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的重物码放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重力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的重物码放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能源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能源技术更是面临巨大变革:传统火力发电的占比要逐渐减小,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要大幅提高。然而,风电、光伏电能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由此也引发了“弃风弃光”现象。另一方面,电网中用电负荷实时变化且峰谷差大,为保证能源的利用率水平,电网中相继加入各种形式的储能系统以进行削峰填谷和电能储存,其中,重力储能系统的发展尤为迅速。
[0003]目前,发展成熟且应用最多的重力储能形式是抽水储能,最近固体重力储能也得到较快发展。在目前领域中发展储能系统储能释能过程的研究较多,但在重物的码放系统研究较少,没有形成可靠可行的堆放技术,少数几个专利提出的堆放技术存在结构复杂、效率较低以及建设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专利技术专利CN114922787A公开了一种面向多山地区的重力储能系统运行方法,该方法利用高、低位平台盘旋式轨道与倾斜轨道构成闭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的重物码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停放轨道(100)、下停放轨道(200)、连通轨道(300)、限位控制装置(400)和储能装置(500);所述连通轨道(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停放轨道(100)和所述下停放轨道(200)连接;所述上停放轨道(100)的高度由入口到出口逐渐降低,所述下停放轨道(200)的高度由入口到出口逐渐降低,所述限位控制装置(400)设置于所述上停放轨道(100)和所述下停放轨道(200)的出口用于阻挡所述储能装置(500);所述储能装置(500)包括储能重物(510),可在所述上停放轨道(100)、所述连通轨道(300)和所述下停放轨道(200)之间移动以改变自身重力势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的重物码放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码放平台(600)、下码放平台(700)和轨道支撑装置(800);所述轨道支撑装置(800)下端与所述上码放平台(600)连接,上端与所述上停放轨道(100)连接;所述轨道支撑装置(800)下端与所述下码放平台(700)连接,上端与所述下停放轨道(20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的重物码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轨道(300)包括储能上行轨道(310)和释能下行轨道(320);所述储能上行轨道(310)一端与所述下停放轨道(200)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停放轨道(100)的入口连接;所述释能下行轨道(320)一端与所述下停放轨道(200)的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停放轨道(100)的出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的重物码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上行轨道(310)包括输送带(311)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输送带(311)转动以带动所述储能装置(500)移动;所述释能下行轨道(320)包括所述输送带(311)和发电机,所述储能装置(500)带动所述输送带(311)转动以驱动所述发电机发电;所述输送带(311)上设置有刮板(311a),所述刮板(311a)与所述储能装置(500)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的重物码放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轨装置(900);以所述连通轨道(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停放轨道(200)的出口和所述上停放轨道(100)的入口连接为上行状态,以所述连通轨道(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停放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京业,林玉鑫,聂子攀,邱清泉,肖立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