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电路和柔直互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316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逆变电路和柔直互联系统,逆变电路包括: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逆变桥臂,逆变桥臂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都并联在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之间;其中,第四桥臂用于控制中性点电压,并为零序电流提供流通通道,使得逆变器三相输出的完全解耦,因而该逆变器可以产生三个完全独立的输出,在不平衡负载情况下也能够维持三相电压的对称输出。够维持三相电压的对称输出。够维持三相电压的对称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逆变电路和柔直互联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逆变电路和柔直互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电力系统配电网,是使用变压器给台区负荷供电,一台变压器负责一块区域的供电,即称谓为台区。配电网中,存在很多独立的台区变压器,负责每块区域的供电,如一个社区供电由一台独立的变压器供电,由着这大大小小的台区形成一个整体的供电网络。
[0003]现有台区供电方式是有缺陷的,比如扩容难、变压器的轻载效率低;而新型电能传送方式为柔直互联方式,互联供电大大提高了供电的灵活性,减少变压器传输功率的损耗,扩容方便。供电可靠性高,互联供电的某个点出现故障,可以通过另外端口继续供电,保证系统供电的稳定性及可靠性,降低停电的风险。
[0004]柔直互联方式是交流逆变能量传输的方式,从逆变的方式,传统的逆变方式为三相三桥臂逆变电路,其带不平衡负载的能力很有限,因其逆变拓扑结构是为对称结构,带不平衡负载时,其不能保证三相电压对称平衡。如何解决负载不平衡的现象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逆变电路和柔直互联系统。
[0006]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包括: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所述正极输入端和所述负极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
[0007]逆变桥臂,所述逆变桥臂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所述第一桥臂、所述第二桥臂、所述第三桥臂和所述第四桥臂都并联在所述正极输入端和所述负极输入端之间;
[0008]其中,所述第四桥臂用于控制中性点电压,并为零序电流提供流通通道。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桥臂上依次串联设置有第一功率管和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二桥臂上依次串联设置有第三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所述第三桥臂上依次串联设置有第五功率管和第六功率管,所述第四桥臂上依次串联设置有第七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
[0010]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与第一阻抗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与第二阻抗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桥臂的中点与第三阻抗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阻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阻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阻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桥臂的中点相连。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功率管、所述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三功率管、所述第四功率管、所述第五功率管、所述第六功率管、所述第七功率管和所述第八功率管均为IGBT,且每一个功率管均反向并联对应的二极管。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功率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正极输入端相连,第一功率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功率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功率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负极输入端相连;
[0013]所述第三功率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正极输入端相连,第三功率管的发射极与第四功率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四功率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负极输入端相连;
[0014]所述第五功率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正极输入端相连,第五功率管的发射极与第六功率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六功率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负极输入端相连;
[0015]所述第七功率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正极输入端相连,第七功率管的发射极与第八功率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八功率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负极输入端相连。
[0016]可选地,所述逆变电路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与所述逆变桥臂的输出端相连。
[0017]可选地,所述滤波电路为LCL滤波电路。
[0018]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柔直互联系统,包括第一方面的任一所述的逆变电路,第一变压器的副边与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逆变电路中的第一逆变桥臂相连,所述第一逆变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容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与第二电容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与第二逆变电路的第二逆变桥臂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二逆变桥臂的两端与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变压器的副边相连。
[0019]可选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变压器的副边相连,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对应桥臂的中点连接。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一逆变电路和所述第二逆变电路之间采用直流电缆。
[0021]可选地,所述直流电缆的长度小于等于1千米。
[0022]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00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路和柔直互联系统,逆变电路包括: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逆变桥臂,逆变桥臂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都并联在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之间;其中,第四桥臂用于控制中性点电压,并为零序电流提供流通通道,使得逆变器三相输出的完全解耦,因而该逆变器可以产生三个完全独立的输出,在不平衡负载情况下也能够维持三相电压的对称输出。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逆变电路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柔直互联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逆变电路实施例的示意图,逆变电路包括: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
[0028]逆变桥臂,逆变桥臂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都并联在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之间;
[0029]其中,第四桥臂用于控制中性点电压,并为零序电流提供流通通道。
[0030]可选地,第一桥臂上依次串联设置有第一功率管和第二功率管,第二桥臂上依次串联设置有第三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第三桥臂上依次串联设置有第五功率管和第六功率管,第四桥臂上依次串联设置有第七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
[0031]第一桥臂的中点与第一阻抗Z1的第一端相连,第二桥臂的中点与第二Z2阻抗的第一端相连,第三桥臂的中点与第三阻抗Z3的第一端相连;第一阻抗的第二端、第二阻抗的第二端和第三阻抗的第二端与第四桥臂的中点相连。
[0032]可选地,第一功率管、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第四功率管、第五功率管、第六功率管、第七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均为IGBT,且每一个功率管均反向并联对应的二极管。
[0033]可选地,第一功率管的集电极与正极输入端相连,第一功率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功率管的集电级相连,第二功率管的发射极与负极输入端相连;
[0034]第三功率管的集电极与正极输入端相连,第三功率管的发射极与第四功率管的集电极相连,第四功率管的发射极与负极输入端相连;
[0035]第五功率管的集电极与正极输入端相连,第五功率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包括: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所述正极输入端和所述负极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逆变桥臂,所述逆变桥臂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所述第一桥臂、所述第二桥臂、所述第三桥臂和所述第四桥臂都并联在所述正极输入端和所述负极输入端之间;其中,所述第四桥臂用于控制中性点电压,并为零序电流提供流通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臂上依次串联设置有第一功率管和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二桥臂上依次串联设置有第三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所述第三桥臂上依次串联设置有第五功率管和第六功率管,所述第四桥臂上依次串联设置有第七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与第一阻抗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与第二阻抗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桥臂的中点与第三阻抗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阻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阻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阻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桥臂的中点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管、所述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三功率管、所述第四功率管、所述第五功率管、所述第六功率管、所述第七功率管和所述第八功率管均为IGBT,且每一个功率管均反向并联对应的二极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正极输入端相连,第一功率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功率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功率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负极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功率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正极输入端相连,第三功率管的发射极与第四功率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四功率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生魏朋飞何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恩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