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系统以及区域供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029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10
本申请公开了蓄冷系统以及区域供冷系统,蓄冷系统配置成在第一时间段内用于蓄冷,蓄冷系统配置成在第二时间段用于与建筑物中的制冷系统进行热交换,第一时间段的电价低于第二时间段的电价,建筑物设有消防水池,蓄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部包括第一容器以及容纳于第一容器内的第一换热水,在第一时间段内,第一容器用于与制冷系统进行热交换;第二制冷部包括第二容器以及容纳于第二容器内的第二换热水;换热部用于设于消防水池,在第一时间段内,换热部并用于与消防水池内的第三换热水进行热交换;管道系统包括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管道系统用于进行液体交换。道系统用于进行液体交换。道系统用于进行液体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冷系统以及区域供冷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
,特别是涉及蓄冷系统以及区域供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使用以及交互式设备大规模投入,结合可再生能源拥有的波动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点,针对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等交互式设备,电力系统将呈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的特点。因此,电力系统在供需平衡、系统调节、稳定特性、配网运行、控制保护和建设成本等方面都将发生显著变化,如何调配峰谷分时电价是使用电力系统的关键。
[0003]峰谷分时电价是按非低谷用电和低谷用电分别计算电费的一种电价制度,其中非低谷用电的电价高于低谷用电的电价。非低谷用电一般指用电单位集中、供电紧张时的用电,非低谷用电在白天,收费标准较高;低谷用电一般指用电单位较少、供电较充足时的用电,低谷用电在夜间,收费标准较低。实行峰谷电价有利于促使用电单位错开用电时间,充分利用设备和能源。为了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负荷平衡,蓄能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0004]蓄能技术主要针对于热能蓄能或电能储存,并应用于大规模、长时间能源使用的情况。在供冷行业内,冰蓄冷和水蓄冷是较为常见的储能技术。冰蓄冷装置是利用低谷负段荷电力制冰用以储存在蓄冰装置中,在非低谷段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以减少电网非低谷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水蓄冷装置与冰蓄冷装置相似,利用水的显热实现冷量的储存,从而达到减低空调系统运行费用,实现电力移峰填谷的目的。但因冰蓄冷或水蓄冷需要建设体量较大蓄水池,整个系统的初投资随着蓄冷率的增加而增加,运行费用随着蓄冷率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在冰蓄冷和水蓄冷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整个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0005]蓄冷装置的建设与运行的主要开销包括建设用的初投资以及运行费用。当增加初投资的开销时,蓄冷池容量更大,蓄水池的蓄冷的总冷量较大,蓄冷率提高,所需运行费用降低。当降低初投资的开销时,蓄冷池容量更大,蓄水池的蓄冷的总冷量较小,蓄冷率降低,所需运行费用增加。寿命周期总费用为初投资以及运行费用两者之和。当建设用初投资开销过高时,由于蓄冷池容量更大,蓄水池的蓄冷的总冷量较大,蓄冷率提高,使得蓄冷装置的所需运行费用较低,但由于初投资开销的提升幅度大于运行费用的降低幅度,使得寿命周期总费用过高,蓄冷装置开销性价比过低,蓄冷装置的经济效益较低。当建设用初投资开销过低时,由于蓄冷池容量更大,蓄水池的蓄冷的总冷量较小,蓄冷率较低,使得蓄冷装置的所需运行费用较高,且由于运行费用的提升幅度大于投资开销的降低幅度,使得寿命周期总费用过高,蓄冷装置开销性价比过低,蓄冷装置的经济效益较低。因此,蓄冷装置初始投资过高或过低均使得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较高,蓄冷装置的经济效益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供蓄冷系统以及区域供冷系统,蓄冷系统能够提升蓄冷系统的经济效益。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蓄冷系统,所述蓄冷系统配置成在第一时间段内用于蓄冷,所述蓄冷系统配置成在第二时间段用于与建筑物中的制冷系统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电价低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电价,所述建筑物设有消防水池,所述蓄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部,所述第一制冷部包括第一容器以及容纳于所述第一容器内的第一换热水,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容器用于与所述制冷系统进行热交换;第二制冷部,所述第二制冷部包括第二容器以及容纳于所述第二容器内的第二换热水;换热部,所述换热部用于设于所述消防水池,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换热部用于与所述消防水池内的第三换热水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部包括第四换热水;管道系统,所述管道系统包括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管道用于将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所述第一换热水导入所述换热部、并用于将所述换热部内的所述第四换热水导入所述第一容器,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二管道用于将所述第二容器内的所述第二换热水导入所述消防水池、并用于将所述消防水池内的所述第三换热水导入所述第二容器。