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弹性相变储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079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相变纤维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弹性相变储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方法:1)将聚氨酯溶于有机溶剂中,获得纺丝液;将纺丝液进行湿法纺丝,冷冻,干燥,得到多孔聚氨酯纤维;2)将导热材料均匀分散在相变材料中,真空处理,得到导热复合相变材料;3)采用真空浸渍的方法将复合相变材料负载于多孔聚氨酯纤维的孔结构及纤维表面,得到导热相变纤维;4)在导热相变纤维的表面涂覆涂层,干燥,获得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弹性相变储能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纤维能负载大量的导热相变材料,具有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功能,纤维的电导率会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电导率会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弹性相变储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材料的
,具体涉及一种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弹性相变储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相变储能纤维能在外部环境温度发生急剧变化时,内部的相变材料发生相转变,过程中吸收/释放热量,能有效缓冲温度变化对人体微气候环境的影响,达到个性化的热调控效果。随着智能穿戴产品的发展,相变储能纤维需要被赋予更多的功能。
[0003]由于相变储能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可以吸收/释放潜热且此过程温度保持恒定,其在建筑和服装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按相态转换方式分类,相变储能材料分为固

液相变材料、固

气相变材料和液

气相变材料,其中固

液相变材料相变前后材料体积变化不大,较为容易封装于载体中,故被广泛使用。
[0004]纯的相变材料热导率低,储热效率低,限制了其在传热、光致发热领域的应用。采用导热材料与相变材料复合能赋予相变材料优异的导热能力,提高其传热速率和光热转化效率。现有的导热相变储能纤维采用导热载体支架或者在载体支架中添加导热组分使得相变储能材料热导率提高,吸收太阳能产生热量,延长相变材料的保温效果。但导热载体支架或者在载体支架中添加导热组分会导致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和弹性不佳。
[0005]聚氨酯又称聚氨基甲酸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由于其链段上为软硬段相嵌的结构,故聚氨酯纤维具有极佳的弹性,断裂伸长率可达700%,其弹性回复率和耐疲劳性能优异,在服装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6]现有的弹性的导热相变织物采用导热材料涂覆在相变织物表面的方法,使得相变储能织物在使用过程中光致发热以此延长相变复合材料的保温效果;同时相变材料的体积变化引起表面的导电层的电导率变化,使得导热相变织物具有温度感应的功能。但表面涂覆的导热材料对相变纤维的热导率提高不多,纤维对光的接收功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弹性相变储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导热相变纤维具有优异的导热性和弹性,且快速响应温度变化。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导热材料均匀分散在相变材料中,再进行真空干燥得到高导热相变材料,将其负载进入多孔的弹性聚氨酯纤维内,然后在纤维表面涂覆一层弹性保护层,得到一种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弹性相变储能纤维。由于导热材料与相变材料复合会产生物理吸附力,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会大大提高相变材料的热导率和稳定性,赋予了导热相变纤维光热转换的功能;高孔隙率的多孔聚氨酯弹性纤维能负载大量的导热复合相变材料,同时提供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多级孔的结构与导热复合相变材料之间产生毛细力,提高相变纤维的焓值和热稳定性;同时导热材料大都具有导电性,纤维内部的相变材料在相变过
程中体积会膨胀或收缩,使得导热复合相变材料中的导电网络形成或破坏,故纤维的电导率会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0009]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弹性相变储能纤维包括弹性聚氨酯纤维、导热复合相变材料和弹性涂层,所述弹性聚氨酯纤维具有三维多孔网络结构;所述弹性聚氨酯纤维中内部孔结构与外部孔结构是相通的,即内部孔与纤维表面的孔相通;导热复合相变材料填充于弹性聚氨酯纤维的三维多孔网络结构中;所述导热复合相变材料为导热材料和相变材料组成;所述弹性涂层为水性聚氨酯,水性丙烯酸酯或有机硅乳液制备而成;弹性涂层给予纤维表面一层弹性保护层,实现负载相变材料的稳定性,同时其弹性可在温度感应时提供相变材料体积变化的空间。
[0011]所述弹性聚氨酯纤维具有三维多孔网络结构,小孔<5μm,占比10~20%;中孔5~50μm,占比30~40%;大孔>50μm,占比50~60%。
[0012]所述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弹性相变储能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1)将聚氨酯溶于有机溶剂中,获得纺丝原液;将纺丝原液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聚氨酯纤维,然后经过冷冻干燥,得到多孔聚氨酯纤维;
[0014]2)将导热材料均匀分散在相变材料中,然后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导热复合相变材料;通过真空干燥处理有助于导热材料与相变材料充分混合产生物理吸附力,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0015]3)采用真空浸渍的方法将导热复合相变材料负载于多孔聚氨酯纤维的孔结构内部,得到含有导热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相变纤维;
[0016]4)在导热相变纤维的表面涂覆水溶性弹性聚合物涂层,干燥成膜,获得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弹性相变储能纤维。
[0017]步骤1)中所述聚氨酯包括重均相对分子量为1000~6000g/mol的聚醚型和/或聚酯型的热塑性聚氨酯。所述聚氨酯为线性聚氨酯;优选为热塑性聚氨酯;
[0018]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甲基吡咯烷酮、二氯乙烷、丁酮、丙酮和甲苯中的一种以上。
[0019]步骤1)中所述聚氨酯在纺丝原液中浓度为1~50wt%,优选为10~30wt%。
[0020]步骤1)中所述湿法纺丝工艺是指纺丝原液通过纺丝装置形成纺丝液细流,纺丝液细流进入凝固浴中,在凝固浴中停留成型,获得聚氨酯纤维。
[0021]所述喷丝装置的内径为1~1000μm。
[0022]所述纺丝液细流在凝固浴中停留时间为1~20min;纺丝原液的流速为0.01~100m/min。
[0023]所述凝固浴为水或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液,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丁酮、丙酮、乙酸乙酯和甲苯中的一种以上,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混合液中有机溶剂的质量浓度为0~70wt%。
[0024]步骤1)中所述冷冻的冷冻温度为

