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作物育种中生态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石明松等发现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是一种特殊的不育资源[见“对光照长度敏感的隐性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85,(2)44-48;“湖北光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鉴定及其利用途径”遗传学报1986(2)];在它特定的遗传背景下,由生态条件——主要是光温决定其雄性(花粉)育性。在雄性不育的生态条件下,跟恢复系异交结实,生产杂种一代种子;同时,又在雄性可育的生态条件下自交结实,繁殖自身种子。所以“生态不育系”又称“两用系”。利用这一资源,杂种优势利用省掉了“保持系”,开创了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两系法”。目前,不仅在水稻上,在高梁、小麦、辣椒等作物也相继出现生态不育系。广为应用的”野败型“三系杂交稻育种的成功率很低。因为保持系的频率只有1%,恢复系的频率只有5%。三系配组率只有5×10-4,获得强优组合的成功率更低。而对于生态不育系,98%的常规品种都是恢复系。而且生态不育系在自然突变、人工诱变或杂交育种中发生的频率高。“两系法”使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效率大大提高,因此“超级稻”几乎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控制方法,其特征是:a)根据气象资料选择制种区:要求在制种季节无18℃以下的最低温度纪录;b)两用系不育性转换彻底性鉴定:选择鉴定区要求昼夜温差较大,夜间最低温度在18℃~20℃之间;如果与制种区纬度相近 ,海拔应比制种区高400~800m;鉴定群体通常在10↑[3]株,令其在制种季节开花,花期逐株进行花粉育性鉴定,一般选择典败型植株;如果敏感期最低温度接近20℃,选择典败型或无花粉型;如果敏感期最低温度在18℃左右,在没有典败型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园败型,有碘染色花粉的一律淘汰;首次鉴定之后,中选株在3~5天后再次鉴定;c)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控制方法,其特征是a)根据气象资料选择制种区要求在制种季节无18℃以下的最低温度纪录;b)两用系不育性转换彻底性鉴定选择鉴定区要求昼夜温差较大,夜间最低温度在18℃~20℃之间;如果与制种区纬度相近,海拔应比制种区高400~800m;鉴定群体通常在103株,令其在制种季节开花,花期逐株进行花粉育性鉴定,一般选择典败型植株;如果敏感期最低温度接近20℃,选择典败型或无花粉型;如果敏感期最低温度在18℃左右,在没有典败型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园败型,有碘染色花粉的一律淘汰;首次鉴定之后,中选株在3~5天后再次鉴定;c)两用系可育性转换彻底性鉴定及两用系繁殖选择繁殖区要求昼夜温差大,夜间最低温度经常...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