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节水排水防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46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节水排水防渗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外周包覆有可用于防护的防渗透膜A和防渗透膜B,且防渗透膜B位于防渗透膜A外周,所述防渗透膜B外周包覆有可用于防护的薄膜层;所述薄膜层外周包覆有可用于防护的防水布层,且防水布层外周粘接有可用于防护的气囊条,且气囊条有多组,所述气囊条外周包覆有可用于防护的海绵垫层,通过防渗透膜A、防渗透膜B和薄膜层的设计,方便在建筑所使用的排水管外周设立一层防渗结构,当排水管出现渗漏时,方便对渗漏的位置进行封堵,从而减小排水管出现渗漏的可能性,并减小渗漏时所造成的水资源消耗。成的水资源消耗。成的水资源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节水排水防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管防渗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节水排水防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建筑中给排水管的设计安装是十分重要的,在施工过程中,会在浇筑混凝土时给排水管经过的位置预留安装管道的孔洞,以便在后期安装给排管,给排水管安装后需要再对管道与墙体或楼板层间的接触孔隙间浇灌水泥砂浆,防止排水管发生渗漏;但是建筑所使用的排水管的内壁上也容易出现腐蚀的状况,腐蚀的排水管容易出现渗漏的现象,同时由于排水管位于混凝土内部,导致排水管道的渗漏处不方便进行修补,使得渗漏处持续渗漏出水源,容易造成水源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节水排水防渗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节水排水防渗结构,通过防渗透膜A、防渗透膜B和薄膜层的设计,方便在建筑所使用的排水管外周设立一层防渗结构,当排水管出现渗漏时,方便对渗漏的位置进行封堵,从而减小排水管出现渗漏的可能性,并减小渗漏时所造成的水资源消耗,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建筑节水排水防渗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外周包覆有可用于防护的防渗透膜A和防渗透膜B,且防渗透膜B位于防渗透膜A外周,所述防渗透膜B外周包覆有可用于防护的薄膜层;
[0006]所述薄膜层外周包覆有可用于防护的防水布层,且防水布层外周粘接有可用于防护的气囊条,且气囊条有多组,所述气囊条外周包覆有可用于防护的海绵垫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薄膜层与防水布层之间填充有吸水树脂层;吸水树脂层在遇到水源时,能够吸收水分并使得自身膨胀,从而方便推动薄膜层,使得薄膜层能够与防渗透膜B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方便辅助薄膜层进行工作,并提高对管体的防渗漏效果。
[0008]进一步地,所述防渗透膜A与防渗透膜B连接处呈交错分布;防渗透膜A与防渗透膜B的连接处呈交错分布,当防渗透膜A的连接处出现渗漏时,防渗透膜B能够运作并方便对其进行封堵,使得从防渗透膜A中渗漏的水源被防渗透膜B所拦截。
[0009]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垫层外周装配有可用于辅助固定的扎带,且扎带有多组;扎带方便辅助对海绵垫层进行捆绑,使得海绵垫层能够稳定的包裹在多组胶囊条外周,并方便稳定的对管体进行防护。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渗透膜A、防渗透膜B、薄膜层、防水布层和海绵垫层呈依次分布于管体外周;呈依次分布于管体外周的防渗透膜A、防渗透膜B、薄膜层、防水布层和海绵垫层相互配合,经过多重防护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减小管体出现渗漏的可能性,并提高管体的使用寿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防渗透膜A、防渗透膜B和薄膜层的设计,方便在建筑所使用的排水管外周设立一层防渗结构,当排水管出现渗漏时,方便对渗漏的位置进行封堵,从而减小排水管出现渗漏的可能性,并减小渗漏时所造成的水资源消耗。
