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钢管桩与钢筋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984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钢管桩与钢筋的装置及安装方法,连接钢管桩与钢筋的装置包括环形钢板、钢管桩和钢筋,所述环形钢板固定设置在钢管柱侧面,所述钢筋固定设置在环形钢板顶部;所述环形钢板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三钢板沿钢管桩对称错位设置,所述第二钢板与第四钢板沿钢管桩对称错位设置,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设置在钢管桩的侧面且存在第一高度差,所述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设置在钢管桩的侧面且存在第二高度差,所述第一高度差与第二高度差相同,所述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的表面固定设置多根钢筋。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这样结构设置,钢板分为四大均衡的环形块,安装方便,结构简单。结构简单。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钢管桩与钢筋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码头工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连接钢管桩与钢筋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码头结构工程中,钢管桩与上部结构的锚固常采用桩顶直接伸入上部结构的连接形式。对于一次性浇筑或者第一次浇筑厚度大于钢管桩伸入长度的上部结构,这种连接方式的适用性强,但对于二次(多次)浇筑且第一次浇筑厚度小于钢管桩伸入长度的上部结构而言,待第一次浇筑成型后,仅靠混凝土与钢管桩之间的粘结力很难抵抗浇筑结构的自重,若直接拆除底模,则浇筑结构会出现向下滑移的现象,导致第一次浇筑的上部结构底部高程与设计高程相比,存在较大偏差,影响整个上部结构的施工质量以及后期的使用;若继续保留底模直至上部结构全部浇筑完成,则会降低施工期的模板周转率,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钢管桩与钢筋的装置及安装方法,其通过加强钢管桩与上部结构之间的连接性与整体性,能够抵抗第一次浇筑的上部结构的自重力,提高上部结构底模的周转率,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连接钢管桩与钢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钢板、钢管桩和钢筋,所述环形钢板固定设置在钢管柱侧面,所述钢筋固定设置在环形钢板顶部;
[0005]所述环形钢板包括四块分别为: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三钢板沿钢管桩对称错位设置,所述第二钢板与第四钢板沿钢管桩对称错位设置,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设置在钢管桩的侧面且存在第一高度差,所述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设置在钢管桩的侧面且存在第二高度差,所述第一高度差与第二高度差相同,所述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的表面固定设置多根钢筋,所述钢筋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设置。
[0006]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结构完全相同,且均为横截面积90
°
的扇形钢板。
[0007]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沿钢管桩的横截面对称设置。
[0008]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高度差和第二高度差不小于环形钢板的厚度。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连接钢管桩与钢筋的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根据多根钢筋设置的位置,确定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在钢管桩的安装位置,确定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高度差,确定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的高度差;
[0011]S2、将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依次固定设置在钢管桩上;
[0012]S3、将多根钢筋均匀依次布置,遇环形钢板就搁置在环形钢板的顶部,并与环形钢板单面固定连接,钢筋焊接长度不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
[0013]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连接钢管桩与上部结构钢筋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结构设置,钢板分为四大均衡的环形块,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方便了施工过程中钢板与纵横向钢筋的焊接,增强了钢管桩与上部结构连接的整体性,保证了上部结构的施工质量,提高了上部结构底模的周转率。
附图说明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钢管桩与钢筋的装置的正剖视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钢管桩与钢筋的装置的左剖视图;
[0018]图3是图1的A

A剖视图;
[0019]图中:1、环形钢板,2、钢管桩,3、钢筋,101、第一钢板,102、第二钢板,103、第三钢板,104、第四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钢管桩与钢筋的装置,包括环形钢板1、钢管桩2和钢筋3,环形钢板1固定设置在钢管柱2侧面,钢筋3固定设置在环形钢板1顶部。环形钢板1与钢管桩2采用焊接连接,钢筋3搁置在环形钢板1顶部,通过焊接形成整体。
[0022]环形钢板1包括四块分别为:第一钢板101、第二钢板102、第三钢板103和第四钢板104;第一钢板101与第三钢板103沿钢管桩2对称错位设置,第二钢板102与第四钢板104沿钢管桩2对称错位设置,第一钢板101与第二钢板102设置在钢管桩2的侧面且存在第一高度差,第三钢板103和第四钢板104设置在钢管桩2的侧面且存在第二高度差,第一高度差与第二高度差相同,第一钢板101、第二钢板102、第三钢板103和第四钢板104的表面固定设置多根钢筋3,钢筋3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设置。
[0023]第一钢板101、第二钢板102、第三钢板103和第四钢板104结构完全相同,且均为横截面积90
°
的扇形钢板。第一钢板101、第二钢板102、第三钢板103和第四钢板104沿钢管桩2的横截面对称设置。第一钢板101与第三钢板103、第二钢板102与第四钢板104沿钢管桩2截面对称布置,第一钢板101、第三钢板103与第二钢板102与第四钢板104错位布置,错开的高度不小于钢板厚度,保证上部钢筋3能够搁置在环形钢板1上。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连接钢管桩与钢筋的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根据钢筋3的布置位置,确定四块环形钢板1在钢管桩2的安装位置以及需要错开的距离;
[0026]S2、将四块环形钢板1依次安放在钢管桩2上,并利用电焊进行焊接,保证焊缝厚度不小于钢板厚度;
[0027]S3、将上部结构底部纵横向钢筋3按照一定间距依次布置,遇环形钢板1搁置在其顶部,并与环形钢板1单面焊接,钢筋焊接长度不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
[00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钢管桩与钢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钢板(1)、钢管桩(2)和钢筋(3),所述环形钢板(1)固定设置在钢管柱(2)侧面,所述钢筋(3)固定设置在环形钢板(1)顶部;所述环形钢板(1)包括四块分别为:第一钢板(101)、第二钢板(102)、第三钢板(103)和第四钢板(104);所述第一钢板(101)与第三钢板(103)沿钢管桩(2)对称错位设置,所述第二钢板(102)与第四钢板(104)沿钢管桩(2)对称错位设置,所述第一钢板(101)与第二钢板(102)设置在钢管桩(2)的侧面且存在第一高度差,所述第三钢板(103)和第四钢板(104)设置在钢管桩(2)的侧面且存在第二高度差,所述第一高度差与第二高度差相同,所述第一钢板(101)、第二钢板(102)、第三钢板(103)和第四钢板(104)的表面固定设置多根钢筋(3),所述钢筋(3)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钢管桩与钢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101)、第二钢板(102)、第三钢板(103)和第四钢板(104)结构完全相同,且均为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炜正姚迪袁俊平谌宗文程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