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混凝土压水抗渗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210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泥混凝土压水抗渗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混凝土浇筑筒、加压水筒、带有压力监测装置的水泵和混凝土试块位移监测装置,所述混凝土浇筑筒一端设有第一密封连接端口,另一端为敞开状,且混凝土浇筑筒的内壁为粗糙面;所述加压水筒一端设有与第一密封连接端口相匹配的第二密封连接端口,另一端封闭且设有水管接口,所述水泵与加压水筒密封连接;所述混凝土浇筑筒配套设有封口底板。所述混凝土浇筑筒可以直接通过封口底板封闭后浇筑混凝土,并在混凝土成型后去掉封口底板,与加压水筒连接进行抗渗试验,省去了脱模、周转与密封加工等环节,节省试验周期,保证了试验的准确性。试验的准确性。试验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混凝土压水抗渗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混凝土试验
,具体是一种水泥混凝土压水抗渗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的抗渗性是指混凝土抵抗液体和气体的渗透作用的能力,是混凝土的一项重要物理性质。混凝土的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渗透性,因为混凝土为非均质多相材料,且内部结构存在多孔隙。抗渗性能差的混凝土内部孔隙相互连通,在所承受的压力水作用下,并与有害物质接触时,水和有害物质沿着内部的渗径逐渐扩大,要么造成大量的氢氧化钙溶蚀,要么其有效化学成分与有害酸类或盐类相互作用产生破坏,要么引起内部钢筋锈蚀,锈蚀的钢筋产生体积膨胀,造成混凝土保护层的开裂或剥落,最后导致混凝土丧失功能。此外,抗渗性差的混凝土,若有冰冻作用,混凝土就容易受到冰冻作用而破坏。对于承受较高水压的混凝土工程,例如大坝、水塔、压力水管、蓄水池及储存其他液体的混凝土结构,包括所有挡水和地下结构等都必须提出抗渗性的要求。所以说,混凝土的抗渗性除关系到混凝土的挡水及防水作用外,还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及抗侵蚀性等。
[0003]目前,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测试方法,主要依据DL/T 5150

2017《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与SL/T 352

2020《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等规范,评定混凝土抗渗性有两种方法和指标。一种为抗渗等级法,即对按规定尺寸的截头圆锥体试件底面,从0.1MPa的水压开始,每隔8h增加0.1MPa的水压,逐次加压观察试件表面渗水来判断抗渗性,以6个试件中有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的最大压力即为混凝土的抗渗标号;另一种是一次施加0.8MPa的水压,恒定24h,量测透过混凝土的渗水高度,用渗透系数表达。
[0004]以上测试方法,需要事先在试模中成型混凝土试件,试件拆模后,用钢丝刷刷去两端面的水泥浆膜,送入养护室养护。到达试验龄期时,取出试件,擦拭干净。待表面晾干后,进行试件密封。试件周边需用石蜡或者水泥加黄油进行密封。用石蜡密封时,在试件侧面滚涂一层熔化的石蜡(内加少量松香)。然后用螺旋加压器将试件压入经过烘箱或电炉预热过的试模中(试模预热温度,以石蜡接触试模,即缓慢熔化,但不流淌为宜),使试件与试模底平齐。试模变冷后才可解除压力。用水泥加黄油密封时,其用量比为宜为(2.5~4):1。试件表面晾干后,用三角刀将密封材料均匀地刮涂在试件侧面上,厚约1mm~2mm。套上试模压入,使试件与试模底齐平。以上程序完成后,再启动抗渗仪,将密封好的试件安装在抗渗仪上。开始压水抗渗试验测试。
[0005]以上试验方法在操作时,存在的问题如下:(1)根据现有抗渗仪的设置,水压由下至上施加于试件下方中心位置,且水孔小于10mm,水流与试件的接触面积小,水流方向及作用面与现场工程情况不一致;(2)操作程序较为复杂,试件周转过程繁琐;需要先在成型试模中浇筑混凝土拌合物,24h脱模后进行试件养护,抗渗测试前需密封加工,并采用加压器压入抗渗仪的配套试模中;密封用的石蜡需加热融化处理、水泥加黄油方案调和用量不易掌握,而且以上材料难以清理,影响实验室的清洁与环保;也有人采用橡胶密封圈进行密
封,但用量太少易漏水、太多不易脱模。(3)试验效率与成功率低;试验的前处理过程过于依赖人工,使得抗渗试验效率较低,影响科研工作及试验检测的进程;混凝土试件与模具周边密封不严的话,会产生漏水现象,致使压水失效,从而影响测试结果,导致试验中断、返工甚至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针对现有混凝土抗渗测试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水泥混凝土压水抗渗测试装置,用于模拟水工建筑物实际工况下的混凝土压水抗渗测试评价,该装置可以采用现浇的方式制备混凝土试模,省去脱模的过程,且混凝土与模具紧密贴合,增加了试验的准确性。
