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组件和弹簧液压操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22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组件和弹簧液压操动机构。储能组件包括:工作缸,工作缸内具有储油通道,工作缸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储油通道相连通的通油孔;储能缸,用于活动地套设在工作缸上,并经通油孔与储油通道相连通,储能缸包括缸侧壁和缸底壁,缸底壁位于缸侧壁的内侧底部,缸底壁的中部具有供工作缸穿过的安装孔,安装孔的孔内壁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均沿安装孔的孔内壁周向分布,第一安装槽相较于第二安装槽靠近储能缸的顶部;第一密封结构,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用于与工作缸的外侧壁相贴合;第二密封结构,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用于与工作缸的外侧壁相贴合。密封效果好。用于与工作缸的外侧壁相贴合。密封效果好。用于与工作缸的外侧壁相贴合。密封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组件和弹簧液压操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开关的操动机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组件和一种弹簧液压操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高压线路中对断路器进行开合闸的操动机构大多为弹簧液压操动机构,弹簧液压操动机构包括工作缸、位于工作缸内的活塞杆和套设在工作缸外周的储能缸,高压油能够经工作缸内的储油通道、工作缸侧壁的通油孔进入储能缸,促使储能缸下移挤压碟簧,储存能量;而在需要释放能量时,碟簧伸长,储能缸内的高压油经通油孔进入工作缸,促使活塞杆伸出工作缸进行开闸操作或者缩回工作缸进行合闸操作。在储能和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储能缸会沿工作缸上下移动,但当前储能缸和工作缸之间密封性较差,储能缸内的高压油易经二者之间的缝隙外流,会造成污染,而且长时间外漏后易导致高压油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组件和一种操动机构,以至少解决储能缸和工作缸之间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组件,用于弹簧液压操动机构,储能组件包括:工作缸,工作缸内具有储油通道,工作缸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储油通道相连通的通油孔;储能缸,用于活动地套设在工作缸上,并经通油孔与储油通道相连通,储能缸包括缸侧壁和缸底壁,缸底壁位于缸侧壁的内侧底部,缸底壁的中部具有供工作缸穿过的安装孔,安装孔的孔内壁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均沿安装孔的孔内壁周向分布,第一安装槽相较于第二安装槽靠近储能缸的顶部;第一密封结构,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用于与工作缸的外侧壁相贴合;第二密封结构,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用于与工作缸的外侧壁相贴合。
[0005]另外,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结构为斯特封结构,第二密封结构为油封结构。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结构为双唇形油封,第二密封结构双唇之间的开口朝向储能缸的顶部。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缸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周向分布的第三安装槽;储能缸还包括第三密封结构,第三密封结构设置在第三安装槽内,用于与工作缸的外侧壁相贴合。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密封结构为双唇形油封,第三密封结构双唇之间的开口朝向储能缸的底部。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缸侧壁内部设置有连通第三安装槽的第一回油通道,缸底壁内部设置有连通第一回油通道的第二回油通道,第二回油通道远离第一回油通道的一端贯穿安装孔的孔内壁,并位于第二安装槽靠近储能缸的顶部的一侧。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组件还包括:缸盖,套设在工作缸的外周,缸盖盖合在缸侧
壁的顶部,并与缸侧壁的顶部端面之间留有容纳腔;第四密封结构,设置在容纳腔内,用于与工作缸的外侧壁相贴合;其中,第四密封结构为油封结构,第四密封结构的硬度小于第三密封结构的硬度。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缸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周向分布的第四安装槽,储能组件还包括第五密封结构,第五密封结构设置在第四安装槽内,并能够与储能缸的缸侧壁的内表面相贴合;其中,第四安装槽位于通油孔朝向工作缸的顶部的一侧,以及位于第三安装槽靠近储能缸的底部的一侧,第五密封结构为格莱圈结构。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的孔内壁上还设置有周向分布的第五安装槽,第五安装槽位于第二安装槽背离第一安装槽的一侧,储能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环,第一导向环嵌入设置在第五安装槽内。缸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周向分布的第六安装槽,第六安装槽位于第三安装槽靠近储能缸的顶部的一侧,储能组件还包括第二导向环,第二导向环嵌入设置在第六安装槽内。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组件还包括:碟簧组,与储能缸相连接,碟簧组包括沿工作缸的高度方向叠设的多个碟簧,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碟簧沿工作缸的高度方向上下对称分布,碟簧组能够随着储能缸的移动而弹性形变;油泵和储油箱,均与工作缸相连接,油泵的进油口与储油箱的第一出油口相连通,油泵的出油口与储油通道相连通,油泵能够向储油通道内泵入高压油;储能控制装置,与碟簧组相连接,储能控制装置能够检测碟簧组的形变高度,并在碟簧组形变至第一设定高度时控制油泵开启,以及在碟簧组形变至第二设定高度时,控制油泵关闭;其中,储能缸能够在自身内部的高压油的压力作用下沿工作缸移动,在储能缸沿工作缸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安装槽始终位于通油孔朝向储能缸的底部的一侧。
[0015]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簧液压操动机构,弹簧液压操动机构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储能组件;活塞杆,活动地设置在工作缸的工作腔中,活塞杆靠近工作腔底部的一端具有塞体部,工作腔中位于塞体部上方的腔体为高压油腔,高压油腔与储油通道相连通,工作腔中位于塞体部下方的腔体为变换油腔;控制阀组件,控制阀组件用于控制活塞杆在变换油腔内高压油的压力作用下上移以进行合闸操作,还用于控制活塞杆在高压油腔内高压油的压力作用下下移以进行开闸操作。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阀组件包括:控制阀,控制阀包括阀体和活动设置在阀体内的阀杆,阀体具有高压油阀口、低压油阀口和变换阀口,高压油阀口与高压油腔相连通,低压油阀口与储能组件的储油箱的第二出油口相连通,变换阀口与变换油腔相连通;合闸阀,在合闸阀开启时,合闸阀能够控制阀杆移动至阀体内的第一设定位置,高压油阀口经阀体内腔与变换阀口相连通,活塞杆在变换油腔内的高压油作用下上移以进行合闸操作;自卫延时阀,在合闸阀开启时,阀体内的高压油能够进入自卫延时阀的延时通道内,顶起自卫延时阀的阀芯开启自卫延时阀;分闸阀,在分闸阀开启时,分闸阀能够在自卫延时阀开启的状态下,控制阀杆移动至阀体内的第二设定位置,低压油阀口经阀体内腔与变换阀口相连通,活塞杆在高压油腔内的高压油作用下下移以进行分闸操作。
