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排油烟系统及楼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6591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2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排油烟系统及楼宇,属于排烟技术领域。该建筑排油烟系统中,烟道通过进烟口对油烟进行收集,进而达到集中排放油烟的效果。无动力风帽运转过程中不消耗任何能源,当无动力风帽的排烟能力不足以满足排烟要求时,驱动动力排放器,即可使得油烟排出烟道。控制系统配置成在烟道内的油烟流量低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排烟口开启、控制第二排烟口关闭,在烟道内的油烟流量高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排烟口关闭、控制第二排烟口开启。本申请的建筑排油烟系统可以在油烟排放需求较低时仅通过无动力风帽排放油烟,当油烟排放需求较高时通过动力排放器排放油烟,进而既能保证油烟排放效果,又能有效降低油烟的排放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排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排油烟系统。


技术介绍

1、集中式油烟排放系统一般常见于住宅楼房与公共建筑中。现有技术中,高层住宅或公寓的厨房排油烟通常使用竖向的公共烟道将各个用户的油烟集中后统一进行高空排放。现有的烟道的最大服务层数一般为48层,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开发建设,50层甚至60层以上的超高层住宅或公寓也越来越多见,而针对50层甚至60层以上的超高层住宅或公寓的油烟排放能耗远高于一般住宅楼房以及公共建筑。这是由于楼层高、用户数量多,公共烟道的排烟阻力普遍大于常规建筑的烟道排烟阻力,容易出现排油烟有效风量过低进而导致油烟无法顺利排出的情况。此外相较于公共建筑,超高层住宅或公寓由于用户使用率与公共建筑的使用情景差异较大,因此直接采用公共建筑的集中排放方式排放油烟极易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现有技术难以在保证油烟排放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油烟排放的能耗,这种缺点在将现有油烟排放系统应用于高层主住宅以及超高层住宅时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排油烟系统,能够在保证油烟排放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油烟排放的能耗。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排油烟系统,该建筑排油烟系统包括排烟部、无动力风帽、动力排放器以及控制系统。排烟部限定出烟道,具有第一排烟口以及第二排烟口,还具有与建筑内厨房风机连通的多个进烟口。无动力风帽与第一排烟口连通。动力排放器与第二排烟口连通。控制系统包括检测部以及调节部,检测部用于检测烟道内的油烟排放情况,调节部用于控制第一排烟口以及第二排烟口的开闭状态。其中,控制系统配置成在烟道内的油烟流量低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排烟口开启、控制第二排烟口关闭,在烟道内的油烟流量高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排烟口关闭、控制第二排烟口开启。

3、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部包括多个第一风阀以及多个第一传感器,多个第一风阀与建筑内厨房风机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一传感器与第一风阀一一对应设置,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风阀的工作状态,控制系统根据第一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控制第一排烟口以及第二排烟口的工作状态。

4、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部包导流部,导流部与排烟部转动连接,烟道内的油烟流量低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导流部与第一排烟口密封连接、与第二排烟口分离,在烟道内的油烟流量高于预设值时导流部与第一排烟口密封分离、与第二排烟口密封连接。

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烟口与第二排烟口的形状以及大小均相等,导流部配置为板状。

6、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部包括第二风阀以及第三风阀,第二风阀设于第一排烟口靠近无动力风帽一侧,第二风阀用于控制烟道与无动力风帽的连通状态,第三风阀设于第二排烟口靠近动力排放器一侧,第三风阀用于控制烟道与动力排放器的连通状态。

7、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排放器配置为变频风机。

8、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部配置为油烟浓度检测器。

9、在一些实施例中,油烟浓度检测器为激光烟度检测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部配置为气体流量检测器。

11、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楼宇,该楼宇包括上述任一上述实施例中的建筑排油烟系统。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排油烟系统中,烟道通过进烟口对油烟进行收集,进而达到集中排放油烟的效果。无动力风帽运转过程中不消耗任何能源,当无动力风帽的排烟能力不足以满足排烟要求时,驱动动力排放器,即可使得油烟排出烟道。控制系统包括检测部以及调节部,检测部用于检测烟道内的油烟排放情况,调节部用于控制第一排烟口以及第二排烟口的开闭状态。其中,控制系统配置成在烟道内的油烟流量低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排烟口开启、控制第二排烟口关闭,在烟道内的油烟流量高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排烟口关闭、控制第二排烟口开启。本申请的建筑排油烟系统可以在油烟排放需求较低时仅通过无动力风帽排放油烟,当油烟排放需求较高时通过动力排放器排放油烟。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既能保证油烟排放效果,又能有效降低油烟的排放能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

10.一种楼宇,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健赵慧鹏朱春光王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前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