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向集成排水器及以该四向集成排水器为核心的SI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77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给排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四向集成排水器及以该四向集成排水器为核心的SI体系,该四向集成排水器包括呈品字形排布的污水立管、废水立管、通气立管以及设置于污废分流管井底部且与废水立管连接的环形废水排水管,污水立管通过其上设置的六通连接件可直接连接污废分流管井的四个方向;环形废水排水管呈环形设置于立管的四周,且其四周的管道均可直接连接废水排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四向集成排水器采用品字形布局,结构紧凑,在满足各种施工要求和安装间距的前提下,不但实现了四向污废分流排水,还增加了给水管以及满足不降板同层排水技术条件,大大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和灵活性,为SI体系建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为SI体系建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为SI体系建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向集成排水器及以该四向集成排水器为核心的SI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给排水
,涉及一种给排水集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四向集成排水器及以该四向集成排水器为核心的SI体系。

技术介绍

[0002]si体系建筑是将支撑结构体系“S”(skeleton)和内部功能体系“I”(infill)有效分离的建筑模式,从而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保证建筑结构体系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建筑功能的多样性、拓展性与持续更新性。一般情况下si体系围绕起居空间的可变性展开,而卫生间由于同层排水的降板需求,以及给排水管井上下楼层需要对位,其在不同楼层之间的投影位置相对是固定不变的。SI体系中的多样性、拓展性与持续更新性,本质是围绕技术难度最高的给排水系统展开的。
[0003]一般情况下每个卫生间内会设置一个管井,当两个卫生间相邻时则共用一个管井;现有卫生间管井设置与卫生间关系固定,目前同类专利技术是以污废合流来实现不降板同层排水,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满足相关规范以及各地方环卫部门的要求。如《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2003)(2009年版)中对于排水系统选择有相关规定:4.1.2建筑物内下列情况下宜采用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的排水系统:1)建筑物使用性质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时;2)生活废水量较大,且环卫部门要求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城镇排水管道时;3)生活废水需回收利用时。
[0004]因此,现有通过设置管井来实现卫生间同层排水的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同层排水需要降板,检修困难;不同楼层之间卫生间的投影位置固定不变,适应性差、可改造机会小;2)给水由户外接入,一般墙面开槽或者走顶明装;3)普遍的上下水管为埋墙方式,下水管埋地,如果变换用排水点位置则需要土建作业施工,不经济,污染大,且不易维修;4)管井靠边布置,卫生间在其一侧,管井和卫生间关系固定,适应性差、可改造机会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卫生间同层排水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四向集成排水器及以该四向集成排水器为核心的SI体系,以在实现不降板同层排水的同时,卫生间位置围绕管井自由布局。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了一种四向集成排水器,包括呈品字形排布于污废分流管井内的污水立管、废水立管、通气立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底部且与所述废水立管连接的环形废水排水管,其中:
[0008]所述污水立管通过其上设置的六通连接件可直接连接所述污废分流管井的四个方向;所述环形废水排水管呈环形设置于所述污水立管、废水立管、通气立管的四周,且其四周的管道均可直接连接废水排水。
[0009]优选地,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在房间内居中布置,其四周空间可灵活布置给排水设
备,且其贴临结构次梁布置。
[0010]优选地,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包括管井墙体、反坎、安装口和检修口,其中:
[0011]所述反坎位于所述管井墙体的底部,其高度为50

