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口接头及管件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326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口接头及管件组装结构,解决了两种流体呈垂直直接接触,冲击力较大,造成湍流现象的问题。多口接头包括直型接管,直型接管的一端头为插接管嘴,另一端头为套接管嘴,直型接管的内管壁上设置呈螺旋转向延伸的导流结构,直型接管的外管壁衔接导流结构外端开设第三接口,导流结构至少由内端连通直型接管的管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尤其适用至少两种流体介质在接头汇流的过程中,需要降低湍流程度且加速均匀混合的情况。通过引导流体呈螺旋转向进入接头,能够限制加入流体的流量和冲击力,从周侧以锐角夹角与原本流体进行汇流,有效提高两种流体混合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混合口的合理排布及形状设计,利于两种流体介质快速均匀混合。质快速均匀混合。质快速均匀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口接头及管件组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接管部件,特别是一种多口接头及管件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管接头是连接管路或将管路装在液压元件上的零件,这是一种在流体通路中能装拆的连接件的总称。主要包括:焊接式、卡套式和扩口式。三通接头是管接头的一种,其具有三个接口,能够实现两种流体的混合。
[0003]例如,中国专利文献曾公开了一种旋转自力式接头【中国专利号:202223109072.9】,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三通接头,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三通管,所述壳体的两个端面均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均设置有卡套,所述三通管的三个端部位于对应的卡套内,所述插孔内位于卡套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卡套上与每个开口端的对应处均设置有断流机构;本技术中,当对接的软管未插入插孔时,与该插孔向对应的密封块将在三通管内流体压力的作用下与密封环紧贴,从而阻止三通管内的流体向外泄漏,当将软管插入插孔内时,软管的端部将抵在顶环上,并通过顶环推动第一连杆使密封块脱离密封环,从而时三通管内的流体能够经密封环的中心孔流出并进入软管内,操作简单快捷,实现了快速接头与管路之间的热插拔。
[0004]上述技术方案,加入流体进入三通接头后,加入流体与原本流体呈垂直直接接触,由此两者的冲击力较大,容易在汇流处造成湍流现象,导致接头局部受压过大;另外加入流体与原本流体的接触面积小,导致在短区域中无法进行良好的均匀混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引导流体进入接头角度,从而实现锐角夹角汇流,提升两种流体介质汇流稳定性的多口接头及管件组装结构。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口接头,包括直型接管,所述直型接管的一端头为插接管嘴,另一端头为套接管嘴,所述直型接管的内管壁上设置呈螺旋转向延伸的导流结构,所述直型接管的外管壁衔接所述导流结构外端开设第三接口,所述导流结构至少由内端连通所述直型接管的管腔。
[0007]在上述的多口接头中,所述导流结构具体为所述直型接管的管壁内开通的夹层管路,所述夹层管路的外端与所述直型接管的管腔分隔,所述夹层管路的外端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夹层管路的内端通过混合口连通所述直型接管的管腔。
[0008]在上述的多口接头中,所述混合口为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出口,相邻两所述混合口之间具有高度差。
[0009]在上述的多口接头中,所述混合口具体为椭圆出口。
[0010]在上述的多口接头中,所述混合口为并排设置的至少三个出口,至少三个所述出
口沿圆弧轨迹均匀分布。
[0011]在上述的多口接头中,所述混合口具体为V型出口。
[0012]在上述的多口接头中,所述直型接管于所述导流结构的外周壁位置设置加厚管壁。
[0013]在上述的多口接头中,所述插接管嘴为圆锥管体,所述圆锥管体的外端为小径端口,所述插接管嘴的外壁攻设外螺纹。
[0014]在上述的多口接头中,所述套接管嘴为圆筒管体,所述圆筒管体的内周嵌设卡接环,所述卡接环与所述圆筒管体的内管壁之间形成挡位台阶面。
