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006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05%~0.015wt%,Si≤0.02wt%,Mn:≤0.15wt%,P≤0.021wt%,S≤0.015wt%,N≤0.004wt%,Alt:0.025%~0.045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通过控制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含量、RH真空精炼工艺、热轧工艺及冷压工艺,最终在较低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冷轧态产品硬度的降低,获得了一种可以用于四面折弯加工的冷轧态钢带。冷轧态钢带。冷轧态钢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生产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轧态钢带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一种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带钢通常包括热轧带钢和冷轧带钢,冷轧带钢相较于热轧带钢由于具有更佳的表面状态,往往被用于质量要求更高的产品。热轧带钢经过酸洗和冷轧后得到冷轧态产品(冷硬卷),冷轧态产品经过退火后得到最终的退火产品。对于冷轧态产品而言,其表面质量与退火态产品接近,但由于其是由热轧带钢经过冷轧机大压下后得到,加工硬化严重,故硬度很高,延展性很差,一般只是生产工序的中间产品而无法被终端使用。随着双碳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加剧,同时基于用户生产成本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采用冷轧态原料代替退火态原料用于加工工艺简单的产品的生产。
[0003]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目前冷轧带钢由热轧带钢经过冷轧机大压下后得到,加工硬化严重,硬度很高,延展性很差,难以得到较好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轧态钢带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一种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及其制造方法,形成了以炼钢、热轧和冷轧为核心的生产一种能够替代用于折弯的退火态产品的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的生产方案和生产技术,保证了在较低生产成本的情况下,解决了目前的冷轧带钢硬度高、延展性差的问题。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05%~0.015wt%,Si≤0.02wt%,Mn:≤0.15wt%,P≤0.021wt%,S≤0.015wt%,N≤0.004wt%,Alt:0.025%~0.045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
[0006]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制造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工艺步骤:
[0007]高炉铁水冶炼

铁水预处理

转炉冶炼

炉后吹氩

RH精炼(钢液真空循环脱气法精炼)

全程保护浇铸

精整

板坯加热

除鳞

粗轧

精轧

卷取

酸洗

冷轧;
[0008]其中,RH精炼:脱碳时间要求10~15min、极限脱碳时间要求3~7min。
[0009]进一步地,终轧温度控制为910
±
10℃;卷取温度为740
±
10℃。
[0010]进一步地,冷轧总压下率≤70%。
[0011]进一步地,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065wt%,Si:0.018wt%,Mn:0.12wt%,P:0.014wt%,S:0.012wt%,N:0.0032wt%,Alt:0.036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热轧板厚度为2.00mm,终轧温度为912℃;卷取温度为743℃,冷轧板厚度为0.70mm,冷轧总压下率为65%。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053wt%,Si:0.015wt%,Mn:0.13wt%,P:0.012wt%,S:0.011wt%,N:0.0037wt%,Alt:0.035wt%,
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热轧板厚度为2.50mm,终轧温度控制为905℃;卷取温度为738℃,冷轧板厚度为0.90mm,冷轧总压下率为64%。
[0013]进一步地,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120wt%,Si:0.014wt%,Mn:0.12wt%,P:0.015wt%,S:0.011wt%,N:0.0028wt%,Alt:0.033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热轧板厚度为2.70mm,终轧温度控制为915℃;卷取温度为744℃,冷轧板厚度为1.00mm,冷轧总压下率为63%。
[0014]进一步地,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142wt%,Si:0.017wt%,Mn:0.12wt%,P:0.016wt%,S:0.008wt%,N:0.0031wt%,Alt:0.042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热轧板厚度为3.50mm,终轧温度控制为907℃;卷取温度为735℃,冷轧板厚度为1.50mm,冷轧总压下率为57%。
[0015]进一步地,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080wt%,Si:0.016wt%,Mn:0.14wt%,P:0.015wt%,S:0.009wt%,N:0.0033wt%,Alt:0.040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热轧板厚度为4.00mm,终轧温度控制为916℃;卷取温度为742℃,冷轧板厚度为1.80mm,冷轧总压下率为55%。
[0016]进一步地,所述转炉冶炼:入炉铁水要求S≤0.008%,出钢要求C≤0.08%,P≤0.017%。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按照前述步骤任一项的方法制成,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05%~0.015wt%,Si≤0.02wt%,Mn:≤0.15wt%,P≤0.021wt%,S≤0.015wt%,N≤0.004wt%,Alt:0.025%~0.045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
[0018]进一步地,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065wt%,Si:0.018wt%,Mn:0.12wt%,P:0.014wt%,S:0.012wt%,N:0.0032wt%,Alt:0.036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冷轧板厚度为0.70mm。
[0019]进一步地,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053wt%,Si:0.015wt%,Mn:0.13wt%,P:0.012wt%,S:0.011wt%,N:0.0037wt%,Alt:0.035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冷轧板厚度为0.90mm。
[0020]进一步地,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120wt%,Si:0.014wt%,Mn:0.12wt%,P:0.015wt%,S:0.011wt%,N:0.0028wt%,Alt:0.033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冷轧板厚度为1.00mm。
[0021]进一步地,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142wt%,Si:0.017wt%,Mn:0.12wt%,P:0.016wt%,S:0.008wt%,N:0.0031wt%,Alt:0.042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冷轧板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05%~0.015wt%,Si≤0.02wt%,Mn:≤0.15wt%,P≤0.021wt%,S≤0.015wt%,N≤0.004wt%,Alt:0.025%~0.045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制造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工艺步骤:高炉铁水冶炼

铁水预处理

转炉冶炼

炉后吹氩

RH精炼

全程保护浇铸

精整

板坯加热

除鳞

粗轧

精轧

卷取

酸洗

冷轧;其中,RH精炼:脱碳时间要求10~15min、极限脱碳时间要求3~7min。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终轧温度控制为910
±
10℃;卷取温度为740
±
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冷轧总压下率≤7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065wt%,Si:0.018wt%,Mn:0.12wt%,P:0.014wt%,S:0.012wt%,N:0.0032wt%,Alt:0.036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热轧板厚度为2.00mm,终轧温度为912℃;卷取温度为743℃,冷轧板厚度为0.70mm,冷轧总压下率为6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面折弯用冷轧态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053wt%,Si:0.015wt%,Mn:0.13wt%,P:0.012wt%,S:0.011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博文樊雷叶姜黄运刚蒋才灵钱学海蒙曰睿杨跃标蔡国庆张应强高江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钢华创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