[0013]2、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防水布层、气囊条和海绵垫层的设计,方便在建筑所使用的排水管外周设立一层防护结构,在对排水管与建筑之间的缝隙填充混凝土时,方便对排水管进行防护,减小混凝土与排水管之间直接接触导致排水管出现摩擦损伤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排水管安装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节水排水防渗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建筑节水排水防渗结构的整体机构结构平面示意图。
[0016]图中:1、管体;2、防渗透膜A;3、防渗透膜B;4、薄膜层;5、吸水树脂层;6、防水布层;7、气囊条;8、海绵垫层;9、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如图1

2所示,一种建筑节水排水防渗结构,包括管体1,管体1外周包覆有可用于防护的防渗透膜A2和防渗透膜B3,且防渗透膜B3位于防渗透膜A2外周,防渗透膜B3外周包覆有可用于防护的薄膜层4;薄膜层4外周包覆有可用于防护的防水布层6,且防水布层6外周粘接有可用于防护的气囊条7,且气囊条7有多组,气囊条7外周包覆有可用于防护的海绵垫层8;薄膜层4与防水布层6之间填充有吸水树脂层5;吸水树脂层5在遇到水源时,能够吸收水分并使得自身膨胀,从而方便推动薄膜层4,使得薄膜层4能够与防渗透膜B3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方便辅助薄膜层4进行工作,并提高对管体1的防渗漏效果;防渗透膜A2与防渗透膜B3连接处呈交错分布;防渗透膜A2与防渗透膜B3的连接处呈交错分布,当防渗透膜A2的连接处出现渗漏时,防渗透膜B3能够运作并方便对其进行封堵,使得从防渗透膜A2中渗漏的水源被防渗透膜B3所拦截;海绵垫层8外周装配有可用于辅助固定的扎带9,且扎带9有多组;扎带9方便辅助对海绵垫层8进行捆绑,使得海绵垫层8能够稳定的包裹在多组胶囊条外周,并方便稳定的对管体1进行防护;防渗透膜A2、防渗透膜B3、薄膜层4、防水布层6和海绵垫层8呈依次分布于管体1外周;呈依次分布于管体1外周的防渗透膜A2、防渗透膜B3、薄膜层4、防水布层6和海绵垫层8相互配合,经过多重防护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减小管体1出现渗漏的可能性,并提高管体1的使用寿命。
[001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建筑节水排水防渗结构,当需要在建筑中埋设排水管时,首先铺设好排水的管路,随后在管体1的外周包裹上防渗透膜A2,且防渗透膜A2通过粘接的方式包裹在管体1的外周,方便对管体1进行防渗,减小管体1出现渗漏的状况,并方便减小渗漏时产生的水源消耗,随后再把防渗透膜B3粘接在防渗透膜A2的外周,且两者之间的连接处需要交错,从而使得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对管体1进行防护,然后再把薄膜层4包裹在防渗透膜B3的外周,且薄膜层4遇到水源时,薄膜层4随着水分的粘性能够吸附在防渗透膜B3的外周,从而方便对防渗透膜B3的外周进行防护,同时薄膜层4外周的吸水树脂层
5遇到水源时,能够吸收水分并使得自身膨胀,从而方便推动薄膜层4,使得薄膜层4能够与防渗透膜B3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方便辅助薄膜层4进行工作,随后再吸水树脂层5的外周包裹上防水布层6,方便进行防水并防止吸水树脂层5中的吸水树脂出现随意活动的可能性,同时也便于防止外接的水分与吸水树脂层5相互接触,然后在防水布层6的外周粘接上多组气囊条7,同时在加上多组气囊条7外周包裹的海绵垫层8相互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对管体1进行防护,并为管体1提供一定的缓冲性能,减小在对管体1与建筑结构之间填充混凝土时,对管体1造成摩擦损伤的状况,提高管体1安装时的安全性。
[00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节水排水防渗结构,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外周包覆有可用于防护的防渗透膜A(2)和防渗透膜B(3),且防渗透膜B(3)位于防渗透膜A(2)外周,所述防渗透膜B(3)外周包覆有可用于防护的薄膜层(4);所述薄膜层(4)外周包覆有可用于防护的防水布层(6),且防水布层(6)外周粘接有可用于防护的气囊条(7),且气囊条(7)有多组,所述气囊条(7)外周包覆有可用于防护的海绵垫层(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节水排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珊珊徐民军张晖潘颖剑王依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态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