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道系统配置成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二管道先将所述第二容器内的所述第二换热水导入所述消防水池、并将所述消防水池内的所述第三换热水导入所述第二容器,之后,所述第一管道将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所述第一换热水导入所述换热部、并将所述换热部内的所述第四换热水导入所述第一容器;当所述第二容器导入所述消防水池的所述第二换热水的体积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第二管道暂停将所述第二容器内的所述第二换热水导入所述消防水池、并暂停将所述消防水池内的所述第三换热水导入所述第二容器,所述第一管道开始将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所述第一换热水导入所述换热部、并开始将所述换热部内的所述第一换热水导入所述第一容器。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为所述消防水池中所述第一换热水的体积的1/4至1/3。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器的容量小于所述第一容器的容量。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制冷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制冷部,所述第二制冷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制冷部内的所述第一换热水进行热交换。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器设于所述第一容器内,所述第二容器包括第一外壁,所述第二容器与所述第一容器通过所述第一外壁进行热交换。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间段包括预设时间段,且所述预设时间段相邻于所述第二时间段,在所述预设时间段,所述蓄冷系统用于与所述建筑物中的所述制冷系统进行热交换,以使得所述建筑物进行蓄冷,所述预设时间段的时长小于四小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防水池设有温度监测系统,所述温度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所述消防水池中的所述第三换热水的温度。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区域供冷系统,包括: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蓄冷系统;所述建筑物,所述建筑物包括所述消防水池以及所述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通过连接于所述消防水池使得与所述消防水池进行热交换,所述制冷系统通过连接于所述第一制冷部使得与所述第一制冷部进行热交换。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区域供冷系统包括多个所述建筑物的所述制冷系统以及所述消防水池。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蓄冷系统以及区域供冷系统,蓄冷系统连接于消防水池,利用消防水池进行蓄冷,以使得在不增加蓄冷系统的初投资时,增加蓄冷系统的蓄冷率,提升了蓄冷系统的经济效益。
[0016]为了提高消防水池与蓄冷系统间的热交换效率,因为直接接触式热交换的交换速率大于间壁式热交换的交换速率,消防水池与蓄冷系统间热交换方式包括直接接触式热交换,以提高热交换速率,最终提升了蓄冷系统的经济效益。
[0017]又为了防止直接接触式热交换使得直接的物质交换污染消防水池,以致其无法完成消防工作,消防水池与蓄冷系统间的直接接触式热交换仅进行于消防水池以及第二换热部之间。根据不同热交换的交换速率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包括两种不同的热交换的交换方法,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系统配置成在第一时间段内用于蓄冷,所述蓄冷系统配置成在第二时间段用于与建筑物中的制冷系统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电价低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电价,所述建筑物设有消防水池,所述蓄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部,所述第一制冷部包括第一容器以及容纳于所述第一容器内的第一换热水,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容器用于与所述制冷系统进行热交换;第二制冷部,所述第二制冷部包括第二容器以及容纳于所述第二容器内的第二换热水;换热部,所述换热部用于设于所述消防水池,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换热部用于与所述消防水池内的第三换热水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部包括第四换热水;以及,管道系统,所述管道系统包括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管道用于将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所述第一换热水导入所述换热部、并用于将所述换热部内的所述第四换热水导入所述第一容器,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二管道用于将所述第二容器内的所述第二换热水导入所述消防水池、并用于将所述消防水池内的所述第三换热水导入所述第二容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系统配置成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二管道先将所述第二容器内的所述第二换热水导入所述消防水池、并将所述消防水池内的所述第三换热水导入所述第二容器,之后,所述第一管道将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所述第一换热水导入所述换热部、并将所述换热部内的所述换热水导入所述第一容器;当所述第二容器导入所述消防水池的所述第二换热水的体积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第二管道暂停将所述第二容器内的所述第二换热水导入所述消防水池、并暂停将所述消防水池内的所述第三换热水导入所述第二容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春光许健赵慧鹏王朝晖旷金国陆春富陈盛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前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