200mm,一侧顶部设有所述安装口;
[0012]所述安装口开设于所述管井墙体的底部,沿四周布置,正对所述六通连接件布置,且其上可拆卸安装有排水接口盖板;以及
[0013]所述检修口位于所述管井墙体的中下部,沿长边布置,正对所述污水立管、废水立管、通气立管的检修孔布置,且其上可拆卸安装有检修盖板。
[0014]优选地,所述污水立管位于所述品字形的顶部位置,且所述六通连接件上的其中一排水接口位于所述废水立管和所述通气立管之间。
[0015]优选地,所述污水立管、废水立管、通气立管呈品字形居中设置于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内,且各立管距所述污废分流管井的内侧壁间距相同。
[0016]优选地,所述污废分流管井的底部对应所述废水立管的位置设置有不降板同层排水预埋件;
[0017]其中,所述不降板同层排水预埋件的上下立管接口对应连接所述废水立管,且其侧接口向外对应连接所述环形废水排水管。
[0018]较为优选地,所述不降板同层排水预埋件采用自带水封的虹吸式废水排水立管预埋件,其包括装配为一体的废水立管连接件和三通水封管。
[0019]较为优选地,所述环形废水排水管通过其上安装的五通连接件连接所述不降板同层排水预埋件,以及通过分布于环管四周的若干四通连接件连接排放所述废水排水的排水设备。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四向集成排水器为核心的SI体系,包括构成所述四向集成排水器的污废分流管井、污水系统、废水系统、排气管;
[0021]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卫生间和/或厨房共用一个所述四向集成排水器,且所述四向集成排水器上的六通连接件和环形废水排水管至少可通过一个方向直接连接各所述卫生间和/或厨房内的污水排水和废水排水。
[0022]优选地,所述SI体系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内的给水系统,其中:
[0023]所述给水系统包括给水立管,所述给水立管设置于污水立管和通气立管的外侧空间,且靠近墙角布置。
[0024]较为优选地,所述给水立管和所述废水系统上的不降板同层排水预埋件分别位于所述通气立管的左右侧空间。
[0025]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四向集成排水器,是在现有污废分流管井基础上,通过品字形排布立管及底部的环形废水排水管,实现了管井四周均可无阻碍连接废水排水和污水排水;以及通过不降板同层排水技术,实现了卫生间围绕管井灵活布局,使得卫生间的位置、形状以及尺寸均不受上下层房间布置的影响。
[0027]综上,该四向集成排水器采用品字形布局,结构紧凑,在满足各种施工要求安装间距的前提下,不但实现了四向污废分流排水,还增加了给水管以及满足不降板同层排水技术条件,大大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和灵活性,为SI体系建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现有管井布局与本专利技术管井布局的对比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I型布局,图1b为L型布局,图1c为品字形布局。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四向集成排水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四向集成排水器隐藏污废分流管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四向集成排水器背对连接排水设备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四向集成排水器背对连接排水设备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四向集成排水器侧方位连接排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至图12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四向集成排水器为核心的SI体系的施工流程图。
[0035]图13为本专利技术品字形的污废分流管井在户型空间内居中布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14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四向集成排水器为核心的SI体系为标间模式的应用平面图。
[0037]图15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四向集成排水器为核心的S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四向集成排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品字形排布于污废分流管井内的污水立管、废水立管、通气立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底部且与所述废水立管连接的环形废水排水管,其中:所述污水立管通过其上设置的六通连接件可直接连接所述污废分流管井的四个方向;所述环形废水排水管呈环形设置于所述污水立管、废水立管、通气立管的四周,且其四周的管道均可直接连接废水排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集成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在房间内居中布置,其四周空间可灵活布置给排水设备,且其贴临结构次梁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集成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废分流管井包括管井墙体、反坎、安装口和检修口,其中:所述反坎位于所述管井墙体的底部,其高度为50

200mm,一侧顶部设有所述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开设于所述管井墙体的底部,沿四周布置,正对所述六通连接件布置,且其上可拆卸安装有排水接口盖板;以及所述检修口位于所述管井墙体的中下部,沿长边布置,正对所述各立管的检修孔布置,且其上可拆卸安装有检修盖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集成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立管位于所述品字形的顶部位置,且所述六通连接件上的其中一排水接口位于所述废水立管和所述通气立管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集成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废分流管井的底部对应所述废水立管的位置设置有不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若彧何永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柏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