[00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组件,可以利用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周向阻隔储能缸内的高压油,并实现二级密封,降低储能缸内的高压油从安装孔和工作缸之间的间隙外漏的几率,提高密封效果。具体而言,第一密封结构作为第一级密封,可以阻隔大量高压油,避免高压油大量外漏。第二密封结构作为第二级密封,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阻挡第
一密封结构遗漏的高压油,提高密封效果;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在储能缸上移的过程中挂掉粘附在工作缸外侧壁上的高压油,将其回收至储能缸中,避免高压油外漏造成污染,也避免长时间使用高压油不足的问题。而且,在安装孔的孔内壁配置两个密封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储能缸多次往复移动后,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密封失效的情况发生,具有密封双保险的效果,延长密封有效性的时间,提高使用寿命。
[00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操动机构,由于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储能组件,进而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19]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技术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技术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组件,用于弹簧液压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工作缸(10),所述工作缸(10)内具有储油通道(110),所述工作缸(1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储油通道(110)相连通的通油孔(120);储能缸(20),用于活动地套设在所述工作缸(10)上,并经所述通油孔(120)与所述储油通道(110)相连通,所述储能缸(20)包括缸侧壁(210)和缸底壁(220),所述缸底壁(220)位于所述缸侧壁(210)的内侧底部,所述缸底壁(220)的中部具有供所述工作缸(10)穿过的安装孔(221),所述安装孔(221)的孔内壁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槽(222)和第二安装槽(223),所述第一安装槽(222)和所述第二安装槽(223)均沿所述安装孔(221)的孔内壁周向分布,所述第一安装槽(222)相较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23)靠近所述储能缸(20)的顶部;第一密封结构(31),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222)内,用于与所述工作缸(10)的外侧壁相贴合;第二密封结构(32),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223)内,用于与所述工作缸(10)的外侧壁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31)为斯特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32)为油封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32)为双唇形油封,所述第二密封结构(32)双唇之间的开口朝向所述储能缸(20)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侧壁(210)的内表面的顶部设置有周向分布的第三安装槽(211);所述储能缸(20)还包括第三密封结构(33),所述第三密封结构(33)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槽(211)内,用于与所述工作缸(10)的外侧壁相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结构(33)为双唇形油封,所述第三密封结构(33)双唇之间的开口朝向所述储能缸(20)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侧壁(210)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三安装槽(211)的第一回油通道(212),所述缸底壁(220)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回油通道(212)的第二回油通道(224),所述第二回油通道(224)远离所述第一回油通道(212)的一端贯穿所述安装孔(221)的孔内壁,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23)靠近所述储能缸(20)的顶部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还包括:缸盖(230),套设在所述工作缸(10)的外周,所述缸盖(230)盖合在所述缸侧壁(210)的顶部,并与所述缸侧壁(210)的顶部端面之间留有容纳腔(231);第四密封结构(34),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31)内,用于与所述工作缸(10)的外侧壁相贴合;其中,所述第四密封结构(34)为油封结构,所述第四密封结构(34)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三密封结构(33)的硬度。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周向分布的第四安装槽(150),所述储能组件还包括第五密封结构(35),所述第五密封结构(35)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槽(150)内,并能够与所述储能缸(20)的缸侧壁(210)的内表面相贴合;
其中,所述第四安装槽(150)位于所述通油孔(120)朝向所述工作缸(10)的顶部的一侧,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安装槽(211)靠近所述储能缸(20)的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五密封结构(35)为格莱圈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21)的孔内壁上还设置有周向分布的第五安装槽(225),所述第五安装槽(225)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23)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槽(222)的一侧,所述储能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环(36),所述第一导向环(36)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五安装槽(225)内;所述缸侧壁(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宇政李声刘尧唐颖达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东华工大高压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