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屋顶排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62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3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建筑屋顶排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排风器、挡雨棚、光伏板,所述排风器的外边缘设有挡雨棚,所述光伏板与挡雨棚相连接,本实用转动叶片向着室外的一端逆时针转动,可以将外界的空气及时补偿进室内,排风与空气补偿同步进行,使得室内空气更加流畅,两个转动叶片之间通过一个单独的转动轮相连接,牵连效应,间隔处的转动叶片也将逆时针转动,增加结构的导入量,而转动结构相互牵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能源。也节约了能源。也节约了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屋顶排风结构


[0001]本实用涉及排风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建筑屋顶排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屋顶排风结构是利用自然风力及室内外温度差造成的空气热对流,推动涡轮旋转从而利用离心力和负压效应将室内不新鲜的热空气排出,是很多厂房的首选设备
[0003]屋顶排风扇向外排出空气使室内气压下降,室内空气变稀薄,形成一个负压区,空气由于气压差补偿流入室内,而屋顶排风结构会受风速的大小的影响,倘若外面的水平风速比较小的话,排风速率会大大降低,此时只有依靠车间的热空气缓缓上升进行排风,在此过程中是比较漫长的,这将导致新鲜空气的导入时间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屋顶排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排风器、挡雨棚、光伏板,所述排风器的外边缘设有挡雨棚,所述挡雨棚与排风器固定连接,所述光伏板安装在挡雨棚的顶部上,所述光伏板与挡雨棚相连接;
[0005]所述排风器设有涡轮帽、涡轮腔、换气器,所述涡轮帽嵌合在涡轮腔上,所述涡轮腔的外部设有换气器,所述涡轮腔与换气器固定连接,所述换气器的外边缘安装有挡雨棚,所述涡轮帽向着涡轮腔的内部设有连接杆;
[0006]所述换气器设有导入器、转动组、闭合板、涡轮叶、换气腔、导出口,所述涡轮叶安装在涡轮腔内部,所述涡轮叶与涡轮腔间隙配合,所述涡轮叶上组装有转动组,所述换气腔设在涡轮腔的外径,所述换气腔上固定有导出口,所述闭合板活动卡和在换气腔上,所述闭合板安装在设有导出口的一端,所述导入器设在换气腔内,所述导入器与换气腔电连接,所述导入器上设有开口,所述导入器的开口与导出口为相互垂直状态,所述换气腔为环形腔体结构,所述涡轮腔上设有圆形孔洞,所述导出口上设有过滤网。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动组设有两个,所述转动组为圆台结构,所述转动组的外边缘设有齿块,所述转动组的两个圆台结构相互嵌合垂直,所述转动组的一个圆台结构和涡轮叶均被涡轮帽的连接杆所贯穿。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换气腔靠近导出口处设有转动组装槽,所述闭合板的两侧设有转动轴,所述闭合板的转动轴嵌合在换气腔的转动组装槽上。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闭合板上设有半圆形把手,所述闭合板与导出口的相配合面均设有磁极块,所述闭合板的把手安装在闭合板磁极块的相反面。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换气器设有电机、吸附腔、转动叶片、转动轮、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贯穿电机,所述传动杆上安装有转动轮,所述传动杆上设有转动叶片,所述转动叶片与传动杆嵌固连接,所述转动叶片的外表面卡和有吸附腔,所述转动叶片的叶片弧度为逆时针方向,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涡轮腔的圆形孔洞与转动组的另一个圆
台结构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吸附腔为圆弧形的长条结构,所述吸附腔与转动叶片之间设有球体活性炭。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动轮设有

个,所述转动轮上嵌合有转动叶片,两个所述转动叶片之间通过一个单独的转动轮相连接。
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一种建筑屋顶排风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4]本实用传动杆贯穿电机,传动杆有一端与转动组配合,驱动电机,传动杆带动转动组转动,在转动组与涡轮叶的配合下,实现排风结构的转动,如此一来,即使外界水平风速小,也可以及时的将室内的热空气,污浊空气及时排出。
[0015]本实用转动叶片向着室外的一端逆时针转动,可以将外界的空气及时补偿进室内,排风与空气补偿同步进行,使得室内空气更加流畅,两个转动叶片之间通过一个单独的转动轮相连接,牵连效应,间隔处的转动叶片也将逆时针转动,增加结构的导入量,而转动结构相互牵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能源。
[0016]本实用导出口与闭合板相配合,冬天时,可利用闭合板闭合槽口,避免冬天大量的冷空气进入室内,在操作过程中,只需带有勾头的杆子,便可实现闭合板的开合,简单易操作,无需爬至屋顶处理。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8]图1为本实用一种建筑屋顶排风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的排风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的换气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实用的导入器正面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排风器1、挡雨棚2、光伏板3、涡轮帽1a、涡轮腔1b、换气器1c、导入器c1、转动组c2、闭合板c3、涡轮叶c4、换气腔c5、导出口c6、电机c11、吸附腔c12、转动叶片c13、转动轮c14、传动杆c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实用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实用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

