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离并网、市网及储能混合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0648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离并网、市网及储能混合供电系统,涉及供电领域,该光伏离并网、市网及储能混合供电系统包括:光伏供电模块,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出给第一电压检测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充放电控制模块,会随着光伏供电模块的输出电压来改变电池存储模块的充电速率;采用MOS管作为充放电控制模块的开关,避免频繁启闭造成损坏;采用MOS管作为开关,在开关闭合、断开时,流经MOS管的电压会较小,降低开关闭合、断开时产生的大电流;设置电压输出模块,在保证输出电压平稳的同时,构建供电延时,在光伏供电模块、电池存储模块、市电电源模块供电切换过程中保证电压平稳。电切换过程中保证电压平稳。电切换过程中保证电压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离并网、市网及储能混合供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电领域,具体是一种光伏离并网、市网及储能混合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离并网即包括并网供电和离网供电,并网供电:光伏供电源产生的电能经过并网逆变器与市网融合共同为负载供电;离网供电:光伏供电源产生的电能与市网隔离独立为负载供电。
[0003]在光伏供电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光伏供电过大,这时往往会通过储能电池来将部分电能进行存储,以备在光伏供电不足时,储能电池为负载供电,充分利用光能。
[0004]现有的光伏供电过程中,储能电池充电往往是通过一个开关进行充电,即开关断开后不充电,开关闭合后完全充电,对于光伏供电输出电压在启动开关的需求电压周围波动时,开关会频繁闭合、断开,易造成开关损坏,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离并网、市网及储能混合供电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离并网、市网及储能混合供电系统,包括:光伏供电模块,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出给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输入电压的大小,根据输入电压大小控制充放电控制模块导通与否以及导通程度;为电压输出模块供电;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设置两个导通线路,一条导通线路将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电压输出给双向DC转换模块,另一条导通线路将双向DC转换模块的电压输出给第一电压检测模块;双向DC转换模块,用于将第一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的电压直流变换后为电池存储模块充电;或者将电池存储模块输出的电压直流变换后为电压输出模块供电;电池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或输出电能;电压输出模块,用于为DC转AC模块提供稳定直流电;在光伏供电模块、电池存储模块、市电电源模块供电切换过程中平稳电压;DC转AC模块,用于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给总线负载工作模块;总线负载工作模块,用于负载得电工作;第二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电压,电压低于阈值时,构建市电电源模块和总线负载工作模块的回路;市电电源模块,用于提供220V交流电供给总线负载工作模块;光伏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充放电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第二电压检测模块
的输入端,充放电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双向DC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双向DC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池存储模块的输入端,电池存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双向DC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双向DC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充放电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充放电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DC转AC模块的输入端,DC转AC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总线负载工作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二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总线负载工作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市电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总线负载工作模块的第三输入端。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一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MOS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光伏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充放电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第二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MOS管的G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MOS管的S极、5V电压,第二MOS管的D极连接充放电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三MOS管的G极连接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四MOS管的G极连接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三MOS管的D极连接第四MOS管的S极、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第三MOS管的S极连接双向DC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四MOS管的D极连接双向DC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电压输出模块包括第六电阻、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容,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七三极管的基极,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八三极管的基极,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DC转AC模块的输入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DC转AC模块包括第九MOS管、第十MOS管、第十一MOS管、第十二MOS管、变压器,第九MOS管的D极连接第十MOS管的D极、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第九MOS管的S极连接变压器的输入端一端、第十一MOS管的D极,第十MOS管的S极连接变压器的输入端另一端、第十二MOS管的D极,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总线负载工作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十一MOS管的S极接地,第十二MOS管的S极接地,第九MOS管的G极连接第十二MOS管的G极、PWM信号,第十MOS管的G极连接第十一MOS管的G极、PWM信号。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总线负载工作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第六开关、负载,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第五开关的一端、DC转AC模块的输出端,第二开关的一端连接第六开关的一端、DC转AC模块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第五开关的另一端、第三开关的一端、负载的一端,负载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的另一端、第六开关的另一端、第四开关的一端,第三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市电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第四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市电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二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四二
极管、第五三极管、继电器、第五二极管、第六MOS管,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的一端、第五二极管的负极、5V电压,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六MOS管的G极,第六MOS管的D极接地,第六MOS管的S极连接继电器的另一端、第五二极管的正极。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充放电控制模块,会随着光伏供电模块的输出电压来改变电池存储模块的充电速率;采用MOS管作为充放电控制模块的开关,避免频繁启闭造成损坏;采用MOS管作为开关,在开关闭合、断开时,流经MOS管的电压会较小,降低开关闭合、断开时产生的大电流;设置电压输出模块,在保证输出电压平稳的同时,构建供电延时,在光伏供电模块、电池存储模块、市电电源模块供电切换过程中保证电压平稳。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光伏离并网、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离并网、市网及储能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伏离并网、市网及储能混合供电系统包括:光伏供电模块,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出给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输入电压的大小,根据输入电压大小控制充放电控制模块导通与否以及导通程度;为电压输出模块供电;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设置两个导通线路,一条导通线路将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电压输出给双向DC转换模块,另一条导通线路将双向DC转换模块的电压输出给第一电压检测模块;双向DC转换模块,用于将第一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的电压直流变换后为电池存储模块充电;或者将电池存储模块输出的电压直流变换后为电压输出模块供电;电池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或输出电能;电压输出模块,用于为DC转AC模块提供稳定直流电;在光伏供电模块、电池存储模块、市电电源模块供电切换过程中平稳电压;DC转AC模块,用于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给总线负载工作模块;总线负载工作模块,用于负载得电工作;第二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电压,电压低于阈值时,构建市电电源模块和总线负载工作模块的回路;市电电源模块,用于提供220V交流电供给总线负载工作模块;光伏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充放电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第二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充放电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双向DC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双向DC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池存储模块的输入端,电池存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双向DC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双向DC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充放电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充放电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DC转AC模块的输入端,DC转AC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总线负载工作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二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总线负载工作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市电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总线负载工作模块的第三输入端;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三MOS管的G极连接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四MOS管的G极连接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三MOS管的D极连接第四MOS管的S极、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第三MOS管的S极连接双向DC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四MOS管的D极连接双向DC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压输出模块包括第六电阻、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容,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七三极管的基极,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八三极管的基极,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DC转AC模块的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立明秦程宋永辉赵璐孟营营刘磊董亮张向峰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沧州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