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小容量分散式烟气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945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适用小容量分散式烟气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装置,涉及烟气净化与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洗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预处理洗涤系统、用于利用有机溶液胺液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系统、用于加热富液分离再生胺液和二氧化碳的再生系统、用于移走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中反应产生的热量的换热系统和用于去除胺液中无法再生的盐类的胺净化系统;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成模块化、小型化设计,将主要设备分别布置在集装箱内,将多个集装箱连接起来得到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便于移动运输和现场快速组装;可通过增减集装箱的组合连接实现用户不同的捕集量需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出灵活的市场补充。补充。补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小容量分散式烟气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烟气净化与温室气体减排
,尤其涉及适用小容量分散式烟气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CN103143249公开了一种电站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方法与装置,适合于大规模化应用、运行稳定可靠、低能耗、高洁净的电站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碳大规模捕集方法与装置。中国专利CN113813744B针对现有燃煤电站中溶液吸收法碳捕集经济性差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提升燃煤锅炉烟气中CO2捕集经济性的系统和方法,都在为大规模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寻求解决方案。但是,大规模产业化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最大负荷为设计值的110%,投资较大。
[0003]目前还有一些较小规模分散式或非连续排放二氧化碳的装置需要灵活实现碳捕集存在的市场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适用小容量分散式烟气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装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出灵活的市场补充。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适用小容量分散式烟气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包括预处理洗涤系统、吸收系统、再生系统、换热系统和胺净化系统,所述预处理洗涤系统用于洗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包括依次连接的水洗塔、分离器和引风机,所述吸收系统用于利用胺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包括依次连接的A段吸收塔、B段吸收塔和C段吸收塔,所述再生系统用于分离再生胺液和二氧化碳,包括溶液煮沸器、A段再生塔、B段再生塔和气液分离器,所述换热系统用于移走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中反应产生的热量,所述胺净化系统用于去除胺液中无法再生的盐类。
[0006]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包括水洗塔冷却器,所述预处理洗涤系统还包括水洗塔泵,所述水洗塔的下部与所述水洗塔泵连接,所述水洗塔泵与所述水洗塔冷却器连接,所述水洗塔冷却器与所述水洗塔的上部连接,所述引风机与所述A段吸收塔的下部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贫液冷却器和贫液泵,所述再生系统还包括溶液贮槽和补液泵,所述吸收系统还包括过滤器,所述溶液贮槽用于储存胺液,所述溶液贮槽、贫液泵和贫液冷却器依次连接,所述贫液冷却器的出口分别与所述胺净化系统的入口、过滤器的入口连接,所述胺净化系统的出口与所述贫液冷却器和所述过滤器连接的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A段吸收塔的上部连接,将用于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胺液从所述A段吸收塔的上部喷出。
[0008]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内循环冷却泵、吸收塔间冷却器和洗涤液冷却器,所述吸收系统还包括尾气洗涤泵;所述A段吸收塔的顶部与所述B段吸收塔的下部连接,所述A段吸收塔的下部与所述内循环冷却泵连接,所述内循环冷却泵与所述吸收塔间冷却器
连接,所述吸收塔间冷却器与所述B段吸收塔的上部连接,所述B段吸收塔的顶部与所述C段吸收塔的下部连接,将去除二氧化碳后的烟气排入所述C段吸收塔,所述C段吸收塔用于去除烟气中的胺液,所述C段吸收塔的下部与所述尾气洗涤泵连接,所述尾气洗涤泵与所述洗涤液冷却器连接,所述洗涤液冷却器与所述C段吸收塔的上部连接,从而将用于去除烟气中胺液的脱盐水从所述C段吸收塔的上部喷出。
[0009]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贫富液换热器和再生气冷却器,所述吸收系统还包括富液泵,所述再生系统还包括再生塔间泵;所述B段吸收塔的下部与所述富液泵连接,所述富液泵分别与所述A段再生塔的上部、所述贫富液换热器的冷端进口连接,所述贫富液换热器的冷端出口与所述A段再生塔的中部连接,所述A段再生塔的下部通过所述再生塔间泵与所述B段再生塔的上部连接,所述溶液煮沸器与所述B段再生塔的下部连接,所述B段再生塔的顶部与所述A段再生塔的下部连接,所述A段再生塔的顶部与所述再生气冷却器连接,所述再生气冷却器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分离产出二氧化碳,所述B段再生塔的下部与所述贫富液换热器的热端入口连接,所述贫富液换热器的热端出口连接至所述溶液贮槽和贫液泵连接的管道上,使得再生胺液循环利用。
[0010]本申请提供适用小容量分散式烟气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将上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装设在至少五个集装箱内,各集装箱与外部留有接管口,各集装箱之间通过可拆卸管道连接,连接工艺物料及公用工程物料。
[0011]进一步地,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中,预处理洗涤系统、吸收系统、再生系统、换热系统和胺净化系统分别对应的集装箱的数量小于等于五个。
[0012]进一步地,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共包括五个集装箱,预处理洗涤系统、吸收系统、再生系统、换热系统和胺净化系统分别装设在一个集装箱内。
[0013]进一步地,单套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二氧化碳捕集量不大于3万吨/年,可通过不同集装箱的组合连接实现用户不同的捕集量需求;比如一套碳捕集量为2万吨/年的系统是5个集装箱,如果需要实现4万吨/年的碳捕集量,就需要再增加一套系统5个集装箱。
[0014]适用小容量分散式烟气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中,有机溶液胺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受热后二氧化碳与胺液分离,二氧化碳作为产品进入下游工艺,胺液作为吸收剂再次循环利用。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成模块化、小型化合理设计,将主要设备分别布置在集装箱内,将多个集装箱连接起来得到适用小容量分散式烟气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便于移动运输和现场快速组装。可通过增减集装箱的组合连接实现用户不同的捕集量需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集装箱可选用国际标准集装箱常见的尺寸,视现场场地情况可以依次排列也可以相互叠放,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降低主要塔设备的高度,将吸收塔、再生塔等设备进行分段设计、小型化设计,使设备在集装箱内合理而紧凑布置。
[0015]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提供的适用小容量分散式烟气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将吸收塔、再生塔进行分段化、小型化设计,并将相关设备合理布置集成到集装箱内,最大化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小,便于移动运输和现场快速拆装,形式灵活,使产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通过不同集装箱之间的组合连接实现用户不同的捕集量需求,更节省投资成本。
[0017](2)本技术提供的适用小容量分散式烟气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通过集
装箱可实现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的撬装设计,有效针对现有存量市场小容量分散式排放源进行批量捕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001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水洗塔;2、水洗塔冷却器;3、水洗塔泵;4、分离器;5、引风机;6

