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烹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42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1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回收附着于向打开盖体的方向施力的施力单元的水的加热烹调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热烹调器具备:主体(1);能够开闭主体(1)的上部开口的盖体(2);向打开盖体(2)的方向施力的铰链弹簧(13A、13B);对能够收容于主体(1)的锅(4)进行加热的加热线圈(11);驱动加热线圈(11)和盖加热器(31)的基板单元(41);以及收容基板单元(41)的单元壳体(47),其中,在铰链弹簧(13A、13B)的延伸部(58A、58B)与单元壳体(47)之间具有接水部(62),由此将附着于铰链弹簧(13A、13B)的水回收到接水部(62)。收到接水部(62)。收到接水部(6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烹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具备通过铰链机构进行开闭的盖体的加热烹调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加热烹调器,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饭锅。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饭锅为以下的结构:具备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主体(1)的后表面的接露盒(5),当做完饭之后打开盖(3)时,其内表面的结露流落到露集合槽(9),从排水孔(11)经通路(13)下落到接露盒(5)内。然后,在要排除接露盒(5)内积存的露水的情况下,抽出盒(5),在排水后,使已变空的接露盒(5)恢复到原本的状态。
[0003]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图2示出了以下的电饭锅:向打开盖体(2)的方向施力的施力单元的延伸部延伸至收容加热基板组装件(44)的单元壳体的上方的位置。在该图中,在延伸部与单元壳体之间没有设置接水部。即,成为以下结构:附着于延伸部的水滴落到单元壳体的上表面,沿着单元壳体的上表面朝向前侧等流动。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230010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1

0529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饭锅中,能够将盖(3)的内表面的结露可靠地回收到接露盒(5),但是需要将接露壳(5)从主体(1)抽出来进行排水,从而存在排水作业烦杂的问题。
[0010]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饭锅中,存在无法将附着于延伸部的水可靠地回收并使该水以所决定的路径流动的问题。
[0011]并且,在使包括电饭锅的加热烹调器高功能化(多功能化)的情况下,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饭锅中,包括加热控制单元(22)的加热基板组装件(44)会变大,因此收容加热基板组装件(44)的单元壳体也变大,其结果,单元壳体会抵接到延伸部,因此会成为延伸部从单元壳体的上表面插入到单元壳体内的结构。如此,存在不再能够可靠地排出附着于延伸部的水、并且水会流入到单元壳体内的问题。
[0012]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的问题,提供一种不需要由用户进行排水作业、且能够可靠地回收附着于向打开盖体的方向施力的施力单元的水的加热烹调器。
[001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4]本技术的第一方式的电饭锅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盖体,其能够开闭所述主体的上部开口;施力单元,其向打开所述盖体的方向施力;加热单元,其对能够收容于所述主体的内胆进行加热;驱动电路,其驱动所述加热单元;以及壳体,其收容所述驱动电路,
在所述施力单元的延伸部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接水部。
[0015]本技术的第二方式的电饭锅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水部形成有排出水的排水孔。
[0016]本技术的第三方式的电饭锅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部至少形成有使水向前侧流动的倾斜部以及防止水向后侧流动的台阶部中的任一方。
[0017]本技术的第四方式的电饭锅的特征在于,所述接水部与所述壳体形成为一体。
[0018]本技术的第五方式的电饭锅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形成有接收从所述排水孔排出的水的接水阶梯部,在所述接水阶梯部形成有防止所述水向规定的方向流动的阻挡壁部。
[0019]技术的效果
[0020]根据本技术,能够将附着于施力单元的水可靠地回收到接水部。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不需要由用户进行排水作业、且能够可靠地回收附着于向打开盖体的方向施力的施力单元的水的加热烹调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上侧立体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纵剖面图。
[0023]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拆下后罩的状态的接水部及其周围的局部立体图。
[0024]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拆下盖体等使铰链弹簧露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5]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元壳体的前侧立体图。
[0026]图6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元壳体的后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中的优选的加热烹调器的实施方式。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技术的内容。另外,下面说明的结构未必全部是本技术所必需的特征。
[0028]图1~图6示出了本技术中的加热烹调器的一个实施方式。首先,基于图1和图2来说明作为加热烹调器的电饭锅整体的结构,1是主体,从上方来看呈前表面与后表面相向、左侧面与右侧面相向的大致矩形形状,其上表面是开口的。2是开闭自如地覆盖主体1的上表面开口部的盖体,与主体1同样地,从上方来看呈前表面与后表面相向、左侧面与右侧面相向的大致矩形形状,上表面构成为大致平坦。主体1为以下结构:具有使上表面开口的锅收容部3,在打开盖体2时,作为用于收容被烹煮物即水和米的容器的有底状的锅4装卸自如地收容于该锅收容部3。锅收容部3组合碗状树脂制的内框5等而构成,锅收容部3整体形成为有底筒状。
[0029]作为内胆的锅4以导热性良好的铝为主材7,由铁氧体类不锈钢等磁性金属板形成的发热体8与主材7的外表面的侧部下部至底部接合。另外,在从锅4的侧面下部与底面相向的内框5的外表面,具备作为对锅4的发热体8进行电磁感应加热的加热单元的加热线圈11。并且成为以下结构:当向加热线圈11供给高频电流时,由于从加热线圈11产生的交变磁场,
锅4的发热体8发热,在烹煮时和保温时对锅4内的被烹煮物进行加热。另外,在内框5的底部中央部,以与锅4的外表面底部弹性接触的方式配设有作为锅温度检测单元的锅传感器12。
[0030]在盖体2的后部设置有成为与主体1的连结部的铰链部13。另外,成为以下结构:在盖体2的前方上表面以露出状态配设有盖体操作体14,当按压该盖体操作体14时,主体1与盖体2的卡合解除,通过设置于主体1的上部后方的2个铰链弹簧13A、13B,盖体2以铰链部13的铰链轴13C为旋转中心打开。
[0031]在盖体2的后方上表面,配设有将从锅4内的被烹煮物产生的蒸汽排出到电饭锅的外部的蒸汽口15。另外,在盖体2的上表面,除了该蒸汽口15、盖体操作体14以外还分别配设有:用于显示与烹煮有关的各种信息的作为画面显示部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16、作为状态显示部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部17;以及由触摸传感器构成且配设于LCD 16的上方的用于开始烹煮或选择时间和烹煮程序等的操作单元19。另外,在盖体2的内部,配置有控制PC(Printed Circuit:印刷电路)板21,具备用于进行与LCD 16、LED显示部17、操作单元19有关的控制的显示/操作控制单元(未图示)。
[0032]在盖体2的下侧,配设有作为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盖体,其能够开闭所述主体的上部开口;施力单元,其向打开所述盖体的方向施力;加热单元,其对能够收容于所述主体的内胆进行加热;驱动电路,其驱动所述加热单元;以及壳体,其收容所述驱动电路,在所述施力单元的延伸部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接水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水部形成有排出水的排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祥纪下峰实小林祐辉菊地健太川崎雄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家电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