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网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9559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静电网布,具体涉及网布技术领域,从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防静电层、保暖层、第二防静电层、网布层、亲肤层,所述第一防静电层与第二防静电层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防静电层由多根经线和多根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经线包括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第一经线包括防静电纤维组,所述防静电纤维组由抗静电纤维和导电纤维相互缠绕而成,第二经线包括横向聚酰胺纤维,所述横向聚酰胺纤维与防静电纤维组相间分布;纬线包括竖向聚酰胺纤维,每两根竖向聚酰胺纤维贴合在一起,防静电纤维组被夹持在两根竖向聚酰胺纤维之间,竖向聚酰胺纤维与横向聚酰胺纤维相互交叉编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优异的耐磨性,不易产生毛边,且保暖效果好。果好。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网布


[0001]本技术涉及网布
,具体涉及一种防静电网布。

技术介绍

[0002]网布就是具有网孔的织物,网布可以制作服装、窗帘、蚊帐、鞋面等,包括有机织网布、针织网布、非织造网布。网布通常不具有防静电功能,网布表面静电易积聚,电荷不易逸散,影响穿着的舒适性。因此市面上具有防静电的网布。
[0003]例如,公告号CN216507118U的一种防静电经编网布,包括网布本体,所述网布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边,所述网布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静电层,所述第一防静电层包括涤纶长丝,所述涤纶长丝与导电纤维交错连接;通过涤纶长丝、导电纤维、防静电颗粒、密封边、耐磨层、亲肤层相互配合连接使用,通过涤纶长丝与导电纤维和防静电颗粒能有效减少静电,同时也提升了网布与其他面料接触时有效抑制静电的功能,通过密封边能有效减少边缘处易破损的现象发生,通过耐磨层提升了该网布整体的耐磨性,同时耐磨层使用的锦纶面料有效提升网布整体使用的持久性,通过亲肤层提升了该网布整体的舒适性。
[0004]上述经编网布只在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边,因此也只有这一侧边缘能够不易出现毛边,但是在该经编网布裁剪后,除了密封边一侧以外的其他侧边还是易发生磨损而产生毛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静电网布,具有优异的耐磨性,不易产生毛边,且保暖效果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静电网布,从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防静电层、保暖层、第二防静电层、网布层、亲肤层,第一防静电层、保暖层、第二防静电层、网布层、亲肤层通过热压复合在一起,所述第一防静电层与第二防静电层结构相同;
[0007]所述第一防静电层由多根经线和多根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经线包括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第一经线包括防静电纤维组,所述防静电纤维组由抗静电纤维和导电纤维相互缠绕而成,第二经线包括横向聚酰胺纤维,所述横向聚酰胺纤维与防静电纤维组相间分布,纬线包括竖向聚酰胺纤维,每两根竖向聚酰胺纤维贴合在一起,且防静电纤维组被夹持在该两根竖向聚酰胺纤维之间,所述竖向聚酰胺纤维与横向聚酰胺纤维相互交叉编织。
[0008]进一步地,每两根竖向聚酰胺纤维之间形成多个夹持腔,防静电纤维组被夹持在夹持腔内,通过竖向聚酰胺纤维夹持住防静电纤维组,防静电纤维组不易散开产生毛边。
[0009]进一步地,所述保暖层包括保暖面料以及设于保暖面料外侧的隔热面料,所述隔热面料包括相间分布的凸起部和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保暖面料外侧接触并与保暖面料热压复合在一起,所述第一防静电层覆盖在隔热面料外侧,所述第二防静电层覆盖在保暖面
料内侧,有利于保暖,提高人体舒适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与保暖面料之间形成容纳腔体,且每个容纳腔体内均填充有多个用于蓄热保暖的蓄热保暖母粒,蓄积人体热量。
[0011]进一步地,所述保暖面料由醋腈复合纤维编织而成,醋腈复合纤维保暖抗菌的同时兼具易染色,耐磨抗静电等特性,而且具有卓越的抗起球性、耐磨性能、耐酸碱性以及良好的抗静电性。
[0012]进一步地,所述隔热面料为牛津布,具有阻燃隔热功能。
[0013]进一步地,所述亲肤层为纯棉面料,亲肤舒适。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5]1、本技术的网布在裁切时,若切口在竖向,则竖向聚酰胺纤维被切开,由于竖向聚酰胺纤维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因此不会因为磨损产生毛边;
[0016]若切口在横向,则横向聚酰胺纤维和防静电纤维组被切开,由于横向聚酰胺纤维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因此不会因为磨损产生毛边,而且,又由于竖向聚酰胺纤维夹持住防静电纤维组,因此防静电纤维组不易散开而产生毛边。
[0017]2、本技术通过蓄热保暖母粒蓄积人体热量,并且通过隔热面料降低的热量散发,有利于保暖,提高人体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防静电层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图2中A部放大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保暖层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图4中隔热面料的仰视图;
[0023]图中:1第一防静电层、2保暖层、3第二防静电层、4网布层、5亲肤层;
[0024]11抗静电纤维、12导电纤维、13横向聚酰胺纤维、14竖向聚酰胺纤维、15夹持腔;
[0025]21保暖面料、22隔热面料、23凸起部、24凹陷部、25容纳腔体、26蓄热保暖母粒。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参照说明书附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静电网布,从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防静电层1、保暖层2、第二防静电层3、网布层4、亲肤层5,第一防静电层1、保暖层2、第二防静电层3、网布层4、亲肤层5通过热压复合在一起,所述第一防静电层1与第二防静电层3结构相同。
[0028]具体的,参照说明书附图2

