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CO氧化催化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42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CO氧化催化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以Ni粉和Si粉为原料,通过掺杂稀土元素铈,并采用不同配比,进行多类多孔N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CO氧化催化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CO氧化催化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属于催化化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气污染物的问题。目前我国CO的排放量非常大,CO的治理已经成为了重点问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需要找到高效率的脱除方法。在CO净化技术中,通过催化氧化将CO转变为CO2是一种高效、节能、无二次污染的净化方法。
[0003]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用于CO催化氧化的催化剂主要以贵金属或非贵金属为主。继铂丝的开创性工作之后,许多贵金属如Pt,Rh,Pd,Ir,Rh和Au纳米颗粒被用于催化CO氧化。大多数贵金属如金都可以作为催化剂,是因为在贵金属上积累的负电荷可以削弱O

O键,激活氧分子进行进一步的催化反应,而在贵金属上积累的正电荷可以促进CO的吸附。然而,这些催化剂通常都很昂贵,同时也会遇到CO中毒的问题,阻碍了催化过程持久的运行。也有许多非贵金属如Cr、Ce、Cu等被研究用于催化CO氧化。然而,非贵金属基催化剂对H2O敏感,特别是在含有SO2的气氛中,活性组分很容易转化为金属硫酸盐,如CuSO4,导致催化剂完全不可逆失活。
[0004]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材料作为催化剂来达到催化剂的耐水硫性。一些研究描述了使用镍催化剂进行CO氧化反应。并有研究表明利用镍化合物进行其他催化反应。同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研究表明,Ni

Si的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在不含水硫的简单气氛中使用时,CO的催化氧化是以Eley

Rideal机制为主,由O2先靠近催化剂表面,气体中的CO随后接近O2,形成过渡态之后将CO2解吸从而达到催化氧化的效果,反应中最大的能垒为1.64eV。这种计算结果表明Ni

Si的金属间化合物可以削弱O

O键,激活氧分子进行进一步的催化反应。
[0005]在Ni

Si体系中,存在Ni3Si、Ni2Si、Ni
16
Si7、Ni
31
Si
12
等几种金属间化合物。这几类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抗氧化性能,是很有前途的高温耐腐蚀材料,可以满足在高温下对烧结烟气的处理。同时,在Ni

Si金属间化合物中掺杂稀土元素Ce,能够使原本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平均晶粒尺寸增大,有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制备掺杂稀土元素的Ni

Si体系金属间化合物来达到催化剂在高温下的耐水硫性。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混合、冷压、真空烧结等粉末冶金方法反应合成了多孔Ni

Si金属间化合物,其具有良好的抗水硫性能,较好地解决了CO催化氧化过程催化剂易被H2O、SO2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用于CO氧化催化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
[0007]1.制备过程:将一定比例的镍、硅、铈粉,酒精,聚乙烯醇缩丁醛酯混合,在真空箱
中干燥过筛后得到粉末颗粒;利用单轴模压法将粉末颗粒压制成待烧结的样品;将待烧结的样品置于真空加热炉中热处理:在低温阶段保温去除聚乙烯醇缩丁醛酯和水蒸气;在中温阶段保温满足催化剂的孔隙的形成;在高温阶段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为元素的扩散和反应提供时间;经烧结热处理后得到满足要求的CO催化剂,装入反应器中可以满足在含水含硫环境中的使用;
[0008]本专利技术制备过程中所加的Ni粉和Si粉的粒度为3

15μm,Ni、Si的质量配比为4:1

8:1,优选为6:1;掺杂的铈粉的质量占比为0.5%

1%;所加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酯的质量占比为5%

8%,酒精的质量占比为15%

18%;单轴模压法所用的压力为0.5

1MPa,保压时间为45

80s;低温阶段保温措施具体为在100℃

200℃时保温30

45min,中温阶段保温措施具体为在500℃

650℃时保温3

4h,高温阶段保温措施具体为在1000℃时保温3

4h。
[0009]2.具体应用:在6000ppm浓度CO,烟气量为1L/min的简单气氛的模拟测试中,该催化剂在280℃左右可实现CO完全转化;在含10%浓度H2O、500ppm浓度SO2和6000ppm浓度CO,烟气量为1L/min,反应温度为280℃的环境中反应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随时间增长逐渐恢复到原水平,并且在后续长时间的催化过程中,催化效率仍然保持高水平。这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抗水硫性能。
[0010]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抗水硫CO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优点在于:
[0011](1)制备的催化剂成本低廉,且制备工艺简单、可靠性高;
[0012](2)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抗水硫性能,能在复杂的烧结气氛中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未掺杂的催化剂在不同环境气氛下作用后的扫描电镜图片。
[0014]图2为未掺杂的催化剂在不同环境气氛下CO脱除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0015]图3未掺杂的催化剂在复杂气氛下的CO脱除率随催化时间增长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案
[0016]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但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7]实施例1
[0018](1)粉末混合处理:将4g粒度为10μm的镍粉、1g粒度为8μm的硅粉、0.03g的铈粉、0.5g的酒精在球磨罐中球磨混合16h,混合后将粉末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于80℃干燥1h;
[0019](2)造粒处理:将0.2g聚乙烯醇缩丁醛酯加入0.5g酒精中混合,再将之前的混合粉末加入其中,并使用60目的筛网过筛造粒,将得到的粉末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于60℃干燥3h;
[0020](3)压片处理:对造粒后的粉末采用单轴模压法压片制样,采用的压力为1MPa,保压时间为40s;
[0021](4)烧结:将压片后制得的待烧结样品置于真空炉中加热,真空度不低于1
×
10
‑3Pa,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150℃时保温45min,升温至600℃时保温4h,升温至1000℃时保温4h;
[0022](5)后处理:将烧结后的样品混入蒸馏水后置于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1h,真空干燥后完成CO催化剂的制备;
[0023](6)具体应用:将催化剂放置于6000ppm浓度CO,烟气量为1L/min的简单气氛中使用,测试后的催化性能良好。
[0024]实施例2
[0025](1)粉末混合处理:将4.5g粒度为5μm的镍粉、1g粒度为3μm的硅粉、0.5g的酒精在球磨罐中球磨混合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用于CO氧化催化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贵金属催化剂采用镍粉、硅粉和铈粉制备,其中所加粉末的粒度为3

15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CO氧化催化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用的镍粉和硅粉的质量配比为4:1

8:1,最优选择为6:1,掺杂的铈粉的质量占比为0.5%

1%,经烧结反应后可以得到一系列掺杂了稀土元素的多孔Ni

S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靓张海泓康建刚贺跃辉肖逸锋张乾坤李丽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