[0007]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泥混凝土压水抗渗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混凝土浇筑筒、加压水筒、带有压力监测装置的水泵和混凝土试块位移监测装置,所述混凝土浇筑筒和加压水筒为直径相同的管体结构,混凝土浇筑筒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连接端口,另一端为敞开状,且混凝土浇筑筒的内壁为粗糙面;所述加压水筒一端设有与第一密封连接端口相匹配的第二密封连接端口,另一端为封闭端,并在封闭面设有水管接口,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加压水管加压水筒的水管接口密封连接;所述混凝土浇筑筒配套设有封口底板,在向混凝土浇筑筒内浇筑混凝土时,所述封口底板与第一密封连接端口密封连接;在进行水泥混凝土压水抗渗测试时,所述混凝土浇筑筒通过其第一密封连接端口与加压水筒的第二密封连接端口密封连接,连接后的混凝土浇筑筒和加压水筒相互连通,所述混凝土试块位移监测装置至于混凝土浇筑筒的敞口端。
[0008]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试块位移监测装置包括百分表或千分表和报警装置,所述百分表或千分表通过第一支架架设在混凝土浇筑筒的敞口端,且百分表或千分表的测头与混凝土浇筑筒内的混凝土试块端面自然接触,其接触点清洁平整;所述报警装置采用灯光报警器或声音报警器或两者同时报警,报警装置安装在第一支架上,并与百分表或千分表通过信号线连接。
[0009]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压水筒设有L型延长段,所述第二密封连接端口设置在L型延长段的其中一端,L型延长段的另一端为螺纹连接口;在加压水筒底部设有两个第二支架,两个第二支架分散设置在临近L型延长段的两端口位置,通过第二支架将加压水筒水平架设在与水泵高度匹配的位置。
[0010]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接水容器,所述接水容器在进行水泥混凝土压水抗渗测试时置于混凝土浇筑筒开口端。
[0011]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浇筑筒和加压水筒均为金属或有机玻璃圆筒,在混凝土浇筑筒浇筑混凝土的区域内壁设有防滑纹路形成粗糙面。
[0012]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浇筑筒的第一密封连接端口包括内螺纹接口和外侧的第一法兰连接盘,所述封口底板上设有对应的螺纹封堵块,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封口底板通过螺纹封堵块嵌入第一密封连接端口内,将内螺纹接口完全封堵,并在螺纹封堵块的外表面涂覆有润滑油;所述第二密封接口端包括设置在加压水筒筒口的外螺纹接口和第二法兰连接盘,在进行水泥混凝土压水抗渗测试时,加压水筒通过外螺纹接口嵌入第一密封连接端口内并与其螺纹连接,第二法兰连接盘与第一法兰连接盘对接,并通过
螺栓连接,在两个法兰连接盘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垫。
[0013]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压力监测装置包括压力表和控制器,用于自动监测和调整容器内的压力。
[0014]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架为升降式支架,其上部设有U卡口,所述加压水筒的L型延长段的两端置于U卡口内。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将抗渗试验水压方向由垂直改为水平向,更贴近实际工况;
[0017]现有的测试方法,每个试件下方中心位置设置了一个水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混凝土压水抗渗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混凝土浇筑筒(1)、加压水筒(2)、带有压力监测装置(4)的水泵(3)和混凝土试块位移监测装置,所述混凝土浇筑筒(1)和加压水筒(2)为直径相同的管体结构,混凝土浇筑筒(1)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连接端口(5),另一端为敞开状,且混凝土浇筑筒(1)的内壁为粗糙面;所述加压水筒(2)一端设有与第一密封连接端口(5)相匹配的第二密封连接端口(6),另一端为封闭端,并在封闭面设有水管接口(7),所述水泵(3)的出水端通过加压水管(8)与加压水筒(2)的水管接口(7)密封连接;所述混凝土浇筑筒(1)配套设有封口底板(9),在向混凝土浇筑筒(1)内浇筑混凝土时,所述封口底板(9)与第一密封连接端口(5)密封连接;在进行水泥混凝土压水抗渗测试时,所述混凝土浇筑筒(1)通过其第一密封连接端口(5)与加压水筒(2)的第二密封连接端口(6)密封连接,连接后的混凝土浇筑筒(1)和加压水筒(2)相互连通,所述混凝土试块位移监测装置至于混凝土浇筑筒(1)的敞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混凝土压水抗渗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试块位移监测装置包括百分表或千分表(10)和报警装置(11),所述百分表或千分表(10)通过第一支架(16)架设在混凝土浇筑筒(1)的敞口端,且百分表或千分表(10)的测头与混凝土浇筑筒(1)内的混凝土试块(12)端面自然接触,其接触点清洁平整;所述报警装置(11)采用灯光报警器或声音报警器或两者同时报警,报警装置(11)安装在第一支架(16)上,并与百分表或千分表(10)通过信号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泥混凝土压水抗渗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水筒(2)设有L型延长段(17),所述第二密封连接端口(6)设置在L型延长段(17)的其中一端,L型延长段(17)的另一端为螺纹连接口;在加压水筒(2)底部设有两个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苗涤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