3,所述第一防静电层1由多根经线和多根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经线包括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第一经线包括防静电纤维组,所述防静电纤维
组由抗静电纤维11和导电纤维12相互缠绕而成。
[0029]抗静电纤维11是在标准状态下(20℃、65%相对湿度)体积电阻率小于1010Ω
·
cm的纤维或静电荷逸散半衰期小于60s的纤维,抗静电纤维11不易积聚静电荷;导电纤维12具有优异的消除和防止静电的性能,且比电阻值持久不变并基本上不受湿度影响,导电纤维12能将产生的静电很快泄漏和分散,有效地防止静电的局部蓄积。
[0030]因此由抗静电纤维11和导电纤维12相互缠绕而成的防静电纤维组具有优异的防静电效果。
[0031]第二经线包括横向聚酰胺纤维13,所述横向聚酰胺纤维13与防静电纤维组相间分布,纬线包括竖向聚酰胺纤维14,每两根竖向聚酰胺纤维14贴合在一起,所述竖向聚酰胺纤维14与横向聚酰胺纤维13相互交叉编织,聚酰胺纤维是所有纺织纤维中耐磨性优先纤维,其耐磨性为棉花的10倍,羊毛的20倍,粘胶纤维的50倍。
[0032]本技术的网布在裁切时,若切口在竖向,则竖向聚酰胺纤维14被切开,由于竖向聚酰胺纤维14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因此不会因为磨损产生毛边;
[0033]若切口在横向,则横向聚酰胺纤维13和防静电纤维组被切开,由于横向聚酰胺纤维13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因此不会因为磨损产生毛边,而且,又由于防静电纤维组被夹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网布,其特征在于:从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防静电层(1)、保暖层(2)、第二防静电层(3)、网布层(4)、亲肤层(5),第一防静电层(1)、保暖层(2)、第二防静电层(3)、网布层(4)、亲肤层(5)通过热压复合在一起,所述第一防静电层(1)与第二防静电层(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防静电层(1)由多根经线和多根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经线包括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第一经线包括防静电纤维组,所述防静电纤维组由抗静电纤维(11)和导电纤维(12)相互缠绕而成,第二经线包括横向聚酰胺纤维(13),所述横向聚酰胺纤维(13)与防静电纤维组相间分布;纬线包括竖向聚酰胺纤维(14),每两根竖向聚酰胺纤维(14)贴合在一起,且防静电纤维组被夹持在该两根竖向聚酰胺纤维(14)之间,所述竖向聚酰胺纤维(14)与横向聚酰胺纤维(13)相互交叉编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网布,其特征在于:每两根竖向聚酰胺纤维(14)之间形成多个夹持腔(15),防静电纤维组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其物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远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