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390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装置,其属于液冷设备技术领域,液冷装置包括液冷箱、进液组件及出液组件,液冷箱具有液冷腔及分别连通液冷腔的第一入口及溢流孔,且液冷箱包括第一冷却部及连接且连通在第一冷却部顶端的第二冷却部,第一冷却部的过流面积小于第二冷却部的过流面积,且第一冷却部与第二冷却部形成至少部分液冷腔;进液组件设于液冷箱的一侧且沿竖直方向延伸,进液组件的顶端具有第二入口,进液组件的底端通过第一入口与液冷腔连通;出液组件设于液冷箱的一侧且沿竖直方向延伸,出液组件的顶端通过溢流孔与液冷腔连通,出液组件的底端具有第一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冷却液的浪费,具有较低的能耗和较低的冷却成本。具有较低的能耗和较低的冷却成本。具有较低的能耗和较低的冷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液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元件的热流密度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对包括多个电子元件的电子设备进行散热,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工作稳定性。目前,电子设备的散热包括风冷、液冷等,其中,浸没式液冷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绿色和节能的冷却方式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针对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设备的散热。
[0003]浸没式液冷是指将发热设备浸泡在冷却液中,使发热设备的发热器件与冷却液直接接触,将产生的热量传至冷却液中,再利用冷却液的不断流动将热量带走,形成循环、高效的冷却系统。现有技术中,将发热设备放在液冷柜中,液冷柜具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为了保证冷却效果,冷却液入口通常设置在液冷柜的底部,冷却液出口设置在液冷柜的顶部,使得冷却液进入冷却柜后,流过发热设备后从冷却液出口流出,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与外部冷却环路连通,且冷却环路中设置增压泵,以用于驱动冷却液流过液冷柜。现有技术中的液冷柜呈长方体状,且液冷柜的冷却腔体也呈长方体状,也即是,液冷柜的过流面积由上至下均一样,然而根据液冷柜内部设备的布置,常常会造成内部空间的空置,该空置的区域也有冷却液经过,造成了冷却液的浪费,导致液冷柜的能耗高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装置,避免了冷却液的浪费,具有较低的能耗和较低的冷却成本。
[0005]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液冷装置,包括:
[0007]液冷箱,所述液冷箱具有液冷腔及分别连通所述液冷腔的第一入口及溢流孔,且所述液冷箱包括第一冷却部及连接且连通在所述第一冷却部顶端的第二冷却部,所述第一冷却部的过流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冷却部的过流面积,且所述第一冷却部与所述第二冷却部形成至少部分所述液冷腔,所述第一入口设于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底部,所述溢流孔设于所述液冷箱的顶部;
[0008]进液组件,设于所述液冷箱的一侧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进液组件的顶端具有第二入口,所述进液组件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液冷腔连通;
[0009]出液组件,设于所述液冷箱的一侧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出液组件的顶端通过所述溢流孔与所述液冷腔连通,所述出液组件的底端具有第一出口。
[0010]可选地,所述进液组件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液冷箱的顶端,所述出液组件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液冷箱的底端。
[0011]可选地,所述液冷箱还包括第三冷却部,所述第三冷却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却部的顶端,且所述第三冷却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冷却部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冷却部
具有多个所述溢流孔。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却部与所述第三冷却部的交接处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二冷却部侧壁的第一台阶,所述第三冷却部包括主体部、竖直板及水平板,所述竖直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台阶及所述主体部,所述水平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竖直板及所述主体部,所述水平板与所述第一台阶平行,多个所述溢流孔均匀开设于所述水平板上。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部与所述第二冷却部的交接处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冷却部侧壁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第二冷却部的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冷却部的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异于所述第二侧壁。
[0014]可选地,所述出液组件包括集液体及一端连通所述集液体的出液管,所述集液体通过所述溢流孔与所述液冷腔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具有所述第一出口,且所述出液管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
[0015]可选地,所述进液组件包括进液管,与所述进液管一端连通的分液体及多个分别与所述分液体连接且连通的支管,所述进液管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具有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入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管与多个所述第一入口一一对应,所述支管连接于所述液冷箱并通过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液冷腔连通。
