体轮。

技术介绍

[0002]已知一种具备被称为荧光体轮等的波长变换装置的场序方式的投影仪(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2)。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279550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

1538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公开提供一种质量分布的不平衡被减少的荧光体轮。
[0008]本公开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荧光体轮具备:圆盘状的基板,具有第一主面、与所述第一主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主面以及开口;荧光体层,是在所述第一主面沿着所述基板的周向而设置的曲线状的荧光体层,在俯视下在所述周向与所述开口并排;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第二主面;和凸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主面,与所述散热翅片不同。所述散热翅片以及所述凸部与所述基板一体地形成。
[0009]根据本公开,实现质量分布的不平衡被减少的荧光体轮。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0011]图2是从光的入射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具备的滤色器的图。
[0012]图3是从第一主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荧光体轮时的俯视图。
[0013]图4是从第二主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荧光体轮时的俯视图。
[0014]图5是从第二主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荧光体轮时的立体图。
[0015]图6是从第一主面侧观察比较例所涉及的荧光体轮时的俯视图。
[0016]图7是从第二主面侧观察比较例所涉及的荧光体轮时的俯视图。
[0017]图8是从第一主面侧观察变形例1所涉及的荧光体轮时的俯视图。
[0018]图9是从第二主面侧观察变形例1所涉及的荧光体轮时的俯视图。
[0019]图10是从第二主面侧观察变形例2所涉及的荧光体轮时的俯视图。
[0020]图11是从第二主面侧观察变形例2所涉及的荧光体轮时的立体图。
[0021]图12是从第二主面侧观察变形例3所涉及的荧光体轮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成为本公开的基础的认识][0023]使用能够进行高速响应的图像显示元件即数字微镜器件(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来依次切换RGB的各色的光从而实现图像的彩色显示的场序方式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被投入到市场。
[0024]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场序方式的投影型显示装置。投影型显示装置具备依次高速切换RGB的色光的色轮(滤色器),在色轮,设置没有滤色器的空间部。为了调整基于形成空间部的重量平衡,在色轮的中心构件设置平衡配重。
[0025]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场序方式的投影仪。投影仪具备波长变换装置。波长变换装置(以下,也记载为荧光体轮)具备:圆板,具有第1面和第2面;波长变换元件,设置于第1面;和散热器,设置于第2面,与基材分立。在上述那样的波长变换装置中,有时为了调整圆板的旋转平衡而配置平衡调整构件。
[0026]然而,在荧光体轮设置开口的情况下,针对减少由于开口而产生的质量分布的不平衡的方法存在研讨的余地。如专利文献1以及2那样安装其他构件的方法在对质量分布的不平衡进行微调整时可能有用,但不适合于开口在某种程度较大的情况。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鉴于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专利技术的荧光体轮。
[0027]以下,参照附图来具体说明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概括性或者具体性的例子。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结构要素、结构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个例子,并不是限定本公开的主旨。此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之中、未记载于独立权利要求的结构要素,说明为任意的结构要素。
[0028]此外,各图是示意图,不必严格图示。另外,各图中,对实质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可能省略或者简化重复的说明。
[0029](实施方式)
[0030][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0031]以下,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在图1中,右方向被定义为X轴正方向,上方向被定义为Y轴正方向,朝向纸面近前侧的方向被定义为Z轴正方向。
[0032]如图1所示,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100具备:激光源104a、104b、104c、聚光透镜105、106、扩散板107、分色镜108、激励透镜109、110、荧光体轮10、电机113、中继透镜132、134、136、138、反射镜133、135、137、扩散板139、聚光透镜118、滤色器119、电机120、柱状积分器124、中继透镜125、126、折回反射镜127、128、DMD129、投射透镜130。
[0033]激光源104a、104b、104c出射用于激励荧光体轮10所具备的荧光体层的蓝色光。换言之,激光源104a、104b、104c向荧光体层照射蓝色光。另外,所谓蓝色光,例如是发光光谱的中心波长为455nm的单色光。激光源104a、104b、104c例如通过半导体激光器而实现。
[0034]激光源104a、104b、104c分别在出射口具备准直透镜并将蓝色的平行光向前方(X轴正方向)出射。出射的蓝色的平行光向聚光透镜105入射,被聚光透镜105聚光的光向聚光透镜106入射。聚光透镜106是凹透镜。激光源104a、104b、104c出射的蓝色的平行光通过聚光透镜106而被变换为直径较小的平行光之后,入射到扩散板107。
[0035]扩散板107通过对入射到扩散板107的蓝色的平行光进行扩散来提高蓝色的平行光的均匀性。透射扩散板107的光入射到分色镜108。
[0036]分色镜108具有透射蓝色光、并对具有蓝色光以外的发光色的可见光进行反射的特性。由于透射扩散板107的光是蓝色光,因此透射分色镜108,被激励透镜109、110聚光并在荧光体轮10上形成聚光光斑。
[0037]如后述那样,在荧光体轮10,红色荧光体层、绿色荧光体层以及开口位于同一圆周上,上述聚光光斑形成于该圆周上。红色荧光体层若被照射蓝色光则发出红色荧光,绿色荧光体层若被照射蓝色光则发出绿色荧光。若荧光体轮10通过电机113而旋转,则依次进行红色荧光向分色镜108侧的出射、绿色荧光向分色镜108侧的出射、以及蓝色光向中继透镜132侧的通过。
[0038]从荧光体轮10出射的红色荧光以及绿色荧光经过激励透镜109、110并入射到分色镜108。如上述那样分色镜108具有对蓝色光以外的可见光进行反射的特性,因此反射红色荧光以及绿色荧光,被反射的红色荧光以及绿色荧光通过聚光透镜118并入射到滤色器119。...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荧光体轮,具备:圆盘状的基板,具有第一主面、与所述第一主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主面以及开口;荧光体层,是在所述第一主面沿着所述基板的周向而设置的曲线状的荧光体层,在俯视下在所述周向与所述开口并排;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第二主面;和凸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主面,与所述散热翅片不同,所述散热翅片以及所述凸部与所述基板一体地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体轮,其中,所述凸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主面之中比所述开口更靠外周侧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荧光体轮,其中,所述凸部在所述基板的径向与所述开口并排。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荧光体轮,其中,所述凸部沿着所述周向而设置,具有曲线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荧光体轮,其中,多个所述凸部沿着所述周向而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荧光体轮,其中,所述多个凸部分别具有点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荧光体轮,其中,所述凸部的高度与所述散热翅片的高度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荧光体轮,其中,所述凸部形成于由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岸成多池田贵司田中雅人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