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946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包括污废分流管井污水系统、废水系统和排气系统。污废分流管井内对应设置的污水立管、废水立管、通气立管呈品字形排布;设置于污废分流管井底部且位于污水立管、废水立管、通气立管外周的环形废水排水管与废水立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污废分流管井内的污水立管、废水立管及通气立管品字形排布,实现了管井四周均可无阻碍连接废水排水和污水排水;以及通过不降板同层排水技术,实现了卫生间围绕管井灵活布局;该排水系统其管井采用品字形布局,结构紧凑,大大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和灵活性,为SI体系建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为SI体系建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为SI体系建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给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si体系建筑是将支撑结构体系“S”(skeleton)和内部功能体系“I”(infill)有效分离的建筑模式,从而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保证建筑结构体系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建筑功能的多样性、拓展性与持续更新性。一般情况下si体系围绕起居空间的可变性展开,而卫生间由于同层排水的降板需求,以及给排水管井上下楼层需要对位,其在不同楼层之间的投影位置相对是固定不变的。SI体系中的多样性、拓展性与持续更新性,本质是围绕技术难度最高的给排水系统展开的。
[0003]一般情况下每个卫生间内会设置一个管井,当两个卫生间相邻时则共用一个管井;现有卫生间管井设置与卫生间关系固定,目前同类技术是以污废合流来实现不降板同层排水,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满足相关规范以及各地方环卫部门的要求。如《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2003)(2009年版)中对于排水系统选择有相关规定:4.1.2建筑物内下列情况下宜采用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的排水系统:1)建筑物使用性质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时;2)生活废水量较大,且环卫部门要求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城镇排水管道时;3)生活废水需回收利用时。
[0004]因此,现有通过设置管井来实现卫生间同层排水的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同层排水需要降板,检修困难;不同楼层之间卫生间的投影位置固定不变,适应性差、可改造机会小;2)给水由户外接入,一般墙面开槽或者走顶明装;3)普遍的上下水管为埋墙方式,下水管埋地,如果变换用排水点位置则需要土建作业施工,不经济,污染大,且不易维修;4)管井靠边布置,卫生间在其一侧,管井和卫生间关系固定,适应性差、可改造机会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卫生间同层排水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以在实现不降板同层排水的同时,卫生间位置围绕管井自由布局。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包括污废分流管井污水系统、废水系统和排气系统,其中:
[0008]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内对应设置的污水立管、废水立管、通气立管呈品字形排布;以及
[0009]设置于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底部且位于所述污水立管、废水立管、通气立管外周的环形废水排水管与所述废水立管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在房间内居中布置,其四周空间可灵活布置给排水设备,且其贴临结构次梁布置。
[0011]优选地,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包括管井墙体、反坎、安装口和检修口;
[0012]其中,所述反坎位于所述管井墙体的底部,且所述安装口和检修口分别对应开设于所述管井墙体的底部和中下部,并沿四周布置。
[0013]优选地,所述污水立管通过其上设置的六通连接件可直接连接所述污废分流管井的四个方向。
[0014]较为优选地,所述污水立管位于所述品字形的顶部位置,且所述六通连接件上的其中一排水接口位于所述废水立管和所述通气立管之间。
[0015]优选地,所述环形废水排水管呈环形设置于所述污水立管、废水立管、通气立管的四周,且其四周的管道均可直接连接废水排水。
[0016]优选地,所述污废分流管井的底部设置有不降板同层排水预埋件;
[0017]其中,所述不降板同层排水预埋件的上下立管接口对应连接所述废水立管,侧接口对应连接所述环形废水排水管。
[0018]较为优选地,所述环形废水排水管通过五通连接件连接所述不降板同层排水预埋件,以及通过若干四通连接件连接四周的用水设备。
[0019]较为优选地,所述环形废水排水管和六通连接件至少可通过一个方向直接连接各卫生间内的污水排水和废水排水。
[0020]较为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内的给水系统,其中:
[0021]所述给水系统上的给水立管设置于污水立管和通气立管的外侧空间,且靠近墙角布置。
[0022]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3]本技术提供的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将污废分流管井内的污水立管、废水立管及通气立管品字形排布,实现了管井四周均可无阻碍连接废水排水和污水排水;以及通过不降板同层排水技术,实现了卫生间围绕管井灵活布局,使得卫生间的位置、形状以及尺寸均不受上下层房间布置的影响。该排水系统其管井采用品字形布局,结构紧凑,大大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和灵活性,为SI体系建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现有管井布局与本技术管井布局的对比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I型布局,图1b为L型布局,图1c为品字形布局。
[0025]图2为本技术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隐藏污废分流管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背对连接用水设备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背对连接用水设备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侧方位连接用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至图12为本技术采用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的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2]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目前同层排水需要降板,检修困难,不同楼层之间卫生间的投影位置固定不变,适应性差、可改造机会小的问题。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基于市场上已有的整体式卫生间产品,提供一种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该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污废分流管井100、污水系统200、废水系统300、排气管400,通过对污废分流管井100、污水系统200、废水系统300、排气管400中各结构部件的合理布置,构成了该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
[0034]在污废分流管井100内设置有对应污水系统200、废水系统300、排气管400的污水立管210、废水立管310、通气立管410和环形废水排水管330。具体地,污水立管210、废水立管310和通气立管410呈品字形排布于污废分流管井100内,环形废水排水管330设置于污废分流管井100的底部,且环形废水排水管330与废水立管310的排水入口连接。
[0035]污水立管210通过其上设置的六通连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废分流管井污水系统、废水系统和排气系统,其中: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内对应设置的污水立管、废水立管、通气立管呈品字形排布;以及设置于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底部且位于所述污水立管、废水立管、通气立管外周的环形废水排水管与所述废水立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在房间内居中布置,其四周空间可布置给排水设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包括管井墙体、反坎、安装口和检修口;其中,所述反坎位于所述管井墙体的底部,且所述安装口和检修口分别对应开设于所述管井墙体的底部和中下部,并沿四周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立管通过其上设置的六通连接件可直接连接所述污废分流管井的四个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SI体系四向集成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立管位于所述品字形的顶部位置,且所述六通连接件上的其中一排水接口位于所述废水立管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若彧何永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柏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