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522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介质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解决门侧的机构变得复杂,并且门的重量增加,难以开闭门的问题。介质输送装置具备:第一辊,输送介质;第二辊;第一旋转轴,能够旋转地支承第一辊;位移机构部,使第一旋转轴位移到第一辊和第二辊能够夹持介质的第一位置、以及两者离开的第二位置;以及门,能够在与第一旋转轴交叉的方向上进行开闭,且能够在相对于装置主体打开的打开位置和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旋转。门具备作用部,位移机构部具备被作用部,在门关闭的状态下,作用部与被作用部接触并对其进行按压,当门从关闭朝向打开旋转而作用部不再按压被作用部时,位移机构部使第一旋转轴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位移。位置朝向第二位置位移。位置朝向第二位置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质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介质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这种片材输送装置的现有技术的一例,可列举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能够开闭的门保持输送辊对的一个辊,装置主体保持另一个辊的片材输送装置。当所述门打开时,通过与其联动的锁定机构,一个辊从另一个辊离开,从而解除输送辊对的压接状态。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269151号公报
[0004]在专利文献1的片材输送装置中,由于保持一个辊的部位与门成为一体地移动,因此门侧的机构变得复杂,并且门的重量增加,有可能难以开闭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介质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辊,输送介质;第二辊,与所述第一辊一起夹持所述介质;第一旋转轴,将所述第一辊支承为能够旋转;位移机构部,使所述第一旋转轴位移到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能够夹持介质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一辊从所述第二辊离开的第二位置;装置主体,支承所述位移机构部;以及门,能够以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旋转轴为旋转支点进行开闭,且能够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打开的打开位置和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其中,所述门具备作用部,所述位移机构部具备被作用部,当所述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作用部与所述被作用部接触,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作用部与所述被作用部离开,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r/>[0006]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介质输送装置;以及记录部,对由所述介质输送装置输送的介质进行记录。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整体概略立体图。
[0008]图2是实施方式一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
[0009]图3是实施方式一的介质输送部的位移机构部的局部的主要部分俯视图(A)和滑动部件的俯视图(B)。
[0010]图4是实施方式一的位移机构部的局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0011]图5是实施方式一的位移机构部的局部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0012]图6是实施方式一的位移机构部的局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0013]图7是实施方式一的位移机构部的局部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0014]图8是实施方式一的位移机构部的单元的立体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
介质输送装置;2

介质盒;3

记录部;4

输送路径;5

装置主体;6

排出部;7

门;8

第二旋转轴;9

第一辊;10

自由端;11

第二辊;12

路径构成部件;13

第一旋转轴;14

路径构成部件;15

位移机构部;16

轴;17

作用部;18

接触作用部;19

被作用部;20

箭头;21

一端;22

接触作用部;23

第一轴;24

箭头;25

第一凸轮;26

第一滑动凸部;27

另一端;28

第二滑动凸部;29

第二轴;30

框架;31

第二凸轮;32

窗框部件;33

第一接触部;35

第二接触部;37

第一旋转力施加部件;39

第二旋转力施加部件;41

滑动部件;43

第一凸轮作用部;45

第二凸轮作用部;47

面;51

第一旋转方向;53

第二旋转方向;55

单元;100

记录装置;P1

第一位置;P2

第二位置;S

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首先概略地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介质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辊,输送介质;第二辊,与所述第一辊一起夹持所述介质;第一旋转轴,将所述第一辊支承为能够旋转;位移机构部,使所述第一旋转轴位移到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能够夹持介质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一辊从所述第二辊离开的第二位置;装置主体,支承所述位移机构部;以及门,能够以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旋转轴为旋转支点进行开闭,且能够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打开的打开位置和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旋转。此外,所述门具备作用部,所述位移机构部具备被作用部,在所述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作用部与所述被作用部接触并对其进行按压,当所述门从所述关闭位置朝向所述打开位置旋转而所述作用部不再按压所述被作用部时,所述位移机构部使所述第一旋转轴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位移。
[0019]根据本方式,所述门具备作用部,所述位移机构部具备被作用部,在所述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作用部与所述被作用部接触并对其进行按压,在所述门从所述关闭位置朝向所述打开位置旋转而所述作用部不再按压所述被作用部时,所述位移机构部使所述第一旋转轴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位移。由此,由于在所述门侧仅设置所述作用部,因此所述门侧的机构不会变得复杂,重量也几乎不增加,难以开闭门的可能性较小。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介质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所述位移机构部具备:第一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侧,绕第一轴旋转;第二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侧,绕第二轴旋转;第一接触部,绕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一凸轮一体地旋转,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接触;以及第二接触部,绕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二凸轮一体地旋转,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接触。并且,当所述作用部不再按压所述被作用部时,所述第一凸轮旋转而使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接触,从而使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所述一端移动,所述第二凸轮旋转而使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接触,从而使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所述另一端移动,进而使所述第一旋转轴从所述第一位置位移到所述第二位置。
[0021]根据本方式,使所述第一旋转轴整体从所述第一位置位移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结构由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侧的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一接触部与设置于所述第一
旋转轴的另一端侧的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辊,输送介质;第二辊,与所述第一辊一起夹持所述介质;第一旋转轴,将所述第一辊支承为能够旋转;位移机构部,使所述第一旋转轴位移到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能够夹持介质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一辊从所述第二辊离开的第二位置;装置主体,支承所述位移机构部;以及门,能够以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旋转轴为旋转支点进行开闭,且能够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打开的打开位置和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其中,所述门具备作用部,所述位移机构部具备被作用部,当所述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作用部与所述被作用部接触,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作用部与所述被作用部离开,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门从所述关闭位置朝向所述打开位置旋转而所述作用部不再按压所述被作用部时,所述位移机构部使所述第一旋转轴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机构部具备:第一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绕第一轴旋转;第二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绕第二轴旋转;第一接触部,绕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一凸轮一体地旋转,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接触;以及第二接触部,绕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二凸轮一体地旋转,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接触,当所述作用部不再按压所述被作用部时,所述第一凸轮旋转而使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接触,从而使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所述一端移动,所述第二凸轮旋转而使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接触,从而使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所述另一端移动,进而使所述第一旋转轴从所述第一位置位移到所述第二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机构部具备:第一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绕第一轴旋转;第二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绕第二轴旋转;第一接触部,绕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一凸轮一体地旋转,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接触;以及第二接触部,绕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二凸轮一体地旋转,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接触,当所述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接触,所述
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接触,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作用部不再按压所述被作用部时,所述第一凸轮旋转而使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接触,从而使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所述一端移动,所述第二凸轮旋转而使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接触,从而使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所述另一端移动,进而使所述第一旋转轴从所述第一位置位移到所述第二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分别由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冈佳太森泽僚一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