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1843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柜体、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散热器本体,所述柜体的内部顶端开设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内部前端固定有泵体,泵体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一端连接有盘管,盘管固定在第二腔体的内部两侧,第二腔体的内部中间固定有补偿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存有冷却液体的液箱内安装加热棒,在正常温度以及高温情况下其加热棒不运行,由泵体将液箱内的液体抽送至盘管内对第二腔体内安装的补偿机构进行吸热并排走,而遇到低温情况时,其加热棒加热液箱内的液体,这样盘管内循环热液,对补偿机构进行提温,使其达到允许的温度运行状态,保证其正常运行。运行。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为一种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静止无功发生器在电力供电系统中起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作用,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传统的静止无功发生器功率柜,线路复杂,进出电缆连接线路繁琐,内部元器件维修、更换困难,且生产成本高等诸多缺陷,功率单元间需保证一定的间隔,以便于热量散失,导致功率柜体积较大,且常规的功率柜采用风冷方式降温,需要在功率柜内设置进风通道及出风通道,占用较大的柜内空间,且功率柜表面开设若干通孔进行进风或出风,导致功率柜密封效果差,外界灰尘或雨水容易进入柜内,损坏内部元器件,风冷降温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由于功率柜内不同元器件之间产生热量不同,传统的整体式风冷降温,能耗大,不利于元器件之间的单独控制,降温效果差。申请号为“CN201620464718.0”所公开的“一种静止无功发生器功率柜”,其通过具体的技术结构设置,解决了常规风冷导致功率柜的密封效果差以及产生的噪音污染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诸多缺陷,如:其利用了循环泵将制冷罐内的冷却液体循环至静止无功发生器模块槽内对其进行散热,但是只能单一进行散热,在低温情况下其功率柜内安装的电力设备也会遭到损坏引起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柜体、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散热器本体,所述柜体的内部顶端开设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内部前端固定有泵体,泵体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一端连接有盘管,盘管固定在第二腔体的内部两侧,第二腔体的内部中间固定有补偿机构,且第二腔体开设在柜体的内部底端,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后端固定有散热器本体,散热器本体的外部一侧连接有第四管道,第四管道的一端连接有盘管。
[0005]使用本技术方案中一种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时,工作人员需先对本技术外接供电,然后对液箱内补充冷却用的液体,补充完成后工作人员通过柜门上安装的控制按钮来控制本技术的运行,对第二腔体内安装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上下限进行设定,当第二腔体内的温度高于定值时,其泵体开始运行,泵体通过第一管道将盘管内的液体给抽入至内,通过第二管道送入至液箱的内部,而液箱内的液体会通过第三管道排入至散热器本体的内部,通过散热器本体内后由第四管道将其液体传输至盘管内,这样盘管内就可以循环液体,该循环的液体会将第二腔体内安装的补偿机构所散发的热给吸入至内,然后送到散热器本体内进行散热,当第二腔体内的温度低于定值时,散热器本体停止运行,其加热棒开始运行并加热液箱内的液体,这样热液体就会在盘管的内部进行循环,以此对第二
腔体内的补偿机构进行提温,使其达到允许的温度运行状态。
[0006]优选的,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外部另一侧通过第三管道与液箱的内部相连接,且液箱固定在第一腔体的内部中间。液箱的安装使冷却用和加热用的液体可以暂存在内,提供了存放的位置。
[0007]优选的,所述泵体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液箱的内部相连接,且液箱的内部两侧固定有加热棒。通过设置泵体,使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液箱、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和盘管内的液体可以进行循环,达到了主动抽取循环的效果,通过设置加热棒,使液箱内的液体可以进行加热,达到了主动加热提温的效果。
[0008]优选的,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内部设有外壳,外壳的内部一侧固定有鳍片,外壳的内部另一侧固定有风扇。通过设置散热器本体,使第三管道流入至内的液体可以进行风吹散热,达到了风冷去除液体内的热量效果。
[0009]优选的,所述柜体的外部顶端两侧贯穿开设有进风孔,柜体的外部顶端后表面贯穿开设有出风孔。通过进风孔和出风孔的配合,使散热器本体可以吸入风和排出风,到达了提供进风和出风的通道效果。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在存有冷却液体的液箱内安装加热棒,在正常温度以及高温情况下其加热棒不运行,由泵体将液箱内的液体抽送至盘管内对第二腔体内安装的补偿机构进行吸热并排走,而遇到低温情况时,其加热棒加热液箱内的液体,这样盘管内循环热液,对补偿机构进行提温,使其达到允许的温度运行状态,保证其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散热器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柜体;2、第一腔体;3、液箱;4、第二管道;5、泵体;6、第一管道;7、第二腔体;8、补偿机构;9、盘管;10、加热棒;11、进风孔;12、第三管道;13、出风孔;14、散热器本体;141、外壳;142、鳍片;143、风扇;15、第四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一
[0019]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柜体1、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7和散热器本体14,柜体1的内部顶端开设有第一腔体2,第一腔体2的内部前端固定有泵体5,泵体5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管道6,第一管道6的一端连接有盘管9,盘管9固定在第二腔体7的内部两侧,第二腔体7的内部中间固定有补偿机构8,且第二腔体7开设在柜体1的内部底端,第一腔体2的内部后端固定有散热器本体14,散热器本体14的外部一侧连接有第四管道15,第四管道15的一端连接有盘管9。
[0020]工作人员需先对本技术外接供电,然后对液箱3内补充冷却用的液体,补充完
成后工作人员通过柜门上安装的控制按钮来控制本技术的运行,对第二腔体7内安装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上下限进行设定,当第二腔体7内的温度高于定值时,其泵体5开始运行,泵体5通过第一管道6将盘管9内的液体给抽入至内,通过第二管道4送入至液箱3的内部,而液箱3内的液体会通过第三管道12排入至散热器本体14的内部,通过散热器本体14内后由第四管道15将其液体传输至盘管9内,这样盘管9内就可以循环液体,该循环的液体会将第二腔体7内安装的补偿机构8所散发的热给吸入至内,然后送到散热器本体14内进行散热,当第二腔体7内的温度低于定值时,散热器本体14停止运行,其加热棒10开始运行并加热液箱3内的液体,这样热液体就会在盘管9的内部进行循环,以此对第二腔体7内的补偿机构8进行提温,使其达到允许的温度运行状态。
[0021]实施例二
[0022]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散热器本体14的外部另一侧通过第三管道12与液箱3的内部相连接,且液箱3固定在第一腔体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柜体(1)、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7)和散热器本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内部顶端开设有第一腔体(2),第一腔体(2)的内部前端固定有泵体(5),泵体(5)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管道(6),第一管道(6)的一端连接有盘管(9),盘管(9)固定在第二腔体(7)的内部两侧,第二腔体(7)的内部中间固定有补偿机构(8),且第二腔体(7)开设在柜体(1)的内部底端,所述第一腔体(2)的内部后端固定有散热器本体(14),散热器本体(14)的外部一侧连接有第四管道(15),第四管道(15)的一端连接有盘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本体(14)的外部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汉中西乡尧柏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