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器及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9898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器及制备系统,属于沥青微球制备技术领域。反应器至少包括:加热釜,其上设有对其内部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系统;列管式输料管路,其设于所述加热釜的内部,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由多个列管首尾相互连通形成,多个列管首尾相互连通中位于首端的列管的入口形成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的进料口;位于末端的列管的入口形成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的出料口。该反应器可以避免中间相沥青微球在制备过程中出现结焦现象,提高中间相沥青微球的产率和品质。提高中间相沥青微球的产率和品质。提高中间相沥青微球的产率和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器及制备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沥青微球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器及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中间相沥青微球始于具有各向同性的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或萘沥青等稠环芳烃。稠环芳烃在400

450℃液相炭化过程中生成平面状芳香稠环大分子,平面状芳香稠环大分子的形成是生成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必要条件。
[0003]然而,在平面状芳香稠环大分子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反应釜内部受热不均匀,靠近加热套的部分较内部温度高,反应更加剧烈,在长时间的反应过程中,外部靠近加热套的芳香稠环大分子会过度堆积从而发生结焦现象,降低中间相沥青微球的产率,更有甚者,将堵塞反应器出料口,损坏仪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器及制备系统,该反应器可以避免中间相沥青微球在制备过程中出现结焦现象,提高中间相沥青微球的产率和品质。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器,所述反应器至少包括:
[0007]加热釜,其上设有对其内部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系统;
[0008]列管式输料管路,其设于所述加热釜的内部,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由多个列管首尾依次连通形成,多个所述首尾依次连通的列管中位于首端的列管的入口形成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的进料口;位于末端的列管的入口形成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的出料口。
[0009]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列管分别为内径为10mm的不锈钢管。
[0010]进一步地,每根所述列管的长度均为50cm,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中列管的总长度为50m。
[0011]一种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制备系统,所述制备系统至少包括:
[0012]上述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器;
[0013]高温釜,其内部设有搅拌器,所述高温釜上设有对其内部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系统;
[0014]循环管路,其包括用于连通所述高温釜的出料口和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的进料口的第一循环管路以及连通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的出料口和所述高温釜的进料口的第二循环管路;
[0015]第一输料泵,其设于所述循环管路上,以用于将流入到所述高温釜内的液体沥青泵入到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内,并通过所述第二循环管路返流至所述高温釜内。
[0016]进一步地,所述制备系统至少还包括:
[0017]原料桶,其用于储存粉末状的沥青,所述原料桶上设有用于将粉末状的沥青加热形成液体沥青的第三加热系统;
[0018]第一输料管,其用于连通所述原料桶的出料口和所述高温釜的进料口;
[0019]第二输料泵,其设于所述第一输料管上,以用于将所述原料桶内的液体沥青泵入到所述高温釜内。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上设于控制其通断的第一截止阀,所述制备系统至少还包括:
[0021]冷却釜;
[0022]第二输料管,其连通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的出料口和所述冷却釜的进料口,所述第二输料管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第二截止阀。
[0023]进一步地,所述制备系统至少还包括:
[0024]气体管路,其具有进气口以及分别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高温釜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冷却釜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气体管路上靠近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分别设有气体阀;
[0025]气源系统,其与所述气体管路的进气口连通,以用于通过所述气体管路分别向所述高温釜和所述冷却釜内提供惰性气体。
[0026]进一步地,所述制备系统至少还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冷却釜的出气口的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用于将所述冷却釜内的轻组分排出。
[0027]进一步地,所述原料桶的内部温度为80℃~200℃之间;所述高温釜的内部温度为200℃~400℃之间;所述加热釜的内部为300℃~500℃之间。
[00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循环管路的外部和所述第二循环管路的外部分别套有保温管路,所述保温管路用于对两个循环管路进行保温;所述保温管路的内部流通导热油,所述导热油的温度为250℃~400℃之间。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器由传统内径几十厘米的反应釜更改为列管式输料管路,极大的缩短反应器的热传导距离,使得在列管式输料管路内流通的液体沥青受热均匀性,并且在列管式输料管路内,液体沥青始终是流动状态,避免了结焦现象发生,克服了现有反应器产品收率低、品质差、能耗高的问题。
[0030]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1]本专利技术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0032]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制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备系统制备的中间相沥青微球。
[0035]图中:1

原料桶;2

第二输料泵;3

第一输料管;4

高温釜;5

第一球阀;6

双搅拌桨叶;7

第二球阀;8

气体管路;9

电机;10

第一循环管路;11

第一输料泵;12

第二循环管路;13

第一截止阀;14

加热釜;15

列管式输料管路;16

第二输料管;17

冷却釜;18

真空泵;19

第二截止阀;20

气体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器,如图1所示,该反应器至少包括加热釜14以及设于加热釜14内部的列管式输料管路15。
[0038]加热釜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至少包括:加热釜,其上设有对其内部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系统;列管式输料管路,其设于所述加热釜的内部,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由多个列管首尾依次连通形成,多个所述首尾依次连通的列管中位于首端的列管的入口形成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的进料口;位于末端的列管的入口形成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的出料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列管分别为内径为10mm的不锈钢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列管的长度均为50cm,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中列管的总长度为50m。4.一种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系统至少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器;高温釜,其内部设有搅拌器,所述高温釜上设有对其内部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系统;循环管路,其包括用于连通所述高温釜的出料口和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的进料口的第一循环管路以及连通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的出料口和所述高温釜的进料口的第二循环管路;第一输料泵,其设于所述循环管路上,以用于将流入到所述高温釜内的液体沥青泵入到所述列管式输料管路内,并通过所述第二循环管路返流至所述高温釜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系统至少还包括:原料桶,其用于储存粉末状的沥青,所述原料桶上设有用于将粉末状的沥青加热形成液体沥青的第三加热系统;第一输料管,其用于连通所述原料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成猛成家瑶陈景鹏谢莉婧赵任飞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泰安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