10~

200℃,冷冻的时间为15min~16h;所述干燥的绝对压力为1~100pa,干燥的时间为6~48h。
[0025]步骤2)中所述相变材料为相变温度在20~150℃的烷烃、聚乙二醇、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醇和离子液体中的一种以上。烷烃为碳原子数为15~35的烷烃,聚乙二醇的重均
相对分子量为600~20000g/mol,高级脂肪酸为碳原子数为15~30的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醇为碳原子数为15~30的高级脂肪醇。所述离子液体为1

乙基
‑3‑
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

乙基
‑3‑
甲基咪唑氯盐、1

乙基
‑3‑
甲基咪唑硝酸盐、1

乙基
‑3‑
甲基咪唑四氯铝酸盐、1

丁基
‑3‑
甲基咪唑氯盐、1

丁基
‑3‑
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

癸基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弹性相变储能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氨酯溶于有机溶剂中,获得纺丝原液;将纺丝原液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聚氨酯纤维,然后经过冷冻干燥,得到多孔聚氨酯纤维;2)将导热材料均匀分散在相变材料中,然后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导热复合相变材料;3)采用真空浸渍的方法将导热复合相变材料负载于多孔聚氨酯纤维的孔结构内部及表面,得到含有导热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相变纤维;4)在导热相变纤维的表面涂覆水溶性弹性聚合物涂层,干燥成膜,获得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弹性相变储能纤维;所述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弹性相变储能纤维包括三维多孔的弹性聚氨酯纤维、导热复合相变材料和弹性涂层;导热复合相变材料填充于弹性聚氨酯纤维的三维多孔结构中;所述弹性涂层包覆于弹性聚氨酯纤维的表面;所述弹性聚氨酯纤维中多孔结构是由大孔、中孔和小孔组成的复合孔结构,大孔孔径>50μm,中孔孔径为5~50μm,小孔孔径<5μm;所述弹性聚氨酯纤维中内部孔结构与外部孔结构是相通的;所述导热复合相变材料中导热材料的质量与相变材料的体积比为1~20g∶100m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弹性相变储能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复合相变材料中导热材料的质量与相变材料的体积比为3~10g∶100mL;步骤2)中所述真空干燥的条件:真空环境中,真空干燥的温度为60~160℃,真空干燥的时间为0.5~12h;步骤3)中所述真空浸渍的条件:真空环境中,真空浸渍的温度为60~160℃,真空浸渍的时间为3~24h;步骤1)中所述冷冻的冷冻温度为

10~

200℃,冷冻的时间为15min~16h;所述冷冻干燥的绝对压力为1~100pa,干燥的时间为6~48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弹性相变储能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相变材料为相变温度在20~150℃的烷烃、聚乙二醇、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醇和离子液体中的一种以上;步骤2)中所述导热材料为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膨胀石墨、碳黑、纳米银线、纳米银棒、纳米铜线、氮化硼、泡沫镍、Ti3C2T
x
、MXenes、MOF和碳纤维的一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光致发热和温度感应的弹性相变储能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烷烃为碳原子数为15~35的烷烃,聚乙二醇的重均相对分子量为600~20000g/mol;高级脂肪酸为碳原子数为15~30的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醇为碳原子数为15~30的高级脂肪醇;所述离子液体为1

乙基
‑3‑
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

乙基
‑3‑
甲基咪唑氯盐、1

乙基
‑3‑
甲基咪唑硝酸盐、1

乙基
‑3‑
甲基咪唑四氯铝酸盐、1

丁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玉蓉许丽清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