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方法和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50329 阅读:4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方法,其包括:将从柿树二齿茎长蠹成虫或台湾狭天牛幼虫体上采集的野生性状的中华甲虫蒲螨,用多毛小蠹虫幼虫或蛹、或台湾狭天牛幼虫或初龄蛹进行繁殖作为原原种;在适当的条件下,以大蜡螟幼虫、或烟草甲幼虫或初龄蛹、或洋虫初龄蛹、或麦蛾作为替代寄主,将原原种接种到替代寄主体上作为原种;以麦蛾、玉米象、米象幼虫或初龄蛹或大腊螟幼虫为替代寄主,将原种和替代寄主按照1∶3的比例进行接种,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繁育出的中华甲虫蒲螨。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适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和长途运输等优点,繁育出的中华甲虫蒲螨可应用于隐蔽性和钻蛀性害虫的生物防治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中华甲虫蒲螨原原种的准备:从柿树二齿茎长蠹成虫或台湾狭天牛幼虫体上采集具有野生性状的中华甲虫蒲螨,置于指形管饲养器中,移入野生的多毛小蠹虫幼虫或初龄蛹、或台湾狭天牛幼虫或初龄蛹 ,在温度20℃-30℃、相对湿度50%-80%下,培育5-11天,作为中华甲虫蒲螨原原种; (2)中华甲虫蒲螨原种的准备:以大蜡螟幼虫、或烟草甲幼虫或初龄蛹、或洋虫初龄蛹、或麦蛾作为替代寄主,在20℃-30℃、相对湿度50%-80%下 ,将原原种与替代寄主在玻璃培养皿饲养器中按照1∶3-5的比例接种8h-72h,饲养5-11天,培育得到中华甲虫蒲螨原种; (3)中华甲虫蒲螨的大量繁殖:以麦蛾、玉米象、米象幼虫或初龄蛹或大腊螟幼虫为替代寄主,将中华甲虫蒲螨原种和替代寄 主按照1∶3的比例接种8h-48h,然后转移到透气袋或指形管饲养器中,在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50%-80%下,培养4-10天,繁育出中华甲虫蒲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丽辰贺丽敏焦蕊许长新郝宝锋韩继成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