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光伏发电智能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473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型光伏发电智能供电系统,涉及供电领域,该稳定型光伏发电智能供电系统包括:供电单元,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输出单元;输出单元,用于为负载供电;供电单元包括:太阳能供电模块,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出给稳定输出模块;稳定输出模块,用于稳定输出电压;供电模块,用于为交流生成模块、反馈调节模块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稳定输出模块构建稳定的输出电压,确保在交流生成模块生成的交流电电压稳定;同时通过电流采样模块采样负载电流,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给反馈调节模块,反馈调节模块来根据负载电流大小来抑制负载功率变化,避免功率突变造成供电异常。避免功率突变造成供电异常。避免功率突变造成供电异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型光伏发电智能供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电领域,具体是一种稳定型光伏发电智能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其中通过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来获取较高的输出电压。
[0003]现有的光伏供电系统中,多个电器并联接入,负载阻值变化,造成供电系统的电流大小不同,使得功率消耗变化,造成供电不平稳,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型光伏发电智能供电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型光伏发电智能供电系统,包括:供电单元,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输出单元;输出单元,用于为负载供电;供电单元包括:太阳能供电模块,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出给稳定输出模块;稳定输出模块,用于稳定输出电压;供电模块,用于为交流生成模块、反馈调节模块供电;输出单元包括:交流生成模块,用于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供电模块,用于输出交流电为负载供电;电流采样模块,用于采样负载电流,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给反馈调节模块;反馈调节模块,用于根据电压信号的大小,调节输出供电模块的输出;太阳能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稳定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稳定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供电模块的输入端,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交流生成模块的输入端,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反馈调节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交流生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输出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反馈调节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反馈调节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太阳能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组、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太阳能电池组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太阳能电池组的负极接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稳定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稳定输出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
管、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太阳能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供电模块的输入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供电模块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二二极管、第四电容,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稳定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交流生成模块的输入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四电容的一端、反馈调节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交流生成模块包括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第三MOS管的D极连接第六MOS管的D极、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三MOS管的S极连接变压器的输入端一端、第四MOS管的D极,第四MOS管的S极接地,变压器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第六MOS管的S极、第五MOS管的D极,第五MOS管的S极接地,第三MOS管V3、第四MOS管V4、第五MOS管V5、第六MOS管V6四个MOS管的G极都外接控制信号。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输出供电模块包括可控硅、负载、开关,可控硅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器的输出端一端,可控硅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的一端,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输入不同的PWM信号,其中第二接口输入反馈调节模块输出的PWM信号,可控硅的第三端连接负载的一端,负载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的输出端另一端。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电流互感器、第三二极管、第五电容、第四电阻,电流互感器的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电流互感器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五电容的一端、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反馈调节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反馈调节模块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五电阻、第六电容、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继电器、第四二极管,第一反相器的电源端连接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第二反相器的电源端连接第三反相器的电源端、继电器的一端、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继电器的另一端接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稳定输出模块构建稳定的输出电压,确保在交流生成模块生成的交流电电压稳定;同时通过电流采样模块采样负载电流,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给反馈调节模块,反馈调节模块来根据负载电流大小来抑制负载功率变化,避免功率突变造成供电异常。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稳定型光伏发电智能供电系统的原理图。
[0015]图2为供电单元的电路图。
[0016]图3为输出单元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一种稳定型光伏发电智能供电系统,包括:供电单元,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输出单元;输出单元,用于为负载X供电;供电单元包括:太阳能供电模块1,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出给稳定输出模块2;稳定输出模块2,用于稳定输出电压;供电模块3,用于为交流生成模块4、反馈调节模块7供电;输出单元包括:交流生成模块4,用于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供电模块5,用于输出交流电为负载X供电;电流采样模块6,用于采样负载X电流,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给反馈调节模块7;反馈调节模块7,用于根据电压信号的大小,调节输出供电模块5的输出;太阳能供电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稳定输出模块2的输入端,稳定输出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供电模块3的输入端,供电模块3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交流生成模块4的输入端,供电模块3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反馈调节模块7的第一输入端,交流生成模块4的输出端连接输出供电模块5的第一输入端,输出供电模块5的输出端连接电流采样模块6的输入端,电流采样模块6的输出端连接反馈调节模块7的第二输入端,反馈调节模块7的输出端连接输出供电模块5的第二输入端。
[0019]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太阳能供电模块1包括太阳能电池组E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型光伏发电智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稳定型光伏发电智能供电系统包括:供电单元,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输出单元;输出单元,用于为负载供电;供电单元包括:太阳能供电模块,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出给稳定输出模块;稳定输出模块,用于稳定输出电压;供电模块,用于为交流生成模块、反馈调节模块供电;输出单元包括:交流生成模块,用于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供电模块,用于输出交流电为负载供电;电流采样模块,用于采样负载电流,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给反馈调节模块;反馈调节模块,用于根据电压信号的大小,调节输出供电模块的输出;太阳能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稳定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稳定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供电模块的输入端,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交流生成模块的输入端,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反馈调节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交流生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输出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反馈调节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反馈调节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输出供电模块包括可控硅、负载、开关,可控硅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器的输出端一端,可控硅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的一端,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输入不同的PWM信号,其中第二接口输入反馈调节模块输出的PWM信号,可控硅的第三端连接负载的一端,负载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的输出端另一端;反馈调节模块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五电阻、第六电容、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继电器、第四二极管,第一反相器的电源端连接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第二反相器的电源端连接第三反相器的电源端、继电器的一端、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继电器的另一端接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型光伏发电智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强雷士良胡红阳王俊勇刘磊王宇宋永辉费少勇赵璐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沧州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