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发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4938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激光发射器,属于激光器技术领域,该激光发射器的管座在第一方向上有相对的第一内壁和第一外壁,在第二方向上有相对的第二内壁和第二外壁,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也就是说,第一内壁、第一外壁和第二内壁、第二外壁之间具有夹角的,从而将激光组件设置于第一内壁并与第一内壁导热连接,将多个引脚贯穿第二内壁和第二外壁设置,使得与第一内壁相对的第一外壁不会被引脚占用,从而具有较大的面积可以用于散热,提升散热性能。提升散热性能。提升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激光发射器


[0001]本申请属于激光器
,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发射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1550nm激光雷达需求兴起,以及硅光技术在光模块中的应用,大功率激光器逐渐被应用于1550nm激光雷达和硅光光模块中。如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更好的散热,将会对1550nm激光雷达以及硅光光模块的光源输出功率起到正向帮助。
[0003]传统的气密TO(Transistor Outline晶体管外壳)为同轴封装,管帽与管座封焊在同一个平面上,面积较大的管座底面多用于引脚引出与软板焊接,无法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只能用管座侧面散热,但侧面面积小且距离芯片较远,散热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发射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激光发射器只能用管座侧面散热,侧面散热面积小且距离芯片较远,导致散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0005]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激光发射器,包括:
[0006]管座,所述管座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内壁和第一外壁、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的第二内壁和第二外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0007]激光组件,所述激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壁并与所述第一内壁导热连接;
[0008]多个引脚,所述引脚贯穿所述第二内壁和所述第二外壁设置,所述引脚与所述激光组件电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发射器还包括:
[0010]管帽,所述管帽与所述管座连接并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激光组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0011]其中,所述管帽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边缘设有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一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二内壁密封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部包括第一凸缘部和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凸缘部沿着所述本体的边缘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焊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朝向所述第一内壁的表面,所述第一凸缘部通过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一内壁密封连接;
[0013]所述第二结合部包括第二凸缘部和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凸缘部沿着所述本体的边缘延伸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凸缘部首尾连接,所述第二焊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凸缘部的朝向所述第二内壁的表面,所述第二凸缘部通过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第二内壁密封连接;
[0014]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相互连接在一起。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为沿着所述本体的边缘延伸设置的框形结构,且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首尾连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
[0017]顶壁,所述顶壁和所述第一内壁分别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
[0018]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顶壁连接,所述侧壁和所述第二内壁分别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
[0019]两个端壁,两个所述端壁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两端,且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连接在两个所述端壁之间。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激光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内壁的一侧;
[0021]所述管帽包括第一光窗,所述第一光窗与所述本体连接,且盖封所述第一开口。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发射器还包括:
[0023]透镜,所述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光窗远离所述激光组件的一侧,或者所述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光窗和所述激光组件之间;
[0024]其中,所述激光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一光窗发出激光,所述透镜用于汇聚所述激光组件发出的激光。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激光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内壁的一侧;
[0026]所述管帽包括第二光窗,所述第二光窗与所述本体连接,且盖封所述第二开口。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发射器还包括:
[0028]透镜,所述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二光窗远离所述激光组件的一侧,或者所述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二光窗和所述激光组件之间;
[0029]其中,所述激光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二光窗发出激光,所述透镜用于汇聚所述激光组件发出的激光。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设置于所述管座或者所述管帽上。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发射器还包括:
[0032]监控芯片,所述监控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壁;所述监控芯片与所述激光组件以及所述引脚电连接。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发射器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管座上、用于定位所述管座的定位部。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座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二内壁和所述第二外壁,所述安装孔内设有绝缘部;
[0035]所述引脚一一对应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绝缘部套设于所述引脚外周。
[00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一外壁平行;和/或,
[0038]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二外壁平行;和/或,
[0039]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垂直相交;和/或,
[0040]所述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二外壁垂直相交。
[0041]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激光发射系统,包括:
[0042]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激光发射器,以及,
[0043]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第一外壁相接触。
[0044]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激光发射器包括:管座,管座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内壁和第一外壁、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的第二内壁和第二外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激光组件,激光组件设置于第一内壁并与第一内壁导热连接;多个引脚,引脚贯穿第二内壁和第二外壁设置,引脚与激光组件电连接。该激光发射器的管座在第一方向上有相对的第一内壁和第一外壁,在第二方向上有相对的第二内壁和第二外壁,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也就是说,第一内壁、第一外壁和第二内壁、第二外壁之间是具有夹角的,从而将激光组件设置于第一内壁,将多个引脚贯穿第二内壁和第二外壁设置,使得与第一内壁相对的第一外壁不会被引脚占用,从而具有较大的面积可以用于散热,提升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6]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激光发射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7]图2是图1中激光发射器的管座和引脚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48]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激光发射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9]图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管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0]图5是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座(100),所述管座(100)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的第一内壁(111)和第一外壁(112)、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的第二内壁(121)和第二外壁(122),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相交;激光组件(130),所述激光组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壁(111)并与所述第一内壁(111)导热连接;多个引脚(140),所述引脚(140)贯穿所述第二内壁(121)和所述第二外壁(122)设置,所述引脚(140)与所述激光组件(130)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器还包括:管帽(150),所述管帽(150)与所述管座(100)连接并围合形成容纳空间(190),所述激光组件(130)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90)内;其中,所述管帽(150)包括本体(151),所述本体(151)的边缘设有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结合部(152)和第二结合部(153),所述第一结合部(152)与所述第一内壁(111)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结合部(153)与所述第二内壁(121)密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152)包括第一凸缘部(1581)和第一焊接部(1582),所述第一凸缘部(1581)沿着所述本体(151)的边缘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焊接部(1582)设于所述第一凸缘部(1581)的朝向所述第一内壁(111)的表面,所述第一凸缘部(1581)通过所述第一焊接部(1582)与所述第一内壁(111)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结合部(153)包括第二凸缘部(1591)和第二焊接部(1592),所述第二凸缘部(1591)沿着所述本体(151)的边缘延伸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凸缘部(1581)首尾连接,所述第二焊接部(1592)设于所述第二凸缘部(1591)的朝向所述第二内壁(121)的表面,所述第二凸缘部(1591)通过所述第二焊接部(1592)与所述第二内壁(121)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焊接部(1582)和所述第二焊接部(1592)相互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51)包括:顶壁(1511),所述顶壁(1511)和所述第一内壁(111)分别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90)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两侧;侧壁(1512),所述侧壁(1512)与所述顶壁(1511)连接,所述侧壁(1512)和所述第二内壁(121)分别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90)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两个端壁(1513),两个所述端壁(1513)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90)的两端,且所述顶壁(1511)和所述侧壁(1512)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尹王旻琦邓秀菱张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