A、A段吸收塔;6

B、B段吸收塔;6

C、C段吸收塔;7、内循环冷却泵;8、吸收塔间冷却器;9、洗涤液冷却器;10、尾气洗涤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小容量分散式烟气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洗涤系统、吸收系统、再生系统、换热系统和胺净化系统(12),所述预处理洗涤系统用于洗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包括依次连接的水洗塔(1)、分离器(4)和引风机(5),所述吸收系统用于利用胺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包括依次连接的A段吸收塔(6

A)、B段吸收塔(6

B)和C段吸收塔(6

C),所述再生系统用于分离再生胺液和二氧化碳,包括溶液煮沸器(23)、A段再生塔(19

A)、B段再生塔(19

B)和气液分离器(21),所述换热系统用于移走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中反应产生的热量,所述胺净化系统(12)用于去除胺液中无法再生的盐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小容量分散式烟气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包括水洗塔冷却器(2),所述预处理洗涤系统还包括水洗塔泵(3),所述水洗塔(1)的下部与所述水洗塔泵(3)连接,所述水洗塔泵(3)与所述水洗塔冷却器(2)连接,所述水洗塔冷却器(2)与所述水洗塔(1)的上部连接,所述引风机(5)与所述A段吸收塔(6

A)的下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小容量分散式烟气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贫液冷却器(13)和贫液泵(14),所述再生系统还包括溶液贮槽(17)和补液泵(16),所述吸收系统还包括过滤器(11),所述溶液贮槽(17)用于储存胺液,所述溶液贮槽(17)、贫液泵(14)和贫液冷却器(13)依次连接,所述贫液冷却器(13)的出口分别与所述胺净化系统(12)的入口、过滤器(11)的入口连接,所述胺净化系统(12)的出口与所述贫液冷却器(13)和所述过滤器(11)连接的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11)的出口与所述A段吸收塔(6

A)的上部连接,将用于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胺液从所述A段吸收塔(6

A)的上部喷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小容量分散式烟气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内循环冷却泵(7)、吸收塔间冷却器(8)和洗涤液冷却器(9),所述吸收系统还包括尾气洗涤泵(10);所述A段吸收塔(6

A)的顶部与所述B段吸收塔(6

B)的下部连接,所述A段吸收塔(6

A)的下部与所述内循环冷却泵(7)连接,所述内循环冷却泵(7)与所述吸收塔间冷却器(8)连接,所述吸收塔间冷却器(8)与所述B段吸收塔(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池国镇陈子珍倪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