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力量训练器用拉力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140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力量训练器用拉力转换器(100a),该拉力转换器(100a)包括牵引绳通道(110a)、自由绳孔(111a)、锁定绳孔(112a)以及连接端固定位(113a),牵引绳(30)同时穿设在该牵引绳通道(110a)、该自由绳孔(111a)以及该锁定绳孔(112a)中,该拉力转换器(100a)与拉力器(40)相连接,该拉力转换器(100a)具有直接传递拉力以及双倍传递拉力两种工作方式。拉力以及双倍传递拉力两种工作方式。拉力以及双倍传递拉力两种工作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力量训练器用拉力转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力转换器,特别是指一种具有直接传递拉力以及双倍力传递拉力两种工作方式,且在两种工作方式之间能够自由切换的力量训练器用拉力转换器。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进行体育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最佳方法,进行体育运动尤其是定期进行身体肌肉训练是保持身体健康、塑形、养生的最佳方法。为了方便人们进行肌肉训练,各种健身器材已经很普遍的被人们所使用。
[0003]如图1所示,目前,在各种健身器材中尤其以抗阻力训练器应用的最为广泛,抗阻力训练器其工作原理主要为,在牵引绳1的一端设置拉力装置2,拉力装置2可以为拉手、拉杆、推杆等,相对应的在牵引绳1的另外一端设置阻力装置3,阻力装置3可以为配重片、阻力电机等,工作的时候,阻力装置3产生阻力,阻力通过牵引绳1传递至拉力装置2位置,拉力装置2作用在人体上以达到训练人体肌肉的目的。
[0004]如图2所示,为了改变阻力传递方向,方便人们使用,实践中会设置一些定滑轮4以达到改变阻力传递方向,方便人们使用的目的。实践中,各种家用力量训练器材都是利用这种原理实现的,比如,夹腿器、推胸器等等。
[0005]一般而言,在公共健身房中阻力装置3多为配重片。但是,为了降低重量,缩小占地面积,家用健身器材中的阻力装置3多为阻力电机。
[0006]如图2至图4所示,当阻力装置3为阻力电机31时一般存在两种阻力传导方式。
[0007]如图2所示,为定滑轮传导方式,此种传导方式的主要优点在于:力量传导直接,其阻力能够通过牵引绳1直接传导到拉力装置2上。
[0008]其主要缺点在于:受制于阻力电机31最大输出功率的限制,此种传导方式只能够满足小力量的肌肉训练,其适用范围有限。比如,当阻力电机31最大只能够输出60公斤的阻力时,则此种情况下,只能够满足人们对60公斤以下重量的训练要求。而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大重量的训练要求,则需要翻倍的提升阻力电机31的最大输出功率,但是这种实现方式不但会大大的提升电机成本,同时也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
[0009]如图3、图4所示,在阻力电机31最大输出功率额定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提升训练重量,出现了动滑轮传导方式。
[0010]此种传导方式的主要优点在于:利用动滑轮的力学原理,在阻力电机31最大输出功率额定的情况下能够翻倍提升训练重量。
[0011]然而,其主要缺点在于:极其容易发生“卷绳”的情况,并进一步引发安全事故。
[0012]引发安全事故的原因具体描述如下,人们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分为两种训练方式:方式一为大重量慢速度训练、方式二为小重量快速度训练。
[0013]如图3所示,在方式一的情况下上述动滑轮传导方式一般能够满足训练要求。此种情况下,阻力电机31的输出功率较大,其所产生的阻力也较大,由于大阻力作用在人体上,此刻,人体只能够通过降低运动速度才能够完成对大阻力重量的负重。
[0014]举例来说,阻力电机31输出60公斤的阻力,通过动滑轮5,拉力装置2位置的阻力会达到120公斤,在此种负重条件下人体只能缓慢运动才能够克服阻力完成负重训练。
[0015]牵引绳1一圈一圈缠绕在阻力电机31的转动输出轴上,在方式一的情况中,当人体进行训练动作时,阻力电机31转动,并慢速释放牵引绳1,当人体进行回复动作时,阻力电机31转动,并慢速卷回收纳牵引绳1,
[0016]在方式一的情况下,阻力电机31以较低的转速就能够配合人体的缓慢运动训练,阻力电机31的转速能够匹配其释放以及收纳牵引绳1的动作。
[0017]如图4所示,但是,在方式二的情况下上述动滑轮传导方式就不能够满足训练要求了。
[0018]在方式二的情况下,阻力电机31的输出功率较小,其所产生的阻力也较小,由于阻力较小,人体的运动速度势必加快,且运动往复频率也势必加快。
[0019]举例来说,阻力电机31输出1公斤的阻力,通过动滑轮5的作用,拉力装置2位置的阻力为2公斤,在此种轻负重条件下人体轻松就能够克服阻力完成训练动作,所以人体的运动速度势必加快,且运动往复频率也势必加快。
[0020]在此种情况下,阻力电机31要通过比方式一快一倍的转速才能够完成卷回收纳牵引绳1的动作,然而,实践中阻力电机31的性能往往达不到上述要求,从而必然会出现阻力电机31“收线”不及时的情况,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牵引绳1势必会在动滑轮5位置发生“松弛”、“缠绕”的情况,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0021]如上所述,为现有技术的主要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2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力量训练器用拉力转换器(100a),其特征在于:该拉力转换器(100a)包括牵引绳通道(110a)、自由绳孔(111a)、锁定绳孔(112a)以及连接端固定位(113a),其中,该自由绳孔(111a)以及该锁定绳孔(112a)分别位于该牵引绳通道(110a)的两侧端部。