图4,一种建筑屋顶排风结构,其结构包括排风器1、挡雨棚2、光伏板3,所述排风器1的外边缘设有挡雨棚2,所述挡雨棚2与排风器1固定连接,所述光伏板3安装在挡雨棚2的顶部上,所述光伏板3与挡雨棚2相连接;
[0025]所述排风器1设有涡轮帽1a、涡轮腔1b、换气器1c,所述涡轮帽1a嵌合在涡轮腔1b
上,所述涡轮腔1b的外部设有换气器1c,所述涡轮腔1b与换气器1c固定连接,所述换气器1c的外边缘安装有挡雨棚2,所述涡轮帽1a向着涡轮腔1b的内部设有连接杆;
[0026]所述换气器1c设有导入器c1、转动组c2、闭合板c3、涡轮叶c4、换气腔c5、导出口c6,所述涡轮叶c4安装在涡轮腔1b内部,所述涡轮叶c4与涡轮腔1b间隙配合,所述涡轮叶c4上组装有转动组c2,所述换气腔c5设在涡轮腔1b的外径,所述换气腔c5上固定有导出口c6,所述闭合板c3活动卡和在换气腔c5上,所述闭合板c3安装在设有导出口c6的一端,所述导入器c1设在换气腔c5内,所述导入器c1与换气腔c5电连接,所述导入器c1上设有开口,所述导入器c1的开口与导出口c6为相互垂直状态,所述换气腔c5为环形腔体结构,所述涡轮腔1b上设有圆形孔洞,所述导出口c6上设有过滤网,装置在转动组c2的配合下,带动涡轮结构的转动,解决了水平风速小时,排风结构效率慢的问题。
[0027]所述转动组c2设有两个,所述转动组c2为圆台结构,所述转动组c2的外边缘设有齿块,所述转动组c2的两个圆台结构相互嵌合垂直,所述转动组c2的一个圆台结构和涡轮叶c4均被涡轮帽1a的连接杆所贯穿,通过两个圆台结构的牵连效应带动涡轮结构的转动。
[0028]所述换气腔c5靠近导出口c6处设有转动组装槽,所述闭合板c3的两侧设有转动轴,所述闭合板c3的转动轴嵌合在换气腔c5的转动组装槽上,通过组装槽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屋顶排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排风器(1)、挡雨棚(2)、光伏板(3),所述排风器(1)的外边缘设有挡雨棚(2),所述光伏板(3)与挡雨棚(2)相连接;所述排风器(1)设有涡轮帽(1a)、涡轮腔(1b)、换气器(1c),所述涡轮帽(1a)嵌合在涡轮腔(1b)上,所述涡轮腔(1b)的外部设有换气器(1c),所述换气器(1c)的外边缘安装有挡雨棚(2),所述涡轮帽(1a)向着涡轮腔(1b)的内部设有连接杆;所述换气器(1c)设有导入器(c1)、转动组(c2)、闭合板(c3)、涡轮叶(c4)、换气腔(c5)、导出口(c6),所述涡轮叶(c4)安装在涡轮腔(1b)内部,所述涡轮叶(c4)上组装有转动组(c2),所述换气腔(c5)设在涡轮腔(1b)的外径,所述换气腔(c5)上固定有导出口(c6),所述闭合板(c3)活动卡和在换气腔(c5)上,所述闭合板(c3)安装在设有导出口(c6)的一端,所述导入器(c1)设在换气腔(c5)内,所述导入器(c1)上设有开口,所述导入器(c1)的开口与导出口(c6)为相互垂直状态,所述换气腔(c5)为环形腔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屋顶排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c2)设有两个,所述转动组(c2)为圆台结构。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成宽杨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赟鑫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