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喷气增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9908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喷气增焓装置,它包括相互啮合的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和后盖,后盖径向的排气口旁设有喷气增焓口,所述后盖正反两面的中压腔两端各设有一个喷气增焓孔,所述静涡旋盘型线面和型线背面的中压腔两端上各设有一个喷气增焓孔,所述后盖的喷气增焓口出口处设置一个通气槽与所述静涡旋盘型线背面的中压腔的两个喷气增焓孔连通,所述静涡旋盘型线背面中压腔设置一个与后盖的通气槽相同形状的通气槽,后盖的通气槽与静涡旋盘型线背面的通气槽之间设有密封圈,后盖为铸造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涡旋压缩机的喷气增焓部位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的问题。加工难度大的问题。加工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压缩机喷气增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配件制造
,尤其是一种用于涡旋压缩机的喷气增焓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喷气增焓技术是指以喷气增焓压缩机为基础,优化了中压段冷媒喷射技术。原理是过中间压力吸气孔吸入一部分中间压力的气体,与经过部分压缩的冷媒混合再压缩,实现以单台压缩机实现两级压缩,增加了冷凝器中的制冷剂流量,加大了主循环回路的焓差,从而大大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喷气增焓的特点有如下几点:增焓技术不影响制冷能力和能效;低温系统双级压缩工作原理,不存在高压缩比,机器更加可靠;扩展了热泵运行范围,并提高了低温运行可靠性;低温环境下效果更加显著;增焓高热量可以有效减低电辅热使用时间和频率,对省电非常有效果。
[0003]现有的涡旋压缩机的喷气增焓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静涡旋盘2和动涡旋盘3,后盖1设于静涡旋盘2型线背面,后盖1两面和静涡旋盘2两面均设有高压腔(后盖的高压腔1

2、静涡旋盘的高压腔2

1)、中压腔(后盖的中压腔1

3、静涡旋盘的中压腔2

2)和低压腔(后盖的低压腔1

4、静涡旋盘的低压腔2

3),后盖1径向的排气口1

1旁设有喷气增焓口1

5,后盖两面的中压腔1

3两端各设有一个喷气增焓孔1

6,由于后盖正向和背向静涡旋盘的两面的中压腔两端不重合,因而需要打一个工艺通道1

7将四个喷气增焓孔1

6和喷气增焓口1

5连通,在工艺通道1

7伸出后盖处用堵头1

8堵起密封;静涡旋盘2两面的中压腔2

2两端上各设有一个喷气增焓孔2

4,由于静涡旋盘2型线面和型线背面的中压腔两端不重合,因而需要打一个工艺槽2

5使静涡旋盘两面的两个喷气增焓孔2

4连通;后盖1喷气增焓孔进入静涡旋盘2型线背面中压腔两个喷气增焓孔,如图1

5。由于后盖的喷气增焓孔1

6及工艺通道1

7很深,一般采用钻床钻出难度太大,而且钻床钻孔时切削量太多会产生气孔泄漏现象,尤其是压铸件切削量大时,气孔会爆出来更多切削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喷气增焓装置,以解决现有涡旋压缩机的喷气增焓部位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涡旋压缩机喷气增焓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后盖设于所述静涡旋盘型线背面,所述后盖正反两面和所述静涡旋盘型线面和型线背面均设有高压腔、中压腔和低压腔,所述后盖径向的排气口旁设有喷气增焓口,所述后盖正反两面的中压腔两端各设有一个喷气增焓孔,所述静涡旋盘型线面和型线背面的中压腔两端上各设有一个喷气增焓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的喷气增焓口出口处设置一个通气槽与所述静涡旋盘型线背面的中压腔的两个喷气增焓孔连通,所述静涡旋盘型线背面中压腔设置一个通气槽与其中压腔的两个喷气增焓孔连通,所述后盖的通气槽与所述静涡旋盘型线背面的通气槽形状一致,所述后盖的通气槽与所述静涡旋盘
型线背面的通气槽结合处设有密封圈;所述后盖为铸造成型。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可以是:所述后盖的通气槽与所述静涡旋盘型线背面的通气槽均为半圆型。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为一个异形密封圈。
[0008]进一步的:所述异形密封圈任意段的横截面为圆形。
[0009]进一步的:所述异形密封圈任意段的横截面为直径2mm的圆形。
[00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涡旋压缩机喷气增焓装置通过后盖喷气增焓口出口处设置连通静涡旋盘型线背面中压腔两个喷气增焓孔的通气槽,直接将喷气增焓口的气体与通静涡旋盘型线背面的喷气增焓孔连通,形成喷气增焓通道,增大了气体进入静涡旋盘的中压腔里的稳定性,并且使进气更充足;后盖为铸造成型,解决了钻床加工太深的后盖喷气增焓孔而难度较大的问题,且极大减少了钻孔时孔泄漏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涡旋压缩机现有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涡旋压缩机现有技术后盖的右视图;图3是图2的C

C剖视图;图4是涡旋压缩机现有技术静涡旋盘的型线面的结构图;图5是涡旋压缩机现有技术静涡旋盘的型线背面的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后盖背向静涡旋盘一面的结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后盖正向静涡旋盘一面的结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静涡旋盘型线背面的结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异形密封圈的结构图;图中标识:后盖1,排气口1

1,后盖的高压腔1

2,后盖的中压腔1

3,后盖的低压腔1

4,喷气增焓口1

5,后盖的喷气增焓孔1

6,工艺通道1

7,堵头1

8,后盖的通气槽1

9,后盖密封圈1

10,静涡旋盘2,静涡旋盘的高压腔2

1,静涡旋盘的中压腔2

2,静涡旋盘的低压腔2

3,静涡旋盘的喷气增焓孔2

4,工艺槽2

5,静涡旋盘型的通气槽2

6,动涡旋盘3,异形密封圈4。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6至图9所示的涡旋压缩机喷气增焓装置,它包括相互啮合的静涡旋盘2和动涡旋盘3,后盖1设于静涡旋盘2型线背面,后盖1两面和静涡旋盘2两面均设有高压腔(后盖的高压腔1

2、静涡旋盘的高压腔2

1)、中压腔(后盖的中压腔1

3、静涡旋盘的中压腔2

2)和低压腔(后盖的低压腔1

4、静涡旋盘的低压腔2

3),后盖1径向的排气口1

1旁设有喷气增焓口1

5,后盖两面的中压腔1

3两端各设有一个喷气增焓孔1

6,静涡旋盘2两面的中压腔2

2两端上各设有一个喷气增焓孔2

4,后盖1的低压腔外圈与静涡旋盘2之间设有后盖密封圈密封1

10。
[0013]后盖的喷气增焓口1

5出口处设置一个通气槽1

9与静涡旋盘2型线背面的中压腔
的两个喷气增焓孔2

4连通,静涡旋盘2型线背面中压腔设置一个通气槽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压缩机喷气增焓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后盖设于所述静涡旋盘型线背面,所述后盖正反两面和所述静涡旋盘型线面和型线背面均设有高压腔、中压腔和低压腔,所述后盖径向的排气口旁设有喷气增焓口,所述后盖正反两面的中压腔两端各设有一个喷气增焓孔,所述静涡旋盘型线面和型线背面的中压腔两端上各设有一个喷气增焓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的喷气增焓口出口处设置一个通气槽与所述静涡旋盘型线背面的中压腔的两个喷气增焓孔连通,所述静涡旋盘型线背面中压腔设置一个通气槽与其中压腔的两个喷气增焓孔连通,所述后盖的通气槽与所述静涡旋盘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孔崔泽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众诚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