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能减震自复位钢结构柱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403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能减震自复位钢结构柱脚,构建在基础上,包括:钢柱,竖直布置,其底端连接底板;顶板,水平安装在钢柱外侧并与基础弹性连接;底板,水平布置于基础的顶面,底板底部的抗剪键插入基础顶面的抗剪槽内,抗剪槽内填充橡胶层与抗剪键紧贴。底板的外围设有四根竖直的锚栓,四根锚栓对称布置在顶板的四角位置;每个锚栓的底端插入基础内并与基础内的螺母连接,每个锚栓的顶端穿过顶板上对应的预留孔位于顶板上方并安装两个螺母,每个锚栓位于顶板上方以及下方的杆体上分别套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基础的顶面上安装有橡胶垫,底板水平布设在橡胶垫上。基础上设置有伸缩杆与顶板连接的黏滞阻尼器。实现钢柱脚自复位和减震。位和减震。位和减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能减震自复位钢结构柱脚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消能减震领域,涉及一种消能减震自复位钢结构柱脚。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钢结构建筑一般采用钢柱脚和下部的混凝土基础相连,设计通常采用外露式柱脚、外包式柱脚和埋入式柱脚等三种柱脚形式,由于外露式柱脚构造简单、安装便捷,成为了大多数单层及多层钢结构建筑的首选柱脚连接方式。工程中外露式柱脚由底板、锚栓、加劲肋组成,通常构造方法是直接将柱脚锚栓固定于下部的混凝土基础内,钢柱底部焊接底板及竖向加劲肋,锚栓穿过底板预留孔后用螺母拧紧,钢柱所受的轴力、弯矩、剪力等内力通过柱脚传递至下部基础,柱脚通过底板提供支承反力,锚栓提供拉力约束柱底位移和弯矩。外露式钢结构柱脚在建筑遭受外部地震作用时,在钢柱底部产生剪力和弯矩,造成露出混凝土基础顶面的柱脚锚栓过度拉伸变形,部分还会拉断或从混凝土基础中拔出,导致结构整体失稳破坏,易出现塑性变形,震后损伤严重,残余变形大,修复困难,抗震性能较差。
[0003]目前,传统的抗震思路是以结构自身材料性能抵抗地震作用,通过延性设计避免结构在强烈地震下倒塌。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能减震自复位钢结构柱脚,构建在基础(6)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柱(1),钢柱(1)竖直布置,其底端连接底板(4);顶板(2),顶板(2)水平安装在钢柱(1)外侧并与基础(6)弹性连接;底板(4),底板(4)水平布置于基础(6)的顶面,底板(4)底部的抗剪键(7)插入基础(6)顶面的抗剪槽(8)内,抗剪槽(8)内填充橡胶层与抗剪键(7)紧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能减震自复位钢结构柱脚,其特征在于,底板(4)的外围设有四根竖直的锚栓(10),四根锚栓(10)对称布置在顶板(2)的四角位置;每个锚栓(10)的底端插入基础(6)内并与基础(6)内安装的螺母(9)螺纹连接,每个锚栓(10)的顶端穿过顶板(2)上对应的预留孔位于顶板(2)上方并安装两个螺母(9),每个锚栓(10)位于顶板(2)上方的杆体以及位于顶板(2)下方的杆体上分别套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能减震自复位钢结构柱脚,其特征在于,基础(6)内安装有垫板(11),垫板(11)设置在基础(6)内的螺母(9)顶部且其水平截面尺寸大于该螺母(9)。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能减震自复位钢结构柱脚,其特征在于,每个弹簧(12)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水平截面尺寸大于其的垫板(1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能减震自复位钢结构柱脚,其特征在于,弹簧(12)采用蝶形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锐范康韩庆王中华杨雪剑王偲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