[0016]可选地,还包括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液冷箱内,并固定于所述液冷箱的底壁,所述隔板将至少部分所述液冷腔分隔形成多个液冷子腔,多个所述液冷子腔与多个所述第一入口一一对应连通。
[0017]可选地,所述进液组件还包括多个流量调节器,多个所述流量调节器与多个所述支管一一对应,且所述流量调节器安装于与其对应的所述支管上,并能调节所述支管中冷却液的流量。
[0018]可选地,还包括柜体、顶盖及压杆,所述液冷箱、所述进液组件及所述出液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柜体内,且所述柜体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入口的入口接头及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的出口接头,所述顶盖连接于所述柜体的顶端,且所述顶盖与所述液冷箱的顶端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压杆固设于所述液冷箱的内侧壁,并能支撑所述顶盖。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的液冷装置,液冷箱包括连接且连通的第一冷却部和第二冷却部,第二冷却部的过流面积大于第一冷却部的过流面积,使得第二冷却部能够用于容纳待冷却设备凸出的部分,进而使得液冷箱根据待冷却设备的布局设计成异性结构,尽量压缩液冷腔的体积,使得冷却液流过的部分均具有待冷却设备,避免了冷却液的浪费,进而使得液冷装置具有较低的能耗和较低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装置的立体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装置分解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部分液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箱、进液组件及出液组件的装配示意图一;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箱、进液组件及出液组件的装配示意图二;
[002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部分液冷装置的截面图一;
[002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部分液冷装置的截面图二;
[002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部分液冷装置的截面图三;
[0029]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液冷装置的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液冷箱;11、液冷腔;111、液冷子腔;12、第一入口;13、溢流口;14、第一液冷部;141、第二台阶;15、第二液冷部;151、第一台阶;16、第三液冷部;161、主体部;162、竖直板;163、水平板;
[0032]2、进液组件;21、第二入口;22、进液管;23、分液体;24、支管;25、流量调节器;
[0033]3、出液组件;31、第一出口;32、集液体;33、出液管;
[0034]4、隔板;5、柜体;51、入口接头;52、出口接头;6、顶盖;7、压杆;8、密封件;9、支撑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箱(1),所述液冷箱(1)具有液冷腔(11)及分别连通所述液冷腔(11)的第一入口(12)及溢流孔(13),且所述液冷箱(1)包括第一冷却部(14)及连接且连通在所述第一冷却部(14)顶端的第二冷却部(15),所述第一冷却部(14)的过流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冷却部(15)的过流面积,且所述第一冷却部(14)与所述第二冷却部(15)形成至少部分所述液冷腔(11),所述第一入口(12)设于所述第一冷却部(14)的底部,所述溢流孔(13)设于所述液冷箱(1)的顶部;进液组件(2),设于所述液冷箱(1)的一侧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进液组件(2)的顶端具有第二入口(21),所述进液组件(2)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一入口(12)与所述液冷腔(11)连通;出液组件(3),设于所述液冷箱(1)的一侧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出液组件(3)的顶端通过所述溢流孔(13)与所述液冷腔(11)连通,所述出液组件(3)的底端具有第一出口(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组件(2)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液冷箱(1)的顶端,所述出液组件(3)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液冷箱(1)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箱(1)还包括第三冷却部(16),所述第三冷却部(16)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却部(15)的顶端,且所述第三冷却部(16)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冷却部(15)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冷却部(16)具有多个所述溢流孔(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部(15)与所述第三冷却部(16)的交接处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二冷却部(15)侧壁的第一台阶(151),所述第三冷却部(16)包括主体部(161)、竖直板(162)及水平板(163),所述竖直板(162)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台阶(151)及所述主体部(161),所述水平板(163)垂直连接于所述竖直板(162)及所述主体部(161),所述水平板(163)与所述第一台阶(151)平行,多个所述溢流孔(13)均匀开设于所述水平板(163)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部(14)与所述第二冷却部(15)的交接处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冷却部(14)侧壁的第二台阶(141),所述第二台阶(141)与所述第二冷却部(15)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钧孙涛王鹏飞王建伟陈建华李家荣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热传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