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土合金结构钢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205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稀土合金结构钢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脱气、连铸、铸坯加热炉加热、圆钢轧制;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包括:C0.38%~0.45%、Si0.17%~0.37%、Mn0.50%~0.80%、P≤0.020%、S≤0.010%、Cr≤0.30%、Mo≤0.10%、Ni≤0.30%、Cu≤0.25%、Re0.030%~0.04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稀土合金结构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硬度和韧性。硬度和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稀土合金结构钢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冶炼连铸和轧制
,尤其涉及一种稀土合金结构钢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42CrMo合金结构钢是一种优质的结构钢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热加工性能和耐磨性等优点。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42CrMo合金结构钢在市场上具有很好的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各个领域对高品质结构钢的需求不断增加。42CrMo合金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石油化工等领域,市场潜力巨大。42CrMo合金结构钢在新兴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在新能源领域,42CrMo合金结构钢作为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光伏支架等重要零部件的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此外,在海洋工程、建筑结构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42CrMo合金结构钢还可以通过各种加工方式制成各种形状的材料,如板材、管材、棒材等,用途广泛。因此,对于钢铁企业来说,生产42CrMo合金结构钢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利润空间。综上所述,42CrMo合金结构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包钢根据自身技术装备特点,组织技术攻关,成功开发出稀土微合金化42CrMo合金结构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稀土微合金化42CrMo合金结构钢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稀土微合金化42CrMo合金结构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硬度和韧性。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稀土合金结构钢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脱气、连铸、铸坯加热炉加热、圆钢轧制;
[0006]转炉冶炼采用复吹转炉冶炼,全部采用预脱硫铁水,采用单渣工艺冶炼,终渣碱度按3.0控制,终点控制目标C≥0.06%,T≥1560℃,采用SiMn、MnFe和CrFe进行脱氧合金化,终脱氧采用有Al脱氧;
[0007]LF精炼中,精炼白渣操作,全程按精炼规程进行吹Ar操作,根据转炉钢水成份及温度进行脱硫、成份微调及升温操作,升温后温度T≥1560℃,软吹时间大于9min;
[0008]VD真空脱气中,真空度≤0.10Kpa,深真空时间≥13min,破真空后,喂入硅钙线150m,软吹时间大于10min,软吹期间钢水不得裸露;
[0009]连铸中采用恒拉速控制为0.55
±
0.05m/min,采用电磁搅拌的电流为460
±
10A,钢水过热度:ΔT≤30℃,铸坯规格为320mm
×
415mm的矩形坯,入缓冷坑缓冷48h;
[0010]铸坯加热炉加热中,控制总加热时间3.5h,开轧温度1100~1200℃,同一根钢坯温差不大于50℃。
[0011]进一步的,所述稀土合金结构钢的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包括:C0.38%~
0.45%、Si0.17%~0.37%、Mn0.50%~0.80%、P≤0.020%、S≤0.010%、Cr≤0.30%、Mo≤0.10%、Ni≤0.30%、Cu≤0.25%、Re0.030%~0.04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稀土微合金化42CrMo合金结构钢的纵向力学性能为:R
m
≥1184MPa,R
p0.2
≥1024MPa,A50≥16.0%,冲击功KU2≥117J,钢材的奥氏体晶粒度≥7.5级,布氏硬度≥253HBW。
[0013]进一步的,用肉眼进行表面质量检测,钢材表面无裂纹、结疤、折迭或夹杂。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5]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提供的稀土微合金化42CrMo合金结构钢的生产方法,利用微量稀土及少量Cr、Mo、Ni、Cu复合合金化原理,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用热轧圆钢的硬度、力学性能和韧性,进而显著提高42CrMo合金结构钢的整体寿命和安全性,从而生产出低成本高性能的42CrMo合金结构钢。生产得到的稀土微合金化42CrMo合金结构钢的纵向力学性能可达到R
m
≥1184MPa,R
p0.2
≥1024MPa,A50≥16.0%,冲击功KU2≥117J,钢材的奥氏体晶粒度≥7.5级,布氏硬度≥253HBW,进行表面质量检测,钢材表面无裂纹、结疤、折迭或夹杂。
[0016](1)本专利技术节约成本,采用较低含量的Cr、Ni,Mo、Cu在降低合金元素总含量的前提下,采用添加微量的稀土元素,使材料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力学性能,并具有较高的布氏硬度;(2)本专利技术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硬度的优点;(3)本专利技术通过优化制备工艺,用转炉代替电炉,降低制备成本,并进行脱气和去除夹杂物,提高了材料的洁净度,从而显著提高钢的强韧性以及材料的使用寿命。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能耗较低、适合现有工业装备水平的制备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稀土微合金化42CrMo合金结构钢的生产方法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表1所示,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

3的钢水化学成分表。
[0019]表1.各实施例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
[0020]实施例CSiMnPSCuCrMoNiRe实施例10.410.200.560.0150.00880.170.230.0600.250.037实施例20.420.210.580.0180.00870.130.220.0700.250.036实施例30.390.220.570.0140.00630.180.200.0600.280.039
[0021]将上表1列出的各实施例的钢水分别按照以下工序进行冶炼: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脱气、连铸、铸坯加热炉加热、圆钢轧制,获得本专利技术的稀土微合金化42CrMo合金结构钢。其中:
[0022]转炉冶炼:复吹转炉冶炼,全部采用预脱硫铁水,采用单渣工艺冶炼,终渣碱度按3.0控制,终点控制目标C≥0.06%,T≥1560℃(实施例中为1560℃),采用SiMn、MnFe和CrFe进行脱氧合金化,终脱氧采用有Al脱氧;
[0023]LF精炼,采用精炼白渣操作,全程进行吹Ar操作,根据转炉钢水成份及温度进行脱硫、成份微调及升温操作,升温后温度T≥1560℃,软吹时间大于9min。
[0024]实施例中为10min;
[0025]VD真空脱气:真空度≤0.10Kpa,各实施例中为0.09Kpa,深真空时间≥13min,各实施例中为15min,破真空后,喂入硅钙线150m,保证软吹时间大于10min,实施例中为11min,软吹期间钢水不得裸露;
[0026]连铸:采用恒拉速控制为0.55
±
0.05m/min,采用电磁搅拌工艺,搅拌电流为460
±
10A,钢水过热度:ΔT≤30℃,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土合金结构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脱气、连铸、铸坯加热炉加热、圆钢轧制;转炉冶炼采用复吹转炉冶炼,全部采用预脱硫铁水,采用单渣工艺冶炼,终渣碱度按3.0控制,终点控制目标C≥0.06%,T≥1560℃,采用SiMn、MnFe和CrFe进行脱氧合金化,终脱氧采用有Al脱氧;LF精炼中,精炼白渣操作,全程按精炼规程进行吹Ar操作,根据转炉钢水成份及温度进行脱硫、成份微调及升温操作,升温后温度T≥1560℃,软吹时间大于9min;VD真空脱气中,真空度≤0.10Kpa,深真空时间≥13min,破真空后,喂入硅钙线150m,软吹时间大于10min,软吹期间钢水不得裸露;连铸中采用恒拉速控制为0.55
±
0.05m/min,采用电磁搅拌的电流为460
±
10A,钢水过热度:ΔT≤30℃,铸坯规格为320mm
×
415mm的矩形坯,入缓冷坑缓冷48h;铸坯加热炉加热中,控制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治国梁正伟宋振东张凤明陈镇方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