[0023]牵引绳(30)同时穿设在该牵引绳通道(110a)、该自由绳孔(111a)以及该锁定绳孔(112a)中,该牵引绳(30)具有绕设端(31)以及连接端(32),其中,该绕设端(31)绕设在阻力电机(20)的转动输出轴上,该连接端(32)活动连接在该拉力转换器(100a)中。
[0024]该拉力转换器(100a)与拉力器(40)相连接。
[0025]该拉力转换器(100a)具有直接传递拉力以及双倍传递拉力两种工作方式,在直接传递拉力的工作方式下,该牵引绳(30)的该连接端(32)固定在该锁定绳孔(112a)位置,该阻力电机(20)产生的该拉力(F)通过该牵引绳(30)以及该拉力转换器(100a)直接传递到该拉力器(40)上。
[0026]在该双倍传递拉力的工作方式下,该牵引绳(30)的该连接端(32)固定在该连接端固定位(113a)中,该拉力转换器(100a)处于该牵引绳(30)的该绕设端(31)与该牵引绳(30)的该连接端(32)之间,该牵引绳(30)在该拉力转换器(100a)与该连接端固定位(113a)之间形成一第一牵引绳拉力部分(121a),该牵引绳(30)在该拉力转换器(100a)与该绕设端(31)之间形成一第二牵引绳拉力部分(122a),该阻力电机(20)产生的该拉力(F)传递到该牵引绳(30)上,该拉力转换器(100a)将该拉力(F)转换为该双倍拉力(Fa),该双倍拉力(Fa)通过
该拉力转换器(100a)传递到该拉力器(40)上。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拉力转换器,该拉力转换器具有直接传递拉力以及双倍传递拉力两种工作方式,在该直接传递拉力的工作方式下,该拉力转换器能够将阻力电机所产生的拉力直接传递到拉力器上,在该双倍传递拉力的工作方式下,该拉力转换器能够将该阻力电机所产生的该拉力转换为双倍拉力,而后,将该双倍拉力传递到该拉力器上。另外,该拉力转换器能够在该直接传递拉力与该双倍传递拉力两种工作方式之间切换。当本专利技术在该直接传递拉力的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力量训练器用拉力转换器(100a),其特征在于:该拉力转换器(100a)包括牵引绳通道(110a)、自由绳孔(111a)、锁定绳孔(112a)以及连接端固定位(113a),其中,该自由绳孔(111a)以及该锁定绳孔(112a)分别位于该牵引绳通道(110a)的两侧端部,牵引绳(30)同时穿设在该牵引绳通道(110a)、该自由绳孔(111a)以及该锁定绳孔(112a)中,该牵引绳(30)具有绕设端(31)以及连接端(32),其中,该绕设端(31)绕设在阻力电机(20)的转动输出轴上,该连接端(32)活动连接在该拉力转换器(100a)中,该拉力转换器(100a)与拉力器(40)相连接,该拉力转换器(100a)具有直接传递拉力以及双倍传递拉力两种工作方式,在直接传递拉力的工作方式下,该牵引绳(30)的该连接端(32)固定在该锁定绳孔(112a)位置,该阻力电机(20)产生的该拉力(F)通过该牵引绳(30)以及该拉力转换器(100a)直接传递到该拉力器(40)上,在该双倍传递拉力的工作方式下,该牵引绳(30)的该连接端(32)固定在该连接端固定位(113a)中,该拉力转换器(100a)处于该牵引绳(30)的该绕设端(31)与该牵引绳(30)的该连接端(32)之间,该牵引绳(30)在该拉力转换器(100a)与该连接端固定位(113a)之间形成一第一牵引绳拉力部分(121a),该牵引绳(30)在该拉力转换器(100a)与该绕设端(31)之间形成一第二牵引绳拉力部分(122a),该阻力电机(20)产生的该拉力(F)传递到该牵引绳(30)上,该拉力转换器(100a)将该拉力(F)转换为该双倍拉力(Fa),该双倍拉力(Fa)通过该拉力转换器(100a)传递到该拉力器(40)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力量训练器用拉力转换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将该连接端(32)固定在该锁定绳孔(112a)位置或者固定在该连接端固定位(113a)中,以实现在该直接传递拉力与该双倍传递拉力两种工作方式之间进行切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力量训练器用拉力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拉力转换器(100a)包括转轮(130a)以及轮壳(140a),该转轮(130a)可转动的设置在该轮壳(140a)中,该牵引绳通道(110a)位于该转轮(130a)与该轮壳(140a)之间,该自由绳孔(111a)以及该锁定绳孔(112a)设置在该轮壳(140a)上,该自由绳孔(111a)以及该锁定绳孔(112a)分别与该牵引绳通道(110a)相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力量训练器用拉力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轮壳(140a)包括罩盖(141a)、挂架(142a)以及转轴(143a),其中,该转轴(143a)穿设在该转轮(1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一颗糖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