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弱旋流气泡分离器及微纳米气泡强化有机污染废水处理系统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中的水污染控制及水资源利用领域,涉及一种弱旋流气泡分离器及弱旋流筛分微纳米气泡强化有机污染废水处理系统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难降解有机废水主要采用高级氧化技术进行处理,微纳米气泡氧化技术与传统高级氧化技术(如芬顿氧化)相比,具有物耗低、二次污染少等优势,但是微纳米气泡氧化技术也存在氧化效率低的问题,增强微纳米气泡传质及强化微纳米气泡产生羟基自由基是微纳米气泡氧化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0003]微纳米气泡是直径小于50微米的气泡,它具有在水中的停留时间长、比表面积大、表面带电、传质效率高、可以在没有动态刺激的条件下,通过收缩湮灭产生羟基自由基等特点,微纳米气泡在收缩湮灭瞬间产生羟基自由基,可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此外,微纳米气泡的高传质效率使氧化性气体对废水进行初步的降解,因而,被视为清洁低碳的污染治理技术。
[0004]微纳米气泡粒径对其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浓度有着重要影响,大于50微米的气泡通常膨胀至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弱旋流气泡分离器,包括筒体,在所述筒体的顶端设有气相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设置于所述筒体内,用于将所述筒体内腔分为上下两腔,即气液分离腔和旋流分离腔;沿所述筒体的中部切线方向设有与所述旋流分离腔相通的切向入口,沿所述筒体的底部切线方向设有与所述旋流分离腔相通的纳米气泡液出口;中心管,贯穿所述挡板,用于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和旋流分离腔;液位控制阀,呈两端大、中间小的形状,其底端位于所述中心管入口处,顶端位于所述气相出口处;气流脱液单元,固定在所述筒体顶端内侧,中间具有容纳所述液位控制阀的顶部的空间;当微纳米气泡水从所述切向入口进入所述旋流分离腔内,微纳米气泡水以一定速度在旋流分离腔内旋转,其中,易上浮的微米气泡上浮,携带微米气泡的水通过所述中心管进入气液分离腔,使气液分离腔液位上升,带动所述液位控制阀上升,从而使所述液位控制阀的顶端堵塞所述气相出口,气液分离腔处于密封状态;当微米气泡不断上浮,使气液分离腔内气体增多,导致液位下降,从而使液位控制阀顶端下降,气相出口打开,气体从气相出口逸出,从而维持气液分离腔上层的气相空间,实现气液分离;稳定的纳米气泡则在所述旋流分离腔中收缩湮灭,并产生羟基自由基,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后,纳米气泡水从所述纳米气泡液出口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弱旋流气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底部呈锥体状,即旋流分离腔底部为锥体,从而加强微米气泡与纳米气泡的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弱旋流气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阀包括下端的空心浮球、上端活塞和中间的连杆组成。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
‑
3任一所述弱旋流气泡分离器的有机污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泡发生模块、旋流脱气模块和气液分离模块;所述气泡发生模块,用于将有机污染废水与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渊,杨晨,李辉,相明辉,刘春江,王一唯,陈依然,刘佳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