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24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10
一种车辆结构包括:电池托盘,其布置与车体的中央下部处;以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梁部件,其插入至电池托盘中。电池托盘包括第一底部、在第一底部的外周竖立的周壁、连接至第一底部的第一内壁、连接至第一底部的第二内壁以及连接至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两者并且从第一底部升起的第二底部,这些部件由一体成型的纤维强化塑料构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凹部由第一内壁、第二内壁和第二底部形成。横梁部件插入到至少一个位置的凹部中。横梁部件插入到至少一个位置的凹部中。横梁部件插入到至少一个位置的凹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布置于车辆的中央下部处的电池托盘,以及一种其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梁部件插入至电池托盘中的车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动车辆中,由于车载电池占据相当大的重量和安装空间,因此已经对车载电池的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
[0003]在专利文献1中,容纳电池的外壳由纤维强化塑料构成,并且试图减轻电池托盘的重量。
[0004]专利文献2描述了在电池盒下方沿车体的横向延伸的多个横梁部件。
[0005]专利文献3描述了一种电池组,其中容纳多个电池并且电池彼此连接并固定至电池托盘。
[0006]专利文献4描述了一种电池盒,其中电池托盘的强度和硬度通过金属框状框架增强。
[0007]引用列表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JP

A

2013

201112
[0010]专利文献2:JP

A

2014

012524
[0011]专利文献3:JP

A

2018

156825
[0012]专利文献4:JP

A

2011

124101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技术问题
[0014]但是,由于在使用专利文献1所描述的电池托盘的情况下,形状为扁平状,因此没有横梁部件能够插入的空间。关于专利文献1所描述的电池托盘,由于需要在电池托盘的两侧设置大的电池支架,因此电池托盘变大。当设置这种大的电池支架时,需要增加车辆本身的宽度,以安装相同量和数量的电池(降低了车辆的设计自由度)。
[0015]在使用专利文献2所描述的电池托盘的情况下,也没有用于将横梁部件插入电池托盘的空间。因此,横梁部件布置在电池托盘的下方,并且横梁部件不是紧固至电池托盘,而是紧固至车身侧。因此,当车辆的侧表面受到碰撞时,横梁部件将冲击力传递给车体,并且电池托盘的结构硬度根本无法利用。
[0016]在专利文献3所描述的电池托盘的情况下,在电池之间设置作为强化部件的横梁部件,并且将电池固定至横梁部件。虽然电池不相对于电池托盘移动,但需要单独设置横梁部件,并且电池托盘变重。此外,需要装接作为单独部件的横梁部件的步骤,并且制造过程变得复杂。由于横梁部件放置于平板状的电池托盘上,当车辆的侧表面发生碰撞时,无法利用电池托盘的结构硬度。因此,需要仅通过横梁部件来吸收冲击。
[0017]在专利文献4所描述的电池托盘的情况下,需要用金属框状框架来强化电池托盘,并且无法减轻电池盒的重量。当对车辆的侧表面施加冲击时,仅需要由金属框状框架吸收冲击。即,没有利用电池托盘的结构硬度。
[0018]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结构,其中,能够一体成型的纤维强化塑料用于电池托盘,并且横梁部件从电池托盘的外部插入以强化电池托盘。
[0019]解决问题的方案
[0020]作为深入研究的结果,本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上述问题能够通过以下方式解决,并且已经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21]1.一种车辆结构,该车辆结构包括:
[0022]电池托盘,该电池托盘布置与车体的中央下部处;以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梁部件,该横梁部件插入至所述电池托盘中,
[0023]其中
[0024](1)所述电池托盘包括第一底部、在所述第一底部的外周竖立的周壁、连接至所述第一底部的第一内壁、连接至所述第一底部的第二内壁以及连接至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两者并且从所述第一底部升起的第二底部,
[0025](2)所述第一底部、所述周壁、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二内壁和所述第二底部由一体成型的纤维强化塑料构成,
[0026](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凹部由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二内壁和所述第二底部所形成,并且所述横梁部件插入到至少一个位置的所述凹部中。
[0027]2.根据上述1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横梁部件沿着所述凹部弯曲成突出形状。
[0028]3.根据上述2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横梁部件通过按压和弯曲扁平金属板以沿着所述凹部具有突出形状而形成。
[0029]4.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横梁部件的厚度为0.5mm以上且6.0mm以下。
[0030]5.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空间设置于所述横梁部件和所述第二底部之间。
[0031]6.根据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横梁部件配合至所述凹部。
[0032]7.根据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车辆结构包括多个横梁部件。
[0033]8.根据上述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横梁部件由金属或者连续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制成。
[0034]9.根据上述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电池托盘由使用片状模塑料一体成型的纤维强化塑料构成。
[0035]10.根据上述9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纤维强化塑料中包含的所述强化纤维的重均纤维长度为1mm以上。
[0036]11.根据上述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在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观察车辆结构的截面时,闭合截面结构由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二内壁部、所述第二底部和所述横梁部件形成。
[0037]12.根据上述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电池托盘在主模式下的固
有频率为25Hz以上。
[0038]13.根据上述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与所述电池托盘一体成型的肋设置在至少一个位置处的所述凹部中。
[0039]14.根据上述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由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一内壁形成的角度以及由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内壁形成的角度为90度以上且135度以下。
[0040]15.根据上述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用于固定电池的肋或者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一底部的上表面。
[0041]16.根据上述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遵循电池形状的形状。
[0042]17.根据上述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至少沿着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0043]18.根据上述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不连续纤维连续地散布在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一内壁之间的边界区域、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内壁之间的边界区域以及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周壁之间的边界区域中。
[0044]19.根据上述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
[0045]其中,所述电池托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两者并且从第一底部升起的双头螺栓基座,并且
[0046]所述双头螺栓基座与所述第一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结构,该车辆结构包括:电池托盘,该电池托盘布置于车体的中央下部;以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梁部件,该横梁部件插入至所述电池托盘中,其中,(1)所述电池托盘包括第一底部、在所述第一底部的外周竖立的周壁、连接至所述第一底部的第一内壁、连接至所述第一底部的第二内壁以及连接至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两者并且从所述第一底部升起的第二底部,(2)所述第一底部、所述周壁、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二内壁和所述第二底部由一体成型的纤维强化塑料构成,并且(3)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凹部由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二内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形成,并且所述横梁部件插入到至少一个位置的所述凹部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横梁部件沿着所述凹部弯曲成突出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横梁部件通过按压并弯曲扁平金属板以沿着所述凹部具有突出形状而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横梁部件的厚度为0.5mm以上且6.0mm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在所述横梁部件与所述第二底部之间设置有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横梁部件配合至所述凹部中。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车辆结构包括多个横梁部件。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横梁部件由金属或者连续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电池托盘由使用片状模塑料一体成型的纤维强化塑料构成。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纤维强化塑料中包含的所述强化纤维的重均纤维长度为1mm以上。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在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观察所述车辆结构的截面时,闭合截面结构由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二内壁部、所述第二底部和所述横梁部件形成。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所述电池托盘在主模式下的固有频率为25Hz以上。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在至少一个位置的所述凹部中设置有与所述电池托盘一体成型的肋。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中,由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一内壁形成的角度以及由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内壁形成的角度为90度以上且135度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木吉基新井司永田章太宮内裕司手岛雅智
申请(专利权)人:帝人汽车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