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驱动扰流片结构的液力缓速器降空载能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133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驱动扰流片结构的液力缓速器降空载能耗装置,该装置包括扰流片、扰流片回退槽以及由静铁芯、静密封圈、线圈骨架、线圈、线圈骨架密封圈、回位弹簧、动铁芯组成的电磁铁总成;扰流片设置于液力缓速器定、转子之间且位于液力缓速器定、转子外缘处;两个扰流片回退槽设置在液力缓速器壳体中且平行于液力缓速器定、转子端面;电磁铁总成通过动铁芯设置在液力缓速器壳体的圆柱导向孔中且与扰流片连接。本设计采用电磁驱动扰流片结构相比现有市场上的液力缓速器的降空载能耗方案结构简单,降低了液力缓速器降空载能耗装置的制造难度,大大提高液力缓速器使用可靠性。同时产品的总服务周期内的使用成本也有较大降低。大降低。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驱动扰流片结构的液力缓速器降空载能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列车等的辅助制动总成液力缓速器,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驱动扰流片结构的液力缓速器降空载能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国家对商用车、列车等的油耗指标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各个厂家采用轻量化设计、更经济的动力装置等。而加装了液力缓速器的车辆,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液力缓速器的空载能耗不能忽视,如不采用有效、可靠的降空载能耗办法,车辆燃油经济性会变差。
[0003]目前市场上采用的液力缓速器降低空载时能耗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利用无自锁能力的螺旋花键结构,空载时压缩弹簧给液力缓速器转子一个轴向力,转子会沿着无自锁能力的螺旋花键轴向远离定子,拉大了定、转子的间隙,这样降低了空载时定、转子之间的油雾循环,也就降低了空载功率损失。但是第一种方法的加工难度太大,螺旋花键拉刀制造成本是直花键的4倍以上,并且需要在更昂贵的立式拉床上加工,即其经济性较差;另外此螺旋花键副为保证能自由快速移动,花键副的侧隙较大,这就造成了长时间使用后,由于磨损较大,花键副间隙越来越大,导致传动花键副过早失效。 第二种办法是在定、转子之间布置了空载扰流片,刚好阻扰了空载时油雾混合物在定转子之间的循环,即降低了空载功率损失。第二种办法扰流片移动的动力是扰流片背后的活塞往复移动,液力缓速器工作时工作腔注入压力油,油压推动活塞运动,从而带动扰流片远离定、转子的工作循环腔。但是扰流片远离工作循环腔的同时,扰流片两侧受高速高压油液冲击,即扰流片是在有载荷的工况下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扰流片与工作腔壳体发生较大摩擦,造成工作壳体和扰流片过早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制造难度大、可靠性较低、平均故障率较高、维修拆解费用高等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技术可靠性高的电磁驱动扰流片结构的液力缓速器降空载能耗装置。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驱动扰流片结构的液力缓速器降空载能耗装置包括扰流片、扰流片回退槽以及由静铁芯、静密封圈、线圈骨架、线圈、线圈骨架密封圈、回位弹簧、动铁芯组成的电磁铁总成;所述扰流片设置于液力缓速器定子、转子之间且位于液力缓速器定子外缘处;两个所述扰流片回退槽设置在液力缓速器壳体中且平行于液力缓速器定子、转子端面;所述电磁铁总成通过动铁芯设置在液力缓速器壳体的圆柱导向孔中,且与所述扰流片连接。
[0006]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采用电磁驱动扰流片结构相比现有市场上的液力缓速器的降空载能耗方案结构简单,降低了液力缓速器降空载能耗装置的制造难度,大大提高液力缓速器使用可靠性。同时产品的总服务周期内的使用成本也有较大降低。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在液力缓速器工作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08]图2是本技术在液力缓速器空载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09]图3是图2中局部右视剖视图;
