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小车及移动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9202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小车及移动机器人,移动小车包括:底盘;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均安装在底盘上,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在底盘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均用于驱动底盘移动;第一从动单元和第二从动单元,第一从动单元和第二从动单元均安装在底盘上,第一从动单元和第二从动单元在底盘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小车体积较大,从而无法适用在狭窄空间的问题。从而无法适用在狭窄空间的问题。从而无法适用在狭窄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小车及移动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焊接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小车及移动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大型工程结构件(例船体、罐体、桥体等)多为复杂、大型的钢板拼接焊接而成,内外部存在大量的环形、直线型的角接焊缝,特别是厚板拼接形成的T形焊缝,其焊接工作量较大,而且对焊接工人焊接技能要求较高。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工业机械手焊接,因作业范围有限,导致工业机械手很难在大型结构件上应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移动小车,但是普遍存在体积较大、负载低、焊接过程需要人工不断干预调节的缺点,并且智能化程度较低,针对一些特别狭窄的空间和高空等焊接工况也无法良好地适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小车及移动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小车体积较大,从而无法适用在狭窄空间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小车,包括:底盘;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均安装在底盘上,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在底盘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第一驱动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0);第一驱动单元(20)和第二驱动单元(30),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0)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均安装在所述底盘(10)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0)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在所述底盘(10)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0)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均用于驱动所述底盘(10)移动;第一从动单元(40)和第二从动单元(50),所述第一从动单元(40)和所述第二从动单元(50)均安装在所述底盘(10)上,所述第一从动单元(40)和所述第二从动单元(50)在所述底盘(10)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还包括图像传感器和控制部,所述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0)、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均和所述控制部电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底盘(10)的前端,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拍摄图像,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图像传感器拍摄的图像,分别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0)和第二驱动单元(30)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0)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沿所述底盘(10)的对角设置;所述第一从动单元(40)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0)位于同一转动轴线上,所述第二从动单元(50)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位于同一转动轴线上,所述第一从动单元(40)和所述第二从动单元(50)沿所述底盘(10)的对角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0)包括安装座(21)、驱动部(22)和主动轮部件(23),所述安装座(21)和所述底盘(10)连接,所述驱动部(22)安装在所述安装座(21)上,所述驱动部(22)和所述主动轮部件(23)连接,所述驱动部(22)驱动所述主动轮部件(23)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22)包括驱动电机(221)和驱动减速机(222),所述驱动电机(221)为伺服电机,所述驱动减速机(222)为谐波减速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部件(23)包括芯轴(231)、第一扼铁(232)、第二扼铁(233)和磁铁(234),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驱动所述谐波减速机的柔轮转动,所述谐波减速机的输出轴带动所述芯轴(231)转动,所述磁铁(234)套设在所述芯轴(231)上,所述第一扼铁(232)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消冰梁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