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动力全套管钻机咬合桩施工设备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咬合桩施工领域,具体是双动力全套管钻机咬合桩施工设备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相邻混凝土排桩间部份圆周相嵌,并于后序次相间施工的桩内置入钢筋笼,使之形成具有良好防渗作用的整体连续防水、挡土围护结构。由于其特点为桩间的相互咬合,故称咬合桩。
[0003]咬合桩与普通钻孔支护桩相比,大幅度提高了支护结构的抗剪强度和安全性;它具有良好的截水性能,不需普通钻孔排桩增加辅助截水及桩间挡土措施。
[0004]咬合桩施工工法可以根据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要求、施工要求等选择不同方法,常用施工方法如下:搓管机+冲抓斗、全回转钻机+旋挖、双动力全套管钻机。传统施工方法搓管机+冲抓斗施工效率慢、不能有效入岩;全回转钻机+旋挖,施工配套设备繁多、施工效率很慢、施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双动力全套管钻机咬合桩施工设备及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动力全套管钻机咬合桩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1),所述基台(1)上固定有固定杆(2),所述基台(1)上还固定有用于支撑所述固定杆(2)的支撑杆(3),所述固定杆(2)远离所述基台(1)的一端固定有横板(5),所述固定杆(2)上还固定有导轨(4);一号滑动板(6),滑动安装在所述导轨(4)上,所述导轨(4)上还滑动安装有二号滑动板(18)和三号滑动板(25),所述一号滑动板(6)和所述二号滑动板(18)以及所述三号滑动板(25)在竖直方向上依次排列;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一号滑动板(6)上,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护筒,所述二号滑动板(18)上设置有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输送置于护筒内的泥土,并通过所述夹持机构驱动护筒转动;丝杆(19),转动安装在所述一号滑动板(6)与所述三号滑动板(25)之间,所述丝杆(19)上螺纹连接有与所述二号滑动板(18)固定连接的螺纹套筒(20),所述三号滑动板(25)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丝杆(19)连接的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能够切换所述丝杆(19)运动状态;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台(1)上且与所述一号滑动板(6)和所述三号滑动板(25)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能够驱动所述一号滑动板(6)和所述三号滑动板(25)上升或下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全套管钻机咬合桩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一号滑动板(6)上的中空管(7),所述中空管(7)内开设有呈圆周等距设置的多个凹槽(8),所述一号滑动板(6)上转动安装有置于所述中空管(7)内的转动套筒(9),所述一号滑动板(6)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动套筒(9)连接的摆动组件,所述中空管(7)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全套管钻机咬合桩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转动套筒(9)上且呈圆周等距设置的多个通槽(10),所述通槽(10)内转动安装有摆动板(11),所述摆动板(11)两侧分别固定有一号限位板(12)和二号限位板(13),所述摆动板(11)与所述凹槽(8)卡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全套管钻机咬合桩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二号滑动板(18)上的一号电机(21),所述二号滑动板(18)上转动安装有与所述一号电机(21)输出轴连接的螺杆(22),所述螺杆(22)远离所述二号滑动板(18)的一端固定有潜孔锤(23),所述一号滑动板(6)上设置有与所述触发机构和所述中空管(7)连接的齿合组件,所述螺杆(22)上套设有与所述齿合组件连接的一号皮带(2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动力全套管钻机咬合桩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合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一号滑动板(6)和所述三号滑动板(25)之间的转动杆(15),所述转动杆(15)上活动安装有与所述二号滑动板(18)转动连接的导向套筒(17),所述转动杆(15)上固定有齿轮(16),所述中空管(7)上固定有与所述齿轮(16)啮合的齿环(14);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峻豪,王会涛,张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