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识别座舱智能表面虚拟按键的触觉传输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识别座舱智能表面虚拟按键的触觉传输方法,属于人机交互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内饰智能化的发展,内饰和用户界面从实体按键往干净和谐的表面发展,智能表面分布在座舱各位置,是汽车内饰美学与人机界面技术的结合,将传统汽车内饰中的按钮等传统机械交互介质,升级为以塑胶材料或木材等表面材料的触控交互介质。
[0003]用户对控制按键感知角度可分为搜索触觉和确认触觉,搜索触觉关于如何使用触觉提示来最佳地支持用户寻找互动区域、区分相邻的控制元素以及在表面为用户提供方向。确认触觉是指用于改变控制元件的操作状态的清晰且具体的触觉反馈。目前座舱内智能表面交互区域的虚拟按键缺乏触觉反馈,或者各个按键触觉反馈单一,仅在触控时提供确认的触觉反馈,无助于用户进行触觉搜索。为减少驾乘人员的视觉需求,开发不仅能保证交互表面平滑,还能帮助用户恢复虚拟按键的有形性甚至是无眼识别按键功能的交互表面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设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识别座舱智能表面虚拟按键的触觉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按动虚拟按键的压力,当重压时,则虚拟按键向手指正常反馈,提醒用户操作成功,当轻压时,通过触觉传输方法帮助用户识别按键,包括:步骤一、构造一组刺激信号,将刺激信号两两呈现给用户进行主观差异评分,获得每对刺激的比较距离矩阵;步骤二、通过多维缩放算法计算出降维后的刺激二维坐标矩阵,通过比较距离矩阵获得每个刺激在二维空间中的表示,二维空间中每对刺激的距离保持为差异矩阵中的距离不变,绘制二维空间坐标图;步骤三、当二维图中各刺激分部均匀,存在一组具有m个刺激的集合M,其中各个刺激对之间的差异和最大,并且集合中各个刺激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标准偏差,则确定这组刺激为最高可辨别性的刺激集合;当图中不存在符合条件的刺激集合时,则向步骤一中增加新的刺激信号,并与有刺激进行比较,重复步骤二和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识别座舱智能表面虚拟按键的触觉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构造一组刺激信号共为n个,设定d
ij
为刺激i与j的主观差异分数,获得每对刺激的比较距离矩阵D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识别座舱智能表面虚拟按键的触觉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将单个刺激映射为二维坐标矩阵表示为zi=(z
i1
,z
i2
),所有n刺激二维坐标矩阵Z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传亮,岳玉冰,马骁远,张龙旭,李熠,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