[0010]图4是图1中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2]如图1至图4所示,电磁驱动扰流片结构的液力缓速器降空载能耗装置包括扰流片8、扰流片回退槽10以及由静铁芯1、静密封圈2、线圈骨架3、线圈4、线圈骨架密封圈5、回位弹簧6、动铁芯7组成的电磁铁总成;扰流片8设置于液力缓速器定子11、转子12之间且位于液力缓速器定子11外缘处;两个扰流片回退槽10设置在液力缓速器壳体9中且平行于液力缓速器定子11、转子12端面;电磁铁总成通过动铁芯7设置在液力缓速器壳体9的圆柱导向孔中,且与扰流片8连接。电磁铁总成和液力缓速器壳体9之间通过第一螺栓14固定。
[0013]本实施例的电磁铁总成的静密封圈2设置在静铁芯1与线圈骨架3之间;静铁芯1通过第二螺栓13固定在线圈骨架3的上方;电磁铁总成的线圈4套装在线圈骨架3上,电磁铁总成的线圈骨架密封圈5设置在线圈骨架3与液力缓速器壳体9之间;电磁铁总成的回位弹簧6设置在动铁芯7与所述线圈骨架3之间。
[0014]本实施例的动铁芯7通过下端设有的环形槽、圆柱体与扰流片8上端的T型槽采用浮动连接;动铁芯7沿自身轴线方向在扰流片8上端的T型槽相对转动,而扰流片8只能通过与动铁芯7连接,沿动铁芯7轴向做上、下移动。
[0015]本实施例的扰流片8上设置两个导向部位,分别为第一导向部位8.1和第二导向部位8.2,第一导向部位8.1和第二导向部位8.2在扰流片8伸出状态下分别位于两个扰流片回退槽10中。
[0016]在静铁芯1和线圈骨架3之间设置了一道静密封圈2,在线圈骨架3和液力缓速器壳体9之间设置了一道线圈骨架密封圈5,均为耐高温材质密封圈。
[0017]本技术设计原理:电磁驱动扰流片结构的液力缓速器降空载能耗装置具有两种状态:液力缓速器工作状态和液力缓速器空载状态。液力缓速器空载状态时,扰流片8在回位弹簧6推动下从扰流片回退槽10中伸出,插入定转子之间的间隙当中,且与定转子无接触。扰流片8的往复运动是通过由静铁芯1、静密封圈2、线圈骨架3、线圈4、线圈骨架密封圈5、回位弹簧6、动铁芯7组成的电磁铁总成吸合动作来实现。
[0018]其中,当液力缓速器关闭时,电磁铁总成的线圈4失电,动铁芯7和静铁芯1之间失去电磁力。而回位弹簧6此时处于压缩状态,在回位弹簧6的推力下,动铁芯7在液力缓速器壳体9的圆柱导向孔中沿着径向往里移动,同时动铁芯7通过浮动连接带动扰流片8进入液力缓速器定子11和转子12之间的间隙中。扰流片8移入液力缓速器定子11、转子12之间的间隙中后,有效阻碍了液力缓速器定子11和转子12之间的油雾混合物循环流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液力缓速器空载时的燃油消耗。扰流片8的伸出通过回位弹簧6来实现。
[0019]其中,当液力缓速器工作时,电磁铁总成的线圈4得电,动铁芯7在电磁力作用下迅速被静铁芯1吸合,同时动铁芯7压缩回位弹簧6并迅速将扰流片8带入扰流片回退槽10中。
由于电的传输速度极快,扰流片8从液力缓速器定子11和转子12之间退回至扰流片回退槽10的这个过程中,压力油仍未被注入液力缓速器工作腔中。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扰流片8未受到压力油的高速冲击,即扰流片8在空载状态下往复移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扰流片8和液力缓速器壳体9之间的摩擦,也就大大提高了降空载能耗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0]尤其是用于机动车传动系的液力减速器,例如用于载重汽车或者有轨车辆的液力减速器,该液力减速器具有本设计的降空载能耗装置就可以有效降低由加装液力缓速器额外引起的燃油消耗,同时亦能有效降低液力缓速器维修成本,液力缓速器使用可靠性大大提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驱动扰流片结构的液力缓速器降空载能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空载能耗装置包括扰流片(8)、扰流片回退槽(10)以及由静铁芯(1)、静密封圈(2)、线圈骨架(3)、线圈(4)、线圈骨架密封圈(5)、回位弹簧(6)、动铁芯(7)组成的电磁铁总成;所述扰流片(8)设置于液力缓速器定子(11)、转子(12)之间且位于液力缓速器定子(11)外缘处;两个所述扰流片回退槽(10)设置在液力缓速器壳体(9)中且平行于液力缓速器定子(11)、转子(12)端面;所述电磁铁总成通过动铁芯(7)设置在液力缓速器壳体(9)的圆柱导向孔中,且与所述扰流片(8)连接;所述电磁铁总成和液力缓速器壳体(9)之间通过螺栓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驱动扰流片结构的液力缓速器降空载能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总成的静密封圈(2)设置在静铁芯(1)与线圈骨架(3)之间,静铁芯(1)通过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忠张卫国魏兴治杨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裕峻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