[0015]一种管件组装结构,包括上述的多口接头,所述多口接头的插接管嘴上套接组装外管,所述多口接头的套接管嘴内插接组装内管。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多口接头及管件组装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尤其适用至少两种流体介质在接头汇流的过程中,需要降低湍流程度且加速均匀混合的情况。通过引导流体呈螺旋转向进入接头,能够限制加入流体的流量和冲击力,从周侧以锐角夹角与原本流体进行汇流,有效提高两种流体混合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混合口的合理排布及形状设计,利于两种流体介质快速均匀混合。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多口接头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19]图2是本多口接头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0020]图中,1、直型接管;2、插接管嘴;3、套接管嘴;4、卡接环;5、第三接口;6、夹层管路;7、混合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所示,本多口接头,包括直型接管1,直型接管1的一端头为插接管嘴2,另一端头为套接管嘴3,直型接管1的内管壁上设置呈螺旋转向延伸的导流结构,直型接管1的外管壁衔接导流结构外端开设第三接口5,导流结构至少由内端连通直型接管1的管腔。
[0024]第三接口5可以通过螺纹装配、插接卡紧等多种连接方式与其它管体固装连通。
[0025]导流结构具体为直型接管1的管壁内开通的夹层管路6,夹层管路6的外端与直型接管1的管腔分隔,夹层管路6的外端与第三接口5连通,夹层管路6的内端通过混合口7连通直型接管1的管腔。流体介质从第三接口5流入,经过螺旋转向的夹层管路6降低流体冲击力,最终从混合口7进入管腔与原流体以锐角角度混合。
[0026]混合口7为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出口,相邻两混合口7之间具有高度差。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出口,将一股流体介质可分为至少两层分流介质,从而进一步分解射流冲击力。另外通过出口之间制造高度差,从而形成分流介质的间隔距离,避免分流介质过度交叉形成湍流。
[0027]混合口7具体为椭圆出口。通过椭圆出口使分流介质于出口各点位均匀喷射,利于
流量均匀一致。
[0028]直型接管1于导流结构的外周壁位置设置加厚管壁。通过加厚管壁增加夹层管路6外侧的壁厚,从而提高夹层管路6结构的支撑强度和抗压强度。
[0029]插接管嘴2为圆锥管体,圆锥管体的外端为小径端口,插接管嘴2的外壁攻设外螺纹。通过圆锥管体利于伸入组装外管内周,组装外管内壁攻设内螺纹,组装外管套接插接管嘴2并通过螺纹啮合形成可拆装连接。
[0030]套接管嘴3为圆筒管体,圆筒管体的内周嵌设卡接环4,卡接环4与圆筒管体的内管壁之间形成挡位台阶面。组装内管的一端具有若干弹性卡爪,将组装内管伸入套接管嘴3,先通过卡接环4收拢若干弹性卡爪,直至若干弹性卡爪完全进入圆筒管体的管腔中,使若干弹性卡爪卡接于挡位台阶面形成锁紧连接。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多口接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2]本技术尤其适用至少两种流体介质在接头汇流的过程中,需要降低湍流程度且加速均匀混合的情况。通过引导流体呈螺旋转向进入接头,能够限制加入流体的流量和冲击力,从周侧以锐角夹角与原本流体进行汇流,有效提高两种流体混合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混合口7的合理排布及形状设计,利于两种流体介质快速均匀混合。
[0033]实施例二
[00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本实施例的区别点在于:
[0035]混合口7为并排设置的至少三个出口,至少三个出口沿圆弧轨迹均匀分布。通过设置至少三个出口,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口接头,包括直型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型接管的一端头为插接管嘴,另一端头为套接管嘴,所述直型接管的内管壁上设置呈螺旋转向延伸的导流结构,所述直型接管的外管壁衔接所述导流结构外端开设第三接口,所述导流结构至少由内端连通所述直型接管的管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口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具体为所述直型接管的管壁内开通的夹层管路,所述夹层管路的外端与所述直型接管的管腔分隔,所述夹层管路的外端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夹层管路的内端通过混合口连通所述直型接管的管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口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口为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出口,相邻两所述混合口之间具有高度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口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口具体为椭圆出口。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口接头,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佳丽周中皓陶凯沈辉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迈思特管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