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1683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待测试的工装、测试台、支架、传感器、千分尺和吹气装置,所述测试台包括用于摆放所述工装的支架,以及安装在测试台上以感应所述工装是否被摆放在所述支架上的传感器;所述测试台包括千分尺,千分尺在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工装被摆放在所述支架上后测试所述受测部件的磨损程度,该磨损程度测试系统弥补了市场上磨损程度测试的技术空白。损程度测试的技术空白。损程度测试的技术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


[0001]本申请属于仪器设备测量领域,特别涉及对尺寸测试设备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中,如机械加工、电子元器件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工装通常是用于固定工件并完成加工、测试等工作的工具或设备。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工装表面会出现磨损,这可能会影响其性能和精度。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工装的精度,以确保精度避免其影响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0003]然而,目前尚没有有效的工具对这种磨损进行有效的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测量系统,其目的是测量工装使用后的磨损程度。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包括:
[0006]待测试的工装,该工装上包括待测磨损程度的受测部件;
[0007]用于测试所述工装的测试台;
[0008]所述测试台包括用于摆放所述工装的支架,以及安装在测试台上以感应所述工装是否被摆放在所述支架上的传感器;
[0009]所述测试台包括千分尺,千分尺在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工装被摆放在所述支架上后测试所述受测部件的磨损程度;
[0010]所述磨损程度使用千分尺校零后对所述受测部件测得的至少一个测量值表示。
[0011]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包括多个所述测量值,磨损程度使用所述多个测量值之间的离散度表示。
[0012]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受测部件包括第一受测部件和第二受测部件,第一受测部件被测量纵向磨损程度,第二受测部件被测量横向磨损程度。
[0013]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受测部件是设置在所述工装上的杆部的顶端,所述第二受测部件是设置在所述工装上的腔体。
[0014]所述测试台包括吹气装置,该吹气装置用于在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工装被摆放在所述支架上后,并在所述千分尺测试开始前,对所述受测部件吹气以吹除其表面杂质。
[0015]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连接气源的气道,在支架的表面包括正对所述受测试部件的气道开口;吹气时,所述气源内的气体流过气道和所述气道开口吹向所述受测部件。
[0016]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允许千分尺测量杆前端通过的通孔,千分尺测试时所述千分尺测量杆的前端通过所述通孔伸出至与所述受测部件表面配接的位置;所述气道开口靠近所述通孔设置。
[0017]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围绕所述通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气道开口。
[0018]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架分为上盘支架和下盘支架,上盘支架和下盘支
架上设置环形空腔以形成所述流道的一部分,所述上盘内设置径向隧穿孔,所述隧穿孔的通过第一垂直隧穿孔与所述环形腔连通,所述隧穿孔通过第二垂直孔与所述气道开口连通。
[0019]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贯穿垂直所述上盘支架和下盘支架,所述千分尺从下盘支架的底部伸入所述通孔内,以测量所述受测部件的纵向磨损程度。
[0020]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盘支架上设置多个用于的定位所述工装的定位柱,定位柱被插入到所述工装上的腔体内,所述千分尺测量杆前端以平行于所述上盘支架的方向与所述工装的侧面接触以测量所述腔体的磨损程度。
[0021]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包括夹持装置,在传感器感应到所述工装定位在所述定位柱上后并在测量开始前夹持装置夹紧所述工装。
[0022]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多次测量所述腔体的磨损程度,根据多次测量获得的多个值之间的离散度判断所述工装是否达到报废的程度。
[0023]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测试台包括安装架,所述传感器为红外距离传感器,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安装在安装架的底部,上盘支架和安装架上均设置供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的通孔。
[0024]本申请相对现有技术的技术进步在于:1.能够直接测量出工装的磨损程度方便用户判断工装是否需要更换、报废等。2.在测量前使用空气将所述工装受测部件上的灰尘或杂质吹除,从而降低了所述灰尘或杂质对系统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3.本申请使用控制部控制传感器、吹气装置、千分尺、夹持装置自动协同工作能够节省测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投入。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测试系统整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测试系统整机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测试系统整机第一测试台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测试系统整机第一测试台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工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工装支架中上盘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工装支架中上盘支架底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工装支架中上盘支架沿着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工装测试台中上盘支架沿着B

B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是工装测试台上的千分尺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是第二测试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是第二测试台上的工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尽的描述,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不应当视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在本申请专利技术旨意基础之上做出的符合本申请专利技术宗旨无创造性的修改,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8]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工装600精度测试系统。工装600测试系统包括结构部100和控制部500。所述结构部100包括用于承载测试台200的外壳101,该外壳101包括设置在工装600测试系统底部的围板结构102,以及设置在所述围板之上的面板103,所述围板102和面板103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测试台200的空间。在所述空间中还包括用于分隔所述空间的隔板105,该隔板105将该空间分为两部分。在所述隔板105的上方设置用于承载所述测试台200的承载板106,该承载板106用于承载测试台200。在所述承载板106上还包括所述测试台200的外壳1结构201,该外壳结构201用于保护所述测试台200位于所述外壳101内的部分,相应地在所述面板103之上设置保护盖104,用于将所述测试台200外露在外壳101之外的部分保护起来防止其落灰。所述控制部500用于控制所述结构部100工作。控制部500包括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用于执行测量程序、控制所述结构部100中用于测量的部件进行协同工作,并收集测量的数据、根据算法分析测量结果。所述控制部500还包括用于显示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的屏幕501、所述测量过程包括控制结构部100中各个部件的工作过程的反馈数据或日志,还包括测量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所述测量结果包括用于反映最终测量结果的数据,以及测量是否通过的指示以便于测量人员方便的观察测量结果,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相应的反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待测试的工装,该工装上包括待测磨损程度的受测部件;用于测试所述工装的测试台;所述测试台包括用于摆放所述工装的支架,以及安装在测试台上以感应所述工装是否被摆放在所述支架上的传感器;所述测试台包括至少一个千分尺,所述千分尺在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工装被摆放在所述支架上后测试所述受测部件的磨损程度;所述磨损程度使用千分尺校零后对所述受测部件测得的至少一个测量值表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测量值,磨损程度使用所述多个测量值之间的离散度表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测部件包括第一受测部件和第二受测部件,第一受测部件被测量纵向磨损程度,第二受测部件被测量横向磨损程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测部件是设置在所述工装上的杆部,所述第二受测部件是设置在所述工装上的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台包括吹气装置,该吹气装置用于在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工装被摆放在所述支架上后,并在所述千分尺测试开始前,对所述受测部件吹气以吹除其表面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超秒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