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组件、电池包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36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组件、电池包及用电设备,电芯组件包括散热板、隔热结构和电芯,两散热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散热板包括主体部,主体部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主体部沿第三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折边,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和第三折边均朝向另一散热板弯折,以配合主体部围合形成容置空间;一电芯对应设置于一容置空间内,电芯与主体部、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和第三折边均热接触;隔热结构至少部分设置于两电芯之间,以使两电芯间隔。通过散热板半包裹电芯,增加与电芯之间的热接触面积,提高电芯的散热效率;并且折边还能够与壳体热接触,以将热量转移至壳体进行散热,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效率。高电池包的散热效率。高电池包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组件、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芯组件、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自行车起火和爆炸的主要原因是电池包过热或者破损。电池包是为电动工具、电动汽车或者电动自行车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池,也称为电池包。
[0003]电动自行车体积较小,难以给电池包配备散热装置,因此只能采用自然散热,这给电池包的散热带来极大挑战。在当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包持续放电,或者持续充电的情况下,电池包的热量无法散耗,易出现起火甚至爆炸的情况。尤其是对于高倍率放电要求的越野摩托车,由于其电流更大,因此发热量也更大,其电池包更易出现发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电芯组件、电池包及用电设备,能够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散热板、隔热结构和电芯,两所述散热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散热板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所述主体部沿第三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和第三折边均朝向另一所述散热板弯折,以配合所述主体部围合形成容置空间;一所述电芯对应设置于一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芯与所述主体部、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和第三折边均热接触;所述隔热结构至少部分设置于两所述电芯之间,两个所述电芯通过所述隔热结构间隔分布。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背离所述第三折边的一端围合形成让位口;所述电芯的极耳于所述让位口穿出所述散热板;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顶封条,所述顶封条填充所述让位口与所述极耳之间的缝隙。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耳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顶封条,两侧的所述顶封条配合夹持所述极耳。
[000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壳体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组件,多个所述电芯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形成电堆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折边、第二折边、第三折边以及所述电堆两侧位置的所述主体部均与所述壳体热接触。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芯组件的极耳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开设有多组泄压孔,一组所述泄压孔对应与一所述电芯连通,一组所述泄压孔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泄压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为所述壳体内部泄压的透气阀。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抵顶于所述电芯组件设置有所述极耳的一端,所述电路板开设有多个过孔,一所述极耳对应穿过一所述过孔;所述电路板设置有多个导电件,
所述电芯通过所述极耳与所述导电件电连接,以使多个所述电芯串联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还包括控制器和隔离板,所述控制器和隔离板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隔离板设置于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外侧面间隔设置有多条加强筋;
[0013]和/或,所述壳体外侧面设置有提手;
[0014]和/或,所述壳体外侧面设置有脚垫;
[0015]和/或,所述壳体设置有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6]和/或,所述壳体的材质包括金属。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件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缝隙填充设置有导热材料,所述电芯组件之间的缝隙也填充设置有导热材料。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绑带,所述绑带将至少一个所述电芯组件捆扎为一体。
[0019]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0020]区别于相关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芯组件、电池包及用电设备,设置有散热板,散热板通过主体部、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和第三折边半包裹电芯,以增加与电芯之间的热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电芯的散热效率;并且当散热板安装于壳体时,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和第三折边,以及电堆两侧位置的主体部也能够与壳体热接触,从而将热量转移至壳体进行散热,以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中电池包的爆炸视图;
[0024]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4是图2中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图2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图2中电芯组件的爆炸视图;
[0028]图7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8是图2中的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0030]图9是图2中的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0031]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0032]100、电池包;
[0033]1、壳体;11、筒体;111、加强筋;112、连接位;12、上壳;121、提手;122、透气阀;123、电连接器;13、底壳;131、脚垫;14、密封圈;
[0034]2、电芯组件;21、散热板;211、主体部;212、第一折边;213、第二折边;214、第三折
边;215、让位口;22、隔热结构;23、电芯;231、极耳;24、顶封条;
[0035]3、绑带;
[0036]4、电路板;41、第一电力接线座;42、第一通讯接线座;43、泄压孔;44、过孔;45、导电件;
[0037]5、控制器;51、第二电力接线座;52、第二通讯接线座;53、第三电力接线座;54、第三通讯接线座;
[0038]6、隔离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的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示意图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两所述散热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散热板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所述主体部沿第三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和第三折边均朝向另一所述散热板弯折,以配合所述主体部围合形成容置空间;电芯,一所述电芯对应设置于一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芯与所述主体部、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和第三折边均热接触;以及隔热结构,至少部分设置于两所述电芯之间,两个所述电芯通过所述隔热结构间隔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背离所述第三折边的一端围合形成让位口;所述电芯的极耳于所述让位口穿出所述散热板;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顶封条,所述顶封条填充所述让位口与所述极耳之间的缝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顶封条,两侧的所述顶封条配合夹持所述极耳。4.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组件,多个所述电芯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形成电堆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折边、第二折边、第三折边以及所述电堆两侧位置的所述主体部均与所述壳体热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芯组件的极耳电连接;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亮杨益